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右胸壁肿块、咳嗽5个月于2010年12月23日入我院。曾有咯血,痰量少,无发热、胸痛、胸闷。在当地医院按"支气管炎"治疗,无效。入院前2天行胸部CT平扫:见右侧下胸壁肋骨骨质破坏,并见一大小约5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尚清,右下肺背段见一不规则高密度影,大小约3.7cm×2.8cm,有分叶及毛刺;两肺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小结节高密度影;提示肺占位、胸壁占位。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胸壁转移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透明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位置、大小、边缘、囊实性、囊性部分CT值、实性部分CT值、强化程度、腹腔积液、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0例为单侧发生,1例双侧。9例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2例为实性型肿块。最长径10.5~22.5cm,平均16.1cm。囊实混合型肿块囊性部分CT值11~55HU,中位值18HU。肿块内均可见不规则乳头状结节或团块样实性成分;实性部分CT值34~49HU;增强各期中动脉期CT值46~57HU,静脉期CT值56~66HU。2例实性型肿块CT值分别为39、46HU。5例伴有腹腔积液,3例腹膜不规则絮状或结节状增厚,未见淋巴结肿大。结论:卵巢透明的CT表现为巨大囊实混合型或实性型肿块,多为单发。肿块内含有较高密度液性成分、乳头状突起和实性结构,轻中度强化。

  • 标签: 卵巢 肿瘤 透明细胞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寻找尿液中潜在的肾癌多肽标志物。方法收集肾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前、术后组、非肾癌对照组晨起第二次中段尿液标本。铜螯合纳米磁珠提取尿多肽,MALDI-TOF-MS分析各组尿液中肾癌相关多肽标志物,并通过Tagldent程序对有意义多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m/z=1025、1116的多肽在术前组高表达,在术后组、对照组低表达。m/z=9730的多肽在术后组、对照组高表达,在术前组低表达。初步鉴定发现,m/z=1025信号峰与Urotensin-2B、LittleLEN匹配,m/z=1116信号峰与GRP匹配,m/z=9730信号峰与EA-92、Latecornifiedenvelopeprotein3C、Heparin-bindingEGF-likegrowthfactor匹配。结论肾癌患者尿液中高表达m/z为1025、1116的多肽,低表达m/z为9730的多肽,这些多肽可能是尿液中潜在的肾癌标志分子。

  • 标签: 肾癌 标志物 尿液 多肽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联合虚拟平扫对肾脏透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临床怀疑为肾脏透明患者68例,分别行单纯CT双期增强扫描(对照组)和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联合虚拟平扫(研究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肾脏透明的诊断符合率及患者接受单期X线辐射剂量与总辐射剂量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为92.65%,对照组诊断符合率77.94%,且虚拟平扫的单期辐射剂量与总辐射剂量均比常规平扫低(P〈0.05)。结论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联合虚拟平扫可有效提高肾脏透明的诊断符合率,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 虚拟平扫 肾脏透明细胞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本文报告2例细胞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存活患者(例1存活35年,例2存活36年)的诊治情况。例1,男,42岁,于1975年9月以无痛性、间歇性全血尿1月为主诉入院。入院1个月前无诱因突发血尿,无痛,无发热,1d后自行消失,此后3周内先后发生类似全血尿2次,伴有腰胀痛不适,随即入院诊治。

  • 标签: 肾细胞癌 根治性肾切除术 存活患者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肿瘤 转移征象
  • 简介:目的探讨嫌色细胞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4例嫌色细胞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肿瘤直径3~12cm,平均直径7cm。肿物切面呈灰黄色或棕褐色,实性。镜下瘤细胞多呈实性巢索状排列,有灶性的管状或小梁状排列。癌细胞呈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膜较厚,界限清楚,透明的核周空晕明显。14例患者中,肉眼血尿6例,腰部胀痛5例,兼有3例,1例合并子宫颈鳞状细胞,1例有骨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分子量CK、EMA和CD117均阳性,7例CK7阳性;Vimentin均为阴性,Ki-67(+2%~+3%)。结论嫌色性细胞是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预后较透明好。

