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黏液软骨肉瘤(EMC)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例外黏液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随访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8岁及58岁,肿瘤分别位于左腹股沟区及踝部。镜下:例1,细胞异型性小,核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像,胞浆丰富、嗜酸性。排列成条索状、网格状,较稀疏,基质淡蓝黏液,散在分布少量薄壁小血管。例2,踝部复发灶除上述特点外,细胞异型性较明显,稍密集,可见核仁,核分裂<1个/10HPF,胞浆嗜酸、部分空泡状,部分有假腺泡状结构;大腿转移灶呈富细胞型,核圆形或卵圆,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热点区域>10个/10HPF,胞浆较少,界限不清,缺乏黏液基质。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例1,Vimentin+,NSE部分+,S-100部分+,ki67<1%。例2,踝部复发灶Vimentin+,NSE部分+,ki67(5%);大腿转移灶Vimentin+,NSE部分+,Syn部分+,ki67(30%)。例1随访32个月复发,例2随访25个月后死亡。结论外黏液软骨肉瘤是罕见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中年人,男性多见,常见部位大腿、下肢及躯干。确诊主要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必要时辅于分子病理检测。临床预后较好,易复发和转移。

  • 标签: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化 分子遗传学
  • 简介:目的探讨氟对成细胞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细胞生长曲线和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对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盐比色(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放免法测定钙素分泌量,研究不同浓度(10-7mol/L~10-3mol/L)氟化钠(NaF)对成细胞UMR106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NaF对UMR106细胞增殖及早期分化呈双向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染氟一定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10-7mol/L、10-6mol/L、10-5mol/LNaF组细胞增殖及ALP活性均增加(P<0.05),而10-4mol/L、10-3mol/LNaF组则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及ALP活性(P<0.05).但是,NaF对UMR106细胞晚期分化呈单一作用,上述不同浓度的NaF均可促进钙素分泌,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NaF浓度升高钙素分泌量增加.结论NaF对成细胞的增殖呈双向调节,但对其分化因暴露时间和浓度不同而呈多样性.

  • 标签: 氟化钠 成骨样细胞 功能 表达 细胞增殖 氟骨症
  • 简介:多发性动脉瘤囊肿(aneurysmalbonecyst,ABC)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ABC,为的良性病变,具有侵袭性强的特点,多为异时性多发,单发性ABC偏好女性患者,而多发性ABC在男性患者中相对多见[1]。多中心性巨细胞瘤(multicentricgiantcelltumorofbone,MCGCT)则是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ofbone,GCT)的罕见类型,是一种富含巨细胞的良性骨病变,较单发性GCT的发病年龄更小,多见于膝关节周围[2-3]。多发性ABC和MCGCT的发病率极低,而单个体多发性ABC后继发MCGCT的案例此前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多发性ABC后继发MCGCT患者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 多发性 骨巨细胞瘤(GCT) 多中心性
  • 简介:目的:评价emdogain对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成细胞和内皮细胞成及成血管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成细胞(MG63)按2∶1比例于12孔板内进行直接及间接共培养,并使用不同浓度(0、0.1、1、10、50μg/mL)的emdogain共培养细胞72h。采用细胞计数仪结合流式细胞仪评价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共培养细胞。对分选后的成细胞及内皮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蛋白(Col-1)及成血管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2(KDR)、vonWillebrand因子(vWF)、内皮细胞C蛋白受体(EPCR)、E选择素(E-Selectin)、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Emdogain对MG63及HUVEC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emdogain浓度增加,细胞增殖率逐渐下降。50μg/mL浓度的emdogain对MG63及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随着emdogain浓度增加,MG63表面ALP和Col-1表达水平逐渐增加;50μg/mL浓度条件下,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其他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1)。同一emdogain浓度条件下,直接共培养MG63表面ALP及Col-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P<0.01)。除10μg/mL组外,直接共培养条件下,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P<0.01)。50μg/mL组直接共培养的HUVEC表面Flt-1、KDR、vWF、E-selecti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及直接共培养的其他各组(P<0.01)。间接共培养条件下,HUVEC表面EPCR及Ang-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直接共培养(P<0.05)。结论:Emdogain对共培养MG63和HUVEC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50μg/mL可能是emdogain作用的关键浓度。在直接共培养条件下,50μg/mLemdogain抑制MG63及

