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8岁,于1995年3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遂于当地医院行CT、MRT检查,均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5月在该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7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呈结节样变,肿瘤质地较软、界限不清,切除困难,考虑为“血管瘤”,仅行肝动脉结扎,术后恢

  • 标签: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 早期肝硬化 栓塞化疗 肝占位病变 肝动脉结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肝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其病理类型十分复杂,且治疗方法和预后显著不同,因此其鉴别诊断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第二代造影剂和低机械指数实时扫描技术的应用,超声造影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技术,利用超声造影剂使肝内血管、肝组织及肝内病灶显影,从而实时评价肝脏血管灌注的整个时期,并根据不同的特征性表现,显著提高了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本文就肝脏各种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对判断肝脏良恶性占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2例患者的55个结节样病灶,术前行二维超声、彩色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结节的二维及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病灶共计20例,超声造影确诊18例,未明确诊断2例;良性病灶35例,超声造影明确诊断34例,未明确诊断为1例。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结节样病灶定性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值得肯定,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占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8年6月25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170例施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肝脓肿切开引流术,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肝脏包块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同期行肝脏包块切除术,术中行肝脏占位无水酒精注射,肝动脉置化疗泵。结果手术死亡1人,术后并发症发生10%,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死亡20人。结论肝脏占位性病变应遵循诊治流程,充分应用各种检查,明确诊断及有无手术指征,手术可采用多种方式,对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应切除病灶,对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应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中心的综合性治疗。

  • 标签: 肝脏 占位性病变 诊断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讨论肝脏占位病变经皮肝脏穿刺手术前,医护人员开展术前超声造影的价值。方法:本此研究随机挑选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我院超声诊断显示为不明的肝占位性病病变患者,总计98例,依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区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对比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超声造影之后开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比两组诊断精确度。结果:观察组病灶大小以及恶性肿瘤病灶数量与对比组相近,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诊断精确度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之前,应先进行超声造影,为活检术提供参考,可提高诊断精确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肝脏 占位病变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 超声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脏良性占位病变误诊为肝癌的原因,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5例肝脏良性占位病变误诊为肝癌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积累诊断经验,促进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升。结果25例术前诊断为肝癌患者,在术后,证实为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2例,肝脏脓肿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4例,肝胆管腺瘤2例,肝纤维瘤2例,肝细胞腺瘤1例。结论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容易误诊为肝癌,在诊断的时候,提高认识,并且综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化验等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脏良性占位病变 误诊 肝癌 原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209-01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肝脏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特征。方法对45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实时观察病灶内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结果肝细胞肝癌表现为动脉相快速增强,并在门脉相快速消退:肝血管瘤呈现自周围向心性缓慢充填式增强或周边增强,持续较长时间;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表现为快速增强,在实质相开始消退;肝转移癌表现为动脉相周边增强;肝炎性假瘤(IPL)和肝硬化增生结节大多在动脉相、门脉相及实质相均未见异常增强和廓清区。结论不同性质的肝脏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有不同的增强方式,可为肝脏占位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超声造影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超声造影 肝脏占位病变
  • 简介:对158位病患的资料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螺旋CT检查展开影像诊断,并对临床资料、MRI与B超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螺旋CT扫描与MRI,实现了对肝脏占位病变影像的综合诊断,明确了其良恶性,同时也保证了对患者处置的高水准.

  • 标签: 肝脏小占位病变 影像诊断 处置对策
  • 简介:目的对43例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回顾性研究来评价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该院2003年3月-2005年10月43例B超导向经皮肝脏穿刺术检查的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研究,来探讨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结果仅1例患者发生肝脏包膜下出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5例,胆管细胞癌12例,转移性肝癌18例,肝脓肿5例,3例未发现肿瘤细胞.结论B超导向下经皮肝脏穿刺术获取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对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还可对肝脓肿、肝脏恶性肿瘤进行局部治疗.它具有高安全性、高成功率、高阳性率及微创伤、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脏穿刺术 AFP 肝脏占位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占位良恶性应用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1-2019.12行CT灌注成像检查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分析。结果 恶性病变中阳性诊断率为87.50%;良性病变中阳性诊断率为7.143%,良恶性病变诊断存在差异,P<0.05。结论 肝脏占位良恶性诊断中应用CT灌注成像效果确切,能够明确诊断出良恶性肿瘤例数,值得推广。

  • 标签: 灌注成像 肝脏占位 良恶性肿瘤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1-2023.12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进行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增生结节、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准确率。结果: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增生结节、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与病理结果相近,准确率较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肝脏占位性病变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少见类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113例原发于肝脏的少见类型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患者中男51例,女62例。年龄12~83岁,平均44.3岁。91.2%为单发病灶,8.8%为多发病灶。手术方法包括肝脏部分切除98例,肝脏消融12例,肝脏部分切除联合消融3例。术后病理共21种类型,占比最大的5种类型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0例、肝细胞腺瘤16例、异型增生结节14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2例、黏液性囊性肿瘤11例,共占据了73.5%。术后随访6~120月均健在。结论少见类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术前不易确诊。术前磁共振检查有一定帮助。对于未有恶变报道的类型,可以考虑保守治疗或随访观察,交界性或难以明确诊断者应积极手术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超声造影在诊断 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44 例 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作 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 经肝细胞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 分别行常规超声 检查及超声造影 检查,比较 两种检查 方法的疾病诊断符合 率、不同 病灶大小的疾病诊断符合率 。结果 造影组在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癌、肝局灶性脂肪变性、肝局限性结节增生等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肝脓肿诊断符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肝占位性病变应用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 标签: 超声造影 常规超声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经肝细胞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肝占位性病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疾病诊断符合率、不同病灶大小疾病诊断符合率。结果与超声组比较,造影组在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癌、肝局灶性脂肪变性、肝局限性结节增生等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肝脓肿诊断符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在≤1cm病灶诊断符合率方面显著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病灶大小诊断符合率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肝占位性病变方面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和核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肝脏囊性占位患者120例,然后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对照组的肝脏囊性占位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对观察组的肝脏囊性占位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脏囊性占位诊出率为100.00%,炎性病变诊出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肝脏囊性占位诊出率为100.00%,炎性病变诊出率为68.33%。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肝脏囊性占位诊出率都很高,但观察组患者的炎性病变诊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来说,螺旋CT和核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有效诊断出肝脏囊性占位的病理特征,为肝脏囊性占位的进一步治理提供有效的临床参考,但是针对于炎症性病变的诊断,核磁共振的正确诊断率比螺旋CT更高一点。

  • 标签: 螺旋CT 核磁共振 肝脏囊性占位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磁共振与螺旋CT对肝脏囊性占位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03月到本院治疗肝脏囊性占位疾病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运用磁共振与螺旋CT对疾病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查阳性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磁共振诊断肝脏囊性占位疾病,价值较高,可运用。

  • 标签: 磁共振 螺旋CT 肝脏囊性占位疾病 阳性检出率 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