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高对T1椎管内骨瘤合并脊髓压迫的认识.方法对1例T1椎管内骨瘤合并脊髓压迫的临床资料及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切除T1椎管内骨瘤脊髓压迫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出院后2个月随访,下肢感觉基本恢复,麻木消失,步态正常.结论T1椎管内骨瘤合并脊髓压迫,如能及早诊断和治疗,其预后是良好的.

  • 标签: 胸椎 骨软骨瘤 脊髓压迫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病因学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张××,男,33岁,因强直性脊柱炎曾于2006年9月入住我院。治疗措施为静滴甲氨蝶呤3个月,至2006年12月停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至今。2008年3月门诊复查骶髂关节CT:双侧骶髂关节边缘毛糙,呈“虫蚀”改变,关节面密度增高,

  • 标签: 髂骨肿瘤 骨软骨瘤 强直性脊柱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遗传性多发性骨瘤(hereditarymultipleosteochondroma,HMO)影像特点。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56例HMO影像及家族史。结果56例患有HMO疾病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其中胫骨及股骨多发,并且对称存在约18例,双手及腕关节次之10例,肱骨为4例,尺桡骨为9例,肋骨3例,骨盆为9例,肩胛骨7例;跟部位最少1例。结论遗传性多发性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好发,其次为长骨端,其有典型遗传倾向,瘤发生部位具有家族倾向性。

  • 标签: 遗传性 多发性骨软骨瘤 影像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颌动脉瘤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7例颌动脉瘤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0.6.62岁(平均年龄23.4岁);上颌7例,下颌20例。7例为继发性,20例为原发病变。X线平片显示.病灶长轴沿下颌长轴走向13例(76%);骨质破坏呈膨胀性,病变与正常之间边界欠清,无明显的骨质反应线.皮质膨胀变薄或断裂,无骨膜反应;13例病灶内部有分房。CT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内含切迹,7例性房隔,3例出现液-液平面。MRI上T1WI为低、等信号,T2WI均匀的高信号。27例病变中,15例(56%)为偏心型,12例(44%)为中心型.1例为旁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明确诊断。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颌骨 影像学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将 CT磁共振成像应用于滑膜骨瘤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2017年 8月至 2019年 8月间于我院施行治疗的已确诊滑膜骨瘤病患者中随机选择 48例,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 24例、 CT平位扫描)、实验组( 24例、 CT平面扫描联合磁共振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扫描结果显示,仅可观察到患者关节部钙化、骨化结节影,确诊率仅为 54.17%,而实验组患者还能观察到患者关节内滑膜、游离体的增生状况 ,确诊率高达 91.67%,相比之下,实验组患者确诊率更高;同时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更高( 100.00%VS75.00%),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总而言之,将 CT、磁共振成像应用于滑膜骨瘤病患者临床诊断中,成像视野愈发全面 ,能够愈发精准的判断患者病情,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滑膜骨瘤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大幅推广应用。

  • 标签: CT磁共振成像 滑膜骨软骨瘤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遗传性多发性骨瘤家系进行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筛查先证者EXT1/EXT2编码区及邻近内含子序列,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先证者及家系成员Sanger测序和酶切验证。结果NGS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EXT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c.1911C>A杂合无义变异,Sanger测序验证家系中先证者及父亲均检测到该变异,而先证者三姐及对照均未携带该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定EXT1基因c.1911C>A变异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P1)。结论EXT1基因的c.1911C>A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该变异的检出拓展了遗传性多发性骨瘤的基因变异谱。

  • 标签: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EXT1基因 无义变异 生物信息学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结构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胶原复合引导组织再生膜,对其进行表征,并探索其对成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PLGA及I型胶原制备一种双层结构的引导组织再生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接触角仪对其表面基团、形貌及亲水性进行测试。将MC3T3-E1成骨细胞系接种到复合膜上,通过流式细胞术、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红外光谱显示胶原被成功结合到PLGA表面,并且在扫描电镜下呈现出特有的纤维网状特征性微结构,同时其表面亲水性大大改善。MTT及细胞周期检测也表明胶原改性后的复合膜上生长的细胞活力及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纯PLGA组。结论:本方法制备的PLGA/胶原复合膜很好地组合成了一个功能整体,结合了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的优势。