  • 标签: EMDOGAIN 成骨细胞 内皮细胞 直接共培养 间接共培养 细胞增殖
  • 简介:背景:以往在体外采用地塞米松、生长因子或用成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混合培养诱导成均存在种种局限。目的:观察在Transwell小室环境下成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及成细胞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第3代乳兔成细胞与第3代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共培养于Transwell小室内,成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底层,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Transwell膜内膜上作为实验组。以骨髓基质干细胞单独接种于Transwell小室内,下层为基础培养液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共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明显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茜素红染色强阳性,可见呈红色结节,经PT-PCR扩增后,可见成启动基因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对照组未见矿化结节。说明应用Transwell小室可实现成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并能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 标签: 成骨样细胞 Transwell小室 骨髓基质干细胞 共培养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检测小儿单纯性囊肿和动脉瘤囊肿标本中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组织作对照,分析两种蛋白在这两种瘤病变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及意义。方法共收集小儿单纯性囊肿标本31例,动脉瘤囊肿标本23例,正常组织标本(对照组)14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单纯性囊肿、动脉瘤囊肿和对照组中OPG、RANKL的表达,并分析其差异性。应用Imagepro-Plus6.0图像处理软件及数据处理软件SPSS17.0对图像及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单纯性囊肿及动脉瘤囊肿中,OPG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织,RANKL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织,其中动脉瘤囊肿RANKL的表达量较单纯性囊肿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囊肿的OPG稍高于动脉瘤囊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NKL/OPG比值动脉瘤囊肿>单纯性囊肿>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NKL/OPG失衡可能是小儿单纯性囊肿和动脉瘤囊肿出现溶性破坏的原因之一,动脉瘤囊肿术后相对更高的复发率可能与RANKL的相对高表达有关。

  • 标签: 骨囊肿 动脉瘤样 骨和骨组织 骨保护素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有破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CPOGC)是胰腺导管腺癌的一种罕见的特殊亚型。肿瘤成分复杂,其中可见3种细胞类型:肿瘤细胞、单核组织细胞和破巨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通常不表达或仅灶性表达上皮标志物,而弥漫表达间叶源性标志物波形蛋白,因此常被误诊为肉瘤;后两者表达组织细胞标志物,缺乏上皮分化。现报道2例UCPOGC,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查阅相关文献,重点讨论其组织起源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与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罕见骶骨原发性动脉瘤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收治1例罕见的骶骨原发性ABC病例,经过完善的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全身显像、正电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学系列检查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监控下穿刺活检、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骶骨肿瘤靶动脉介入栓塞后手术病灶刮除、异体松质治疗,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系统分析其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X线见右侧骶1~骶3椎体骨质结构模糊。CT、MRI均显示骶骨ABC病灶呈局部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局部皮质变薄,部分缺损,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部分突向椎管,病变累及相应椎体右侧附件;MRI还显示病灶呈混杂短T1长T2信号影,内见条片状长T1短T2信号影,呈蜂窝状改变,可见多发小液平征象,增强扫描示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斑片状轻-中度强化区,病灶突向椎管右份,累及椎体右侧附件,相应周围骨质可见骨髓水肿。全身显像显示骶骨近右侧骶髂关节处异常团块状高浓度放射性浓集灶;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CT)融合(窗)图像示骶骨右侧病灶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皮质变薄并部分中断。PET-CT检查提示右侧骶管异常扩张,并见软组织肿块形成,病灶侵犯骶2、3椎体右侧及右侧骶神经根,局部压迫马尾神经;相应部位见局灶性放射性浓聚影,放射性分布不均。DSA显示动脉期右侧骶外侧动脉远端及髂腰动脉无名分支远端可见丰富迂曲、增粗的肿瘤血管。随访16个月,症状体征消失,未见肿瘤复发、扩散,无神经功能障碍,早期疗效较好。结论骶骨原发性ABC的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骶骨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桡神经(radial nerve, RN)/间后神经(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PIN)沙漏狭窄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并探讨其可能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8例RN/PIN沙漏狭窄患者的术前电生理结果,统计病变累及的范围及程度。结果18例患者电生理检测前的病程为3周至13个月,完全损伤者14例(77.8%),不全损伤者4例(22.1%)。电生理结果与术中所见符合率94.4%。除与沙漏狭窄直接相关的异常之外,88.9%的RN沙漏患者和11.1%的PIN沙漏患者合并其他神经异常。其中,8例RN沙漏患者合并患侧正中神经(50%)、尺神经(50%)、肌皮神经(37.5%)、腋神经(25%)、肩胛上神经(25%)、肱三头肌肌支(75%)以及对侧上肢(25%)、对侧膈神经(12.5%)和四肢神经(12.5%)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异常插入电位、静息自发纤颤电位、轻收缩时限延长、用力收缩单纯相以及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的诱发电位波幅减低,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异常。结论RN/PIN沙漏狭窄常合并其他神经异常;沙漏病变位置越高,累及范围越广。其与周围神经卡压的电生理特征不同,可能存在神经痛性肌萎缩。

