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对肝脏占位良恶性的诊断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31
/ 2

CT灌注成像对肝脏占位良恶性的诊断研究

雷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青浦区  201700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占位良恶性应用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1-2019.12行CT灌注成像检查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分析。结果恶性病变中阳性诊断率为87.50%;良性病变中阳性诊断率为7.143%,良恶性病变诊断存在差异,P<0.05。结论肝脏占位良恶性诊断中应用CT灌注成像效果确切,能够明确诊断出良恶性肿瘤例数,值得推广。

【关键词】灌注成像;肝脏占位;良恶性肿瘤;诊断研究

肝脏占位性病变分类较多,在使用功能影像学检查时,主要鉴别方式以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为主,而PET又被分为血流灌注显像和分代谢显像,恶性肿瘤肝脏代谢阳性率显像仅为50%,其中肿瘤分化程度与病变摄取高低存在密切联系[1]。高分化肝癌与良性占位性病变又被分为低摄取或等摄取,因此,代谢显像应用于良性占位性病变与高分化肝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困难性[2]。鉴于此,本文特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我院2019.1-2019.12收治的行CT灌注成像检查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血流灌注特点加以分析与观察,了解CT灌注成像检查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实际鉴别诊断价值,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1-2019.12行CT灌注成像检查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男女各34、26例,年龄30-75岁,平均(51.24±1.28)岁,恶性病变患者32例,其中转移瘤和肝癌各有17、15例;良性病变28例,炎性囊肿和假瘤以及血管瘤各有6、9、13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研究金标准。

1.2方法

使用64层螺旋CT(型号:LightSpeed VCT,美国GE)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而开展相关检查,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同层动态扫描60例患者,检查前嘱患者进食6-12h,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予以常规全肝平扫,随后对靶层面进行灌注扫描;靶层面一般选有代表性的病灶,如门静脉、腹主动脉、脾脏、肝脏各叶等结构的第一肝门。扫描速度、参数、层厚分别为:1层/s、32mm、8mm;扫描时间为1s/次,其中需间隔0.5s,扫描总次数为39次。扫描后将原始图像传输至处理工作站,通过相关软件,选定脾脏实质与门静脉、主动脉。在去卷积法下获得彩色灰九阶图像。将灌注图像与灌注原始图像进行比对,获得两者之间面积差别,判断灶周肝组织有无灌注异常情况,正常组织是否与病变边缘存在浸润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应用CT灌注成像检查的患者进行良恶性占位病变阳性率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恶性病变阳性与阴性诊断分别为28、4例,阳性诊断率为87.50%;良性病变阳性与阴性诊断分别为2、26例,阳性诊断率为7.143%,对比存在差异,χ2=38.571,P<0.05。

3讨论

CT灌注成像主要指含碘对比剂注入周围静脉时,通过螺旋CT技术连续动态扫描选定的层面组织,分析与追踪每个像素密度变化,将检查所得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加以处理,获得一个由时间演变得出的密度曲线,根据该曲线分析血流灌注情况中的具体参数,根据参数合成新的数字矩阵,铜鼓伪彩色处理获得彩色图像,以此评价各器官组织灌注情况[3-4]。同时,由于扫描时间过长,患者在扫描过程中无法长时间进行屏气扫描,故在扫描时,需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呼吸运动锻炼。

本次研究中,CT灌注成像技术得出,恶性病变阳性诊断率为87.50%;良性病变阳性诊断率为7.143%,两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CT灌注成像作用功能成像的一种,能够有效反映改变后病变生理功能。肿瘤作为血管生成的一种依赖性疾病,其微血管密度技术是血管生成量化的标准,肿瘤恶性程度、良恶性、转移和生长位置是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学者表示[4-5],肿瘤在产生新生血管的同时,能够增高微血管密度,虽无法通过影像技术直接观察到微血管变化,但能够通过CT灌注方面和灌注图像观察其异常改变。由于肝脏良恶性肿瘤存在不同的生长方式,恶性肿瘤一般以浸润性为主,存在四周生长的趋势,灶周组织分界不清,能够对其灌注情况造成一定影响;良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并未影响周围组织。相关研究表明[6],肝脏CT灌注成像与原始图像相比较,前者显示肿瘤生长特点要优于后者,其灌注图像明显比原始图像面积大,能够将周围肝脏组织侵袭性清晰显示出来,病变边缘呈无模糊或不规则现象,能够清晰后呈现周围组织灌注和浸润异常的情况。

综上所述,肝脏占位良恶性诊断中应用CT灌注成像效果显著,能够明确诊断出良恶性肿瘤例数,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申晓俊,吴东. 肝脏功能CT灌注成像的现状与前景[J]. 河北医药,2018,40(19):3002-3005,3009.

[2]黎昕,代海洋,邓明,等. 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 中国数字医学,2019,14(10):13-15.

[3]高莉,高屹,尹秋萍. CT灌注成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辨别肝脏结节性病变性质临床价值探讨[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1):106-109.

[4]王会佑,沈春林,张若曦,等. CT鉴别诊断肝血管瘤、肝脏肿瘤的灌注参数变化研究[J]. 河北医药,2020,42(17):2651-2653,2657.

[5]赵旭,纪凤颖,常燃,等. 肝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肿瘤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4):797-800,700. DOI:10.13241/j.cnki.pmb.2018.04.045.

[6]王忠,付兵,杨智,等. 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对血吸虫性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4):44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