  • 标签: 引导骨组织再生 复合膜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胶原 细胞增殖
  • 简介:背景:在假设动脉瘤囊肿通过内部骨化存在自愈潜能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微创的治疗动脉瘤囊肿方法。即用脱矿物质骨粉混合自体骨髓注入骨囊肿内,从而使病变停止进展,并自行骨化。我们提出假设,即为了诱导骨质愈合。囊肿细胞只需要对诱导材料的作用产生反应,而囊肿刮除术或扩大的外科手术是不必要的。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这种新方法对于囊肿的治愈情况,及其治疗本病的复发率的因素。方法:对13例经活检确诊为动脉瘤囊肿的患者,经小切口向病灶内注入脱矿物质和自体骨髓混合泥。研究组中男3例,女10例,平均年龄16.6岁。病灶部位位于长骨者6例,骨盆5例,位于肩关节盂和跟者各1例。其中5例患者既往未经任何治疗,1例经术前栓塞,其余7例患者为治疗后复发者。结果:经过平均3.9年的随访,其中11例患者获得治愈。结论:该微创方法能够促进原发性动脉瘤囊肿自愈。采用该治疗方法不再需要进行刮除术。能够避免过大的外科手术及失血,并且对于位于类似骨盆这样不容易暴露部位的病灶,可以使操作更为便捷。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 自体骨髓 脱钙骨 注射 外科手术 平均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巨细胞瘤(GCT)合并动脉瘤囊肿(ABC)的影像表现及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GCT合并ABC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11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扫描,分析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13例影像资料中,病灶位于肱骨8例,股骨4例,肩胛骨1例。X线及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密度不均匀,皮质变薄或中断。肿瘤实质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病灶内多伴囊变和液-液平面,病灶周围骨质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呈明显强化。结论GCT合并AB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X线检查,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 标签: 骨巨细胞瘤(GCT)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骼的非成性结缔组织由增殖性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多核巨细胞构成的具有局部复发倾向的侵袭性原发性良性骨肿瘤,常发生于四肢长骨的端,其中以股骨下端最为多见,扁骨及不规则较少,特别是胸壁肋骨在国内文献中报道案例较少,以及对应力性损伤外伤史的研究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

  • 标签: 胸壁 骨巨细胞瘤 应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DR诊断在滑膜骨瘤诊断当中的应用效果及准确性。方法:将我院接收的已被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滑膜骨瘤患者中抽选出10例列为观察对象,均应用DR方式展开诊断工作,将DR诊断结果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予以比较,观察DR诊断模式的确诊率以及诊断成像病情表现。结果:通过DR诊断后共检查出9例滑膜骨瘤患者,DR诊断准确率为90.00%(9/10),DR诊断结果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施以比较后,并未发现组间对比结果具有较大差异性(X²=1.0526,P=0.3049)。结论:针对滑膜骨瘤疾病在诊断过程中应用DR方式,可为诊断的准确性给予有力保障,故临床可积极提倡并有效应用DR诊断方式。

  • 标签: DR诊断 滑膜骨软骨瘤 准确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3个遗传性多发性骨瘤(HME)家系行致病基因检测,为优生、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的3个遗传性多发性骨瘤家系,对家系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收集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采用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候选致病变异进行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结合ACMG指南,对突变进行致病性判断。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分别在3个家系先证者中检出EXT1基因c.1056+2T>C突变、c.369dupA(p.G124fs)突变和EXT2基因c.1171C>T(p.Q391*)突变。共分离验证后发现:3个家系中的患者均存在相应突变,而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未检测到突变,符合基因型-表型共分离。结合ACMG指南,上述3种突变可分类为致病性突变。结论EXT1基因c.1056+2T>C、c.369dupA突变和EXT2基因c.1171C>T突变是导致3个家系罹患骨瘤的病因。

  • 标签: 外生骨疣, 多发性遗传性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遗传咨询 突变 硫酸乙酰肝素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病理诊断、DR诊断检查滑膜骨瘤的检出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象是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滑膜骨瘤患者,病例数为80例。80例滑膜骨瘤患者均接受DR诊断检查。研究手术病理诊断、DR诊断检查滑膜骨瘤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DR诊断检查滑膜骨瘤总检出率97.50%(78/80),误诊率1.25%(1/80),漏诊率1.25%(1/80),相比手术病理诊断的100.00%(80/80)、0.00%、0.00%而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DR诊断方案,用于滑膜骨瘤的临床检查工作,其疾病总检出率与临床病理诊断准确性相近,显示出临床诊断价值高的优势。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 DR诊断 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前神经沙漏狭窄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20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12例间前神经沙漏狭窄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并与临床外科手术进行对照。结果12例间前神经沙漏狭窄均位于上臂远段正中神经内,其中单发沙漏改变9例,多发沙漏改变3例,高频超声可精确定位间前神经沙漏狭窄的位置以及病变的累及范围。间前神经沙漏狭窄声像图表现为上臂正中神经主干内束组单发或者多发的沙漏改变,沙漏改变两侧神经束增粗。病变束组直径与对侧肢体相应位置束组直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0±0.04)cm对(0.11±0.03)cm,P<0.01],病变侧束组最宽处相应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与对侧肢体相应位置正中神经横截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4±0.03)cm2对(0.09±0.03)cm2,P<0.01]。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骨间前神经沙漏狭窄首选的影像学诊断学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骨间前神经 沙漏样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多发性骨瘤 ,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发的、位于四肢长骨干骺端或扁骨表面的、由软骨帽覆盖的良性肿瘤。现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 1 例多发性骨瘤引起尺骨短缩患儿围手术期的全面化护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患儿的诊疗效果。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多发性骨软骨瘤 护理
  • 简介:【 摘要】 多发性骨瘤 ,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发的、位于四肢长骨干骺端或扁骨表面的、由软骨帽覆盖的良性肿瘤。现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 1 例多发性骨瘤引起尺骨短缩患儿围手术期的全面化护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患儿的诊疗效果。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多发性骨软骨瘤 护理
  • 简介:上皮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属罕见的中间型血管源性潜在恶性肿瘤,而发生于口腔的EH更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上颌EH患者。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理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