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77岁,因肉眼血尿1周、CT检查示左占位收入院。术前输尿管镜检查诊断为左占位。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位于实质内,镜下观察示肿瘤细胞周围见肾小球,靠近肾盂侧肿瘤表面见尿路上皮覆盖,与肿瘤细胞无明确移行,肿瘤组织病理图像符合鳞状细胞。结合临床检查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现原发灶,本例诊断为实质原发性鳞状细胞。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增强CT示术区复发,邻近腹壁转移,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原发 肾实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嫌色细胞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嫌色细胞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膜较厚,胞质半透明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性呈细颗粒状,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CK7(+),EMA(+),E-cad(+),Vimentin(-)。结论嫌色细胞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66岁,查体时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28年前曾有肺结核接触史。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及异常包块,双区无叩击痛,双侧睾丸及附睾未扪及结节,前列腺Ⅱ°增生,质地中,表面光滑。胸部正位X光片可见双肺斑片状钙化影。B超:左大小,结构无异常,右肾上半部显示不清,仅见形态不规则的强回声,后伴声影,下半

  • 标签: 肾细胞癌 肾结核 肾占位性病变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解放军总医院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术后病理组织分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1 346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39例,女507例;术时年龄(55.1±13.4)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911例,≥1分435例;透明1 120例,乳头状细胞62例,嫌色细胞79例,其他类型肾癌85例;T1、T2、T3、T4期分别为1 019、177、102、48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及未知分别为587、530、85、144例;肿瘤直径<5、≥5且<10、≥10 cm及未知分别为685、541、104、16例;合并坏死200例;合并肉瘤样分化27例。同时收集2000—2017年SEER数据库中80 439例肾癌术后病例的资料,男51 371例,女29 068例;年龄(60.9±12.4)岁;白色人种66 261例,黑色人种86 80例,亚裔及北美原住民5 022例,未知人种476例;透明62 600例,乳头状细胞12 170例,嫌色细胞4 354例,其他类型肾癌1 315例;T1、T2、T3、T4期分别为55 332、8 687、15 516、904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分别为52 323、22 700、5 416例;肿瘤直径<5、≥5且<10、≥10 cm分别为46 741、25 760、7 938例。分别分析华西医院和SEER两组人群中性别、年龄等临床因素以及肿瘤组织亚型、分期、分级等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在SEER不同人种中进行亚组分析,了解不同组织亚型肾癌术后的预后差异,并与华西医院病例进行比较;将华西医院病例带入UISS、SSIGN、Leibovich 3种肾癌预后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分析不同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及亚组的预测价值。结果华西医院病例1 346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透明、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87.9%、79.7%、68.4%;术时年龄>50岁、ECOG评分≥1分、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合并坏死及肉瘤样分化均提示预后不佳(P<0.05)。SEER数据库80 439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乳头状细胞透明、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92.5%、88.9%、85.3%;术时年龄>50岁、男性、亚裔及北美原住民、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均提示预后不佳(P<0.05)。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透明、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1%、88.6%、86.7%、80.2%。外部验证结果显示,SSIGN、Leibovich、UISS预测模型的精度分别为0.763~0.781、0.725~0.752、0.641~0.660。在4种病理类型亚组分析中,预测模型UISS对嫌色细胞透明、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670~0.781、0.649~0.661、0.620~0.644、0.567~0.613;预测模型SSIGN和Leibovich对嫌色细胞、乳头细胞亚组、透明、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733~0.903、0.785~0.834、0.731~0.767、0.657~0.776。结论肾癌术后病理组织亚型对预后的影响可能存在人种差异性,在华西医院病例和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人群中,嫌色细胞预后最优,乳头状细胞透明稍差,其他类型肾癌预后最差。SSIGN和Leibovich预测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的预测价值高于UISS,且对嫌色细胞的预测效能较好。