  • 标签: 电生理学 桡神经 骨间后神经 沙漏样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趾)外伤性植入性表皮囊肿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术后病理确诊的25例指(趾)外伤性植入性表皮囊肿患者的X线表现。其中缝纫工针头刺伤19例,采石工铁锤致伤4例,搬运工重物压伤2例。病程5~96个月,平均(42±5.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5~24个月,平均(15.0±3.5)个月。囊肿位于左手18例,右手5例,其中小指末节9例,中指末节8例,环指末节6例;右足部2例,其中第3趾趾末节1例,小趾末节1例;囊肿最大直径0.8~2.5 cm,平均(1.7±1.2) cm,其中7例<1.0 cm,16例1.1~2.0 cm,2例>2.1cm。25例骨质均呈囊状吸收,圆形15例,椭圆形10例。10例中心性囊肿,壁吸收变薄,囊壁完整;15例偏心性囊肿,压迫壁吸收,囊壁不完整。骨质破坏、缺损的边缘锐利,未见骨膜反应,破坏缺损区内无钙化,15例骨质破坏边缘轻度硬化,10例破坏边缘无明显硬化。本组中18例软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结论指(趾)外伤性植入性表皮囊肿多为单房囊肿;X线显示骨质囊状破坏,边缘锐利,无骨膜反应;中心性病灶囊壁吸收变薄而完整,偏心性病灶囊壁吸收缺损而囊壁不完整。

  • 标签: 指骨 趾骨 植入性 表皮样囊肿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内生性软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接受单纯软骨瘤刮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进行植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析内生性软骨瘤的临床发病特点,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手术后手指屈伸功能均得到较好的恢复且两组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进行随访,未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无差异,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生性软骨瘤患者,行手术刮除,采用碘伏灭活肿瘤髓腔壁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全部患者均无复发。

  • 标签: 手术治疗 软骨瘤 内生性
  • 简介:内生软骨瘤是手部常见的骨肿瘤.我院自1995~2000年共收治此类病人34例,分别行肿瘤刮除术及刮除植术,包括自体及异体移植材料植.现分析如下.

  • 标签: 手部 内生软骨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骨瘤是附属骨骼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在脊柱中少见。脊柱的骨瘤可以通过压迫神经根或压迫脊髓产生症状,也可以不伴有症状。本文报告两例:一个是颈椎的骨瘤.另一个是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椎骨软骨瘤

  • 标签: 颈椎软骨瘤 胸椎骨软骨瘤 神经压迫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软骨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一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肺软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为主,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CT检查与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对肺软骨瘤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CT扫描影像显示,患者左肺下叶可见一大小约为3x4cm结节影像,呈小分叶征状,病灶内部密度分布不均匀,增强不明显,上叶基底存在扩张支气管影像,纵膈部位无淋巴结肿大。手术病理确认为左肺下叶软骨瘤。结论肺软骨瘤位于肺内1/3带或外周部位,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偶见分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肿瘤内部密度均匀,或存在不同程度钙化与无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多数为无强化或仅有轻-中度强化情况,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 标签: 肺软骨瘤 CT表现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指指骨内生软骨瘤单纯刮除术与刮除后植2种治疗方法的结果。方法1990年7月~2001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手指指骨内生软骨瘤28例,其中单发性内生软骨瘤22例,多发性内生软骨瘤6例。单纯行肿瘤刮除术8例,肿瘤刮除松质条填塞植20例。结果术后随访27例,随访时间2年~8年6个月,平均4年3个月,肿瘤无一例复发及癌变。结论手指指骨内生软骨瘤刮除术后可不必植,彻底完全刮除病变组织是防止内生软骨瘤复发的关键。

  • 标签: 手部内生软骨瘤植骨刮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