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肝脏占位性病变1例

/ 2

中药治疗肝脏占位性病变1例

蓝兰1冯艺兰1方威1李世杰2(通讯作者)

蓝兰1冯艺兰1方威1李世杰2(通讯作者)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四川成都610075)

【关键词】肝脏占位;中医药治疗;个案报道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57-02

2015年7月1日,笔者随导师收治肝脏占位性病变1例,经内服中药汤剂治疗,肝脏占位缩小,治疗成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病例简介

1.1一般情况

唐某,男,40岁,因右上腹胀痛7天余就诊,2015年6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伴发热,乏力,纳差,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反酸嗳气,无牙龈及皮下出血,无咳嗽咯痰,无胸闷胸痛,无腹泻。遂入住某三甲医院,个人史:20年吸烟史(平均每天半包)及饮酒史(平均每天半斤)。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肝浊音界增大,右侧肋下约2.5cm处触及肝下缘,表面欠光滑,边缘厚薄不一,压痛,质韧,无搏动。右上腹压痛,余无特殊。辅查:血常规:WBC23.84*109/L、NEU-R0.81;血生化:ALT:95U/L、Alb22.1g/L、AST:106U/L;肿瘤标志物:FER>2000.00;凝血功能、血培养均未见明显异常;上下腹增强CT提示:肝右后叶见团块影,边界欠清,大小约为14.6*11.4cm,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其内见无强化坏死区;肝右前叶下段见以相似强化结节影,直径约2.0cm;团块周围肝实质强化欠佳;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细小,远段显示不清;腹腔干左侧见增大淋巴结,短径约1.3cm。上述改变考虑肝右叶肿瘤占位性病变可能大,合并肝右前段下段子灶形成,并邻近淋巴结增大,不除外门静脉右支受浸可能。考虑诊断:右肝占位:肝CA?其它?,因患者拒绝行穿刺、介入等诊治,并要求采取保守治疗,保肝,护胃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未见明显缓解,故到我院门诊中药治疗。

1.2中药治疗方法

初诊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腹胀,腹痛,纳差,大小便正常。舌暗红,脉弦数。自拟方,具体药味如下:黄芪60g、当归15g、忍冬藤60g、金银花30g、连翘30g、皂角刺10g、蒲公英30g、野菊花15g、玄参20g、天花粉20g、陈皮10g、炒乳香10g、炒没药10g、生甘草3g,16剂,免煎制剂,鲜开水冲服,每次一格,一天三次。半月后复诊,诸症悉减,新见干咳嗽,上方基础上加用银葶清肺口服液,续用此方16天后,咳嗽好转。随访至今,患者未诉特殊不适。

1.3治疗效果

患者一般情况可,无特殊不适。3月后复查上腹部增强CT示:(1)肝右叶病灶,边界不清,最大截面约4.1*3.7cm,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原发性肝癌?伴肝门去淋巴结稍增大。(2)肝脏右叶前下段静脉期见一小结节灶,边缘模糊,轻度强化结节影,直径约0.7cm,动脉期、平衡期为等低密度,性质?小血管瘤?转移待排。与旧片相比较肝右叶及肝右叶前下段占位明显缩小。

*

图1治疗前

*

图2治疗后

2.讨论

此患者肝脏占位明确,性质不明确。肝脏占位主要考虑肿瘤,脓肿,炎性假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等,并可以增强CT、核磁共振及肝穿刺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1]。就本病例而言,该患者既往无慢性乙肝病史,但有嗜烟酒史,乏力、腹胀、腹痛为主,结合肿瘤标志物及腹部CT表现,主要考虑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例在经中医治疗三月后,肝脏占位明显缩小,治疗效果良好。

肝癌类似于中医的“臌胀”、“黄疸”“积聚”、“癥瘕”、“胁痛”等病症。《医宗必读?积聚》记载:“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说明肿瘤病机为本虚标实;《景岳全书?积聚》云:“积聚之病,凡饮食、血气、风寒之属皆能致之”、“凡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病,多有积聚之病。”指出积聚与饮食不节、外邪外侵、脾胃亏虚等相关。《医门法律?胀病论》云:“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认为瘀热、气滞、痰饮等为胀病的重要病因。治则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本病例则运用此治则,方中以黄芪、当归为君,益气活血,扶正抗癌;忍冬藤、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为臣,清热解毒,祛邪抗癌;皂角刺、玄参、天花粉、没药、乳香、陈皮为佐药,行气散结,即可助君辅正,又可协臣药祛邪而不伤正;配以甘草缓臣之峻性,调和诸药。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当归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机体免疫、促进造血功能等功效[2-3];忍冬藤、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诱导细胞的分化与逆转、抗突变,改善肿瘤微环境等作用达到抗肿瘤的目的[4-6];皂角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都有抗肿瘤的作用[7-10]。中药还能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降低化疗和放疗毒副反应[11]。本方无中药配伍禁忌,患者服用后未诉不适。

该患者虽然诊断不明确,但治疗效果良好,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

[2]陈书磊等.黄芪抗肿瘤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5).

[3]汪诺舟.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9).

[4]刘磊磊.清热解毒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学,2012,43(6).

[5]齐绪林,等.中药蒲公英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5,24(1).

[6]王志东.中药野菊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6).

[7]陈海霞.皂角刺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0,32(1).

[8]张铎.天花粉蛋白(TCS)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6).

[9]韩璐等.没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

[10]常允平,乳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1).

[11]田晶.塞来昔布对膀胱癌细胞T24增殖的影响[J].肿瘤药学,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