  • 标签: 癌,肾细胞 预后 病理类型 人种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嫌色细胞的诊疗和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9例嫌色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嫌色细胞。结论嫌色细胞是一种少见肾癌类型,我们推荐以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作为此类肾癌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组织中P19的表达,探讨P19与细胞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细胞癌病例30例,应用RT-PCR以及westernbolt综合分析P19基因及蛋白细胞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9在两种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P19在细胞组织中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其配对的正常非肿瘤组织(P<0.05)。结论P19表达差异对判断其发生和转移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细胞临床进程潜在的指标,为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P19 肾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乳头状细胞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处理方式实现临床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8月,诊治的乳头状细胞患者2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实现确诊的乳头状细胞患者。对全部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处理措施,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结果经多层螺旋CT诊断处理后,可见肿瘤细胞生长方式包含膨胀性生长及浸润性生长两种;患者肿瘤细胞主要作用于患者皮质,少部分作用于患者实质;存在包膜情形与无包膜情形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16例、4例。对患者实施平扫处理后,发现肿瘤细胞以不均匀稍高密度为主要表现。实施动态增强扫描处理后,强化主要表现为轻中度强化及轻度持续强化。结论对乳头状细胞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处理方式实现临床诊断,诊断结果显著,对乳头状细胞癌病症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为临床相关后续诊治处理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乳头状 细胞癌 多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肉瘤样细胞临床少见,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临床特点。肉瘤合并腔静脉栓形成者临床上更为罕见,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1例肉瘤样细胞合并腔静脉栓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d"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无其他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病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标签: 肉瘤样肾细胞癌 腔静脉癌栓 文献复习 临床特点 恶性程度 癌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准确性 。 方法:将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 接收的进行细胞手术病理切片治疗的 120 例患者为例 。随机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60 名患者。让实验 1组 采取冰冻切片法 ,让实验2组 采取石蜡切片法 。对两组切片诊断 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结果:冰冻切片确诊性病变的准确度高于石蜡切片的准确度 (P<0.05) 。 结论:细胞 组织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性准确度较高,但亚型较多,形态多样,应当注意甄别。

  • 标签: 肾细胞癌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RI及CT诊断对不同亚型细胞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提升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细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选取其中32例患者同时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基本特征、平扫表现、强化方式、强化程度进行判定。结果平扫的CT亚型分布:透明106例,乳头状10例,嫌色细胞7例,囊性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2例。平扫的MRI亚型分布:透明27例,乳头状3例,嫌色细胞2例。平扫的CT特征:大多数病灶形状为类圆形,小病灶多为等密度影,大病灶多为混合密度影;平扫的MRI特征:T1WI呈低、等信号影,T2FS呈高信号影,DWI呈混杂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的CT和MRI特征:透明、囊性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强化方式为"快升快降"型,强化程度明显;乳头状、嫌色细胞强化方式为迟发性、持续性,强化程度轻微。结论不同亚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应结合发病特点、症状体征、辅助检验,积极利用CT、MRI等影像学手段对细胞不同亚型进行精确分析,以针对性选用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后水平。

  • 标签: 癌,肾细胞 核磁共振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ASP-1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市立医院82例肾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及旁组织中的LASP-1表达。结果LASP-1在细胞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68%(76/82),其中强阳性为29.27%(24/82);旁组织阳性表达为26.83%(22/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旁组织LASP-1的表达量(0.818±0.064)和无淋巴结转移组LASP-1的表达量(1.443±0.154)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的表达量(2.030±0.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P-1的表达与TNM分期(rs=0.386)和有无淋巴结转移(rs=-0.711)有相关性(P<0.05),但是与肿瘤大小(rs=-0.172)及Furhman分级(H=7.235)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肿瘤内LASP-1表达有助于判断细胞侵袭性和估计预后。

  • 标签: 癌,肾细胞 LASP-11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性细胞(FH-RCC)是一种驱动基因明确的高度恶性的独立细胞癌病理学亚型,由FH胚系或体系突变导致。FH-RCC发病年龄早、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病理学形态多变,临床诊断困难,且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少见肾癌协作组总结现有工作基础,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基于基础研究、临床队列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本共识,包括疾病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诊断、基因检测、手术与系统治疗选择,为该疾病的诊治提出建议和参考。

  • 标签: 肾肿瘤 诊断 治疗 指南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
  • 简介:患者,女,56岁,因左侧腰腹部疼痛1周就诊,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6.7℃,P86次/min,BP140/80mmHg(1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左区稍隆起,有压痛,叩击痛。血常规:Hb91.9g/L,血细胞比容27%。尿常规:RBC(++)。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肉瘤样 腰腹部疼痛 分化 肉眼血尿 浅表淋巴结
  • 简介:2004年WHO综合细胞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的特点,推出了新的细胞分类和诊断标准(表1)。

  • 标签: 肾细胞癌 病理分类 诊断
  • 作者: 江卫星 郑闪 寿建忠 马建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前,人工智能在肾癌诊断研究中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影像学诊断的报道多于病理学,主要是关于人工智能通过CT检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和预测细胞的病理类型,但尚未涉足MRI检查,而病理学诊断主要是通过人工智能对细胞核进行分级。未来,人工智能在细胞诊断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癌,肾细胞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 简介: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细胞(MCRC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MCRCC无特殊临床表现,无典型的肾癌“三联症”,诊断主要以B超和CT为主,治疗以肾癌根治术为主,也可行肾部分切除术。1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腔镜下保留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2,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局部复发,失访1例。病理TNM分期pT1aN0M03例,pT1bN08例,pT2N0M01例,癌细胞核分级均为G1级。结论MCR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术前确诊较困难,与多房性肾囊肿鉴别有一定难度。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为MCRCC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可考虑行腔镜下保留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

  • 标签: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