  • 标签: 嫌色细胞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组织中P19的表达,探讨P19与细胞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细胞癌病例30例,应用RT-PCR以及westernbolt综合分析P19基因及蛋白细胞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9在两种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P19在细胞组织中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其配对的正常非肿瘤组织(P<0.05)。结论P19表达差异对判断其发生和转移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细胞临床进程潜在的指标,为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P19 肾细胞癌
  • 简介:目的评估外科治疗散发性、无转移双侧细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散发性、无转移、双侧细胞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评估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及肾功能结果。结果共入组22例散发性、无转移双肾癌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原发细胞(1696例)的1.3%。同时性发病16例(72.7%),异时性发病6例(27.3%)。同时性双肾癌发病年龄为(54.2±15.6)岁。异时性双肾癌第1与第2肿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0.8±10.4)岁和(57.5±12.1)岁。22例患者共发现47枚肿瘤,左22枚、右肾25(有2例患者右肾发生多灶肿瘤,分别为2、3枚肿瘤)枚。肿瘤直径为(4.3±3.9)cm。47枚肿瘤中,46枚(97.9%)为透明,1枚(2.1%)为乳头状细胞。所有患者均接受分期手术治疗:先行一侧根治性切除再行对侧保留单位手术(RN+NSS)10例,先行一侧保留单位手术再行对侧根治性切除(NSS+RN)8例,双侧保留单位手术(NSS+NSS)4例。第2次手术后RN+NSS组、NSS+RN组及NSS+NSS组中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分别为60%、25%和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2±63)个月。同时性双肾癌与异时性双肾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8%和50%(P=0.025)。结论保留单位手术治疗是散发性、无转移性双肾癌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良好的肾功能及肿瘤学结果。虽然多数双肾癌表现为同时性发病,但部分患者可在一侧肾脏手术多年后发生对侧肾脏的异时性肿瘤。并且,异时性双肾癌的无瘤生存率低于同时性双肾癌,这些患者应给予更严密随诊。

  • 标签: 肾细胞癌 双侧 诊断 治疗 预后 无瘤生存率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acinarcellcarcinoma,ACC)的CT特征,以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患者的CT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ACC均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胰腺钩突2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1例,胰腺尾部2例。病灶最大径为2.5-4.9cm,平均直径为4.0cm。3例肿瘤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1例呈囊实性肿瘤,5例呈实性肿瘤;4例呈外生性生长,2例位于胰腺实质内。CT平扫图像显示,1例呈等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2例ACC引起胰腺实质萎缩,1例胰胆管扩张,2例脾动脉受侵,2例胰周淋巴结转移。所有ACC患者均未见钙化灶、出血及肝脏转移。结论:胰腺ACC多呈外生性生长,可有包膜,CT平扫时实性成分多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较少引起胰胆管扩张。上述CT征象结合实验室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提高胰腺ACC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是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细胞的少见良性肿瘤。发生在肾脏的病变非常罕见,国内迄今文献报道不足5例。由于该病例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容易误诊。本文对1例确诊为细胞神经瘤的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细胞瘤是儿童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其治愈率可达90%。开放手术一直在细胞瘤手术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随着腹腔镜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儿泌尿外科医师不断尝试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小儿细胞瘤根治性切除术,并且不断挑战患儿年龄极限[1]。我们2014年10月收治1例14个月患儿,采用腹腔镜辅助技术行根治性切除术,报告如下。

  • 标签: 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母细胞瘤 腹腔镜辅助 手术治疗 幼儿 泌尿外科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PS通过调节趋化因子12的受体对裸鼠胆管移植瘤杀伤效应。方法皮下接种QBC939建立裸鼠胆管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LPS,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抑制LPS导致的炎症反应,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描绘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测量体积大小。结果对照组全部接种部位均有移植瘤生成,且肿瘤体积大,成瘤率为100%(8/8);试验组成瘤率为87.5%(7/8),移植瘤生长缓慢,瘤体小。经过28天的治疗,试验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于接种细胞后12天触及肿瘤,而试验组平均为15天,且生长较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结论LPS可明显抑制裸鼠胆管移植瘤的生长,具有胆管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 标签: 胆管癌 CXCR4 脂多糖 基因治疗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