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再生与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250~280 g,7~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门静脉结扎(PVL)组、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每组各8只。PVL组结扎大鼠门静脉右叶支、尾叶支及左侧支,仅保留门静脉右侧支。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操作同PVL,但门静脉左侧支轻度、中度限流,同时结扎动脉左侧支。术后72 h留取左中叶行HE染色并计算总坏死分数、右中叶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数,计算右中叶再生率,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右中叶再生率PVL组为(109.1±10.9)%,中度限流组(105.0±12.3)%,均明显高于轻度限流组(67.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中叶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再生率结果一致。左中叶总坏死分数中度限流组4.50(3.25,6.00)分、PVL组2.00(1.25,3.00)分、轻度限流组0(0,0.75)分,三组总坏死分数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限流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8.4±11.4)U/L,明显低于PVL组(67.2±12.2)U/L和中度限流组(74.3±14.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以及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当的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能够有效诱导SD大鼠预留侧组织再生,同时控制阻塞侧组织损伤。

  • 标签: 门静脉 肝动脉结扎 肝再生 肝损伤
  • 简介:摘要我科采用痔上动脉结扎配合剪口结扎术治疗内痔103例,治愈率100%,疗程7~12天,无狭窄、失禁,无粘膜外翻、肛门狭小及继发性大出血的发生。随访2年无复发。

  • 标签: 痔上动脉 剪口结扎术 内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013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有20例患者。观察组采取动脉热灌注化疗药联合超液化碘油栓塞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超液化碘油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肿瘤灶数目、大小的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肿瘤变小、减少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癌疗效显著,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 标签: 肝动脉 热灌注化疗 肝动脉栓塞 肝转移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II度出血性内痔痔动脉结扎术的最佳结扎点位置。方法把48例II度出血性内痔患者按照结扎位置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结扎组三组,各16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做对比分析。结果中位组在出血、疼痛及水肿方面均优于低位和高位结扎组,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其它2组。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术最佳结扎点位是在齿状线上2.0±0.5cm左右。

  • 标签: 超声检查 出血性内痔 痔动脉 痔动脉结扎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转移瘤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胃癌转移瘤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单一组的患者给予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联合组采取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比较两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治疗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肿瘤直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2.50%、72.50%和42.50%高于单一组,其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62.5 0%、50.00%和25.00%, P<0.05。联合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组,肿瘤直径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82.50%高于单一组60.00%,,P<0.05。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胃癌转移瘤效果确切,优于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和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单纯肝动脉灌注术 胃癌肝转移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依托CTA对患者动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治疗意义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10例患者动脉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类研究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各型变异发生率和变异分部情况。结果本组210例患者中正常型174例,变异型36例,与MICHEL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肝癌病例64例,其中正常型40例,变异型24例,与所有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变异情况多样,通过CAT分析可清晰了解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对后期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肝动脉 变异 CAT 分析
  • 简介:有3例病人行髂内动脉结扎后,对其中19例骨盆骨折引起的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采取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中血压回升且稳定者3例

  • 标签: 动脉结扎 治疗骨盆骨折 结扎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单纯动脉导管未闭非体外循环下缝扎术的经验和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6年6月共收治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10±6.5个月(3个月-12岁),其中7例术前有轻-中度肺动脉高压。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在全麻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A组行动脉导管结扎术,B组行动脉导管结扎+缝扎术。结果两组均于术后8~14d(近期)及半年后(远期)复查心脏彩超,A组近期残余分流4例,半年后愈合1例,残余分流3例,均在1.5口以内,其中2例心脏大小基本正常,1例心脏稍大;B组近、远期复查均无1例残余分流,心脏恢复良好。结论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动脉导管结扎+缝扎术可减少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痔动脉结扎结合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中选择50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5)接受痔动脉结扎治疗,观察组(n=25)接受痔动脉结扎结合HCPT术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阶段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动脉结扎结合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痔动脉结扎 HCPT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在直肠癌手术过程中,肠系膜下动脉(IMA)的结扎是一关键步骤,然而关于IMA结扎部位的选择却已经争论了百年余,不论是高位结扎还是低位结扎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在不同的时期内人们对选择何种结扎方式有着不同的意见,并且一直消长不停,现为更加明确两种结扎方式的由来以及历史衍变,本文进行溯源及阐述。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结扎部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 痔动脉结扎结合 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从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中选择 50 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n=25 )接受 痔动脉结扎治疗,观察组( n=25 )接 受 痔动脉结扎结合 HCPT术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阶段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 痔动脉结扎结合 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痔动脉结扎 HCPT术 混合痔
  • 简介:目的评价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胃癌转移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31例同时性胃癌伴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行TACE治疗。结果全组患者完全缓解(CR)4例,占12.9%;部分缓解(PR)17例,占54.8%;病变稳定(SD)6例,占19.4%;病变进展(PD)4例,占12.9%,总有效率(CR+PR)为67.7%。结论针对胃癌转移患者,TACE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胃癌 肝转移 肝动脉化疗栓塞
  • 简介:总结9例脓肿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动脉置管给药治疗的护理。因脓肿患者动脉置管给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为防止患者置管后因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引发尿潴留,置管前1d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导管要插至动脉,插入长度约25~35cm,因此指导患者在插管时及插管至腹主动脉注入造影剂时屏住呼吸,以保证插管顺利进行及造影图像清晰;注射造影剂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胸闷等不良反应。置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导管有无脱出,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麻木情况;按时注入肝素钠生理盐水、每次注射抗生素前先抽回血,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其堵塞;妥善固定导管、指导患者避免过度活动,防止导管移位及脱出,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换药防止导管感染。本组9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均顺利治愈出院。

  • 标签: 肝脓肿 介入治疗 动脉置管 护理
  • 简介:动脉和胆囊管的变异都较为多见,我们在解剖一具甲醛固定的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动脉、胆囊动脉、胆囊管有变异(附图1),查阅资料未见与此例变异相同的报道[1-9].为积累解剖资料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特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动脉变异 胆囊动脉变异 胆囊管变异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PANP)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与高位结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2例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21例行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为低位结扎组,21例行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为高位结扎组。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高位结扎组加行回肠造口术患者2例(9.5%),低位结扎组加行回肠造口术患者3例(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结扎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方面少于高位结扎组,(P<0.05);其他各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结扎组发生术后并发症共5例(23.8%),略少于低位结扎组的7例(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结扎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较低位结扎组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TME手术中,IMA的高位结扎与低位结扎均能有着相同的安全性与肿瘤根治效果,低位结扎在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更有优势,但高位结扎对保护盆腔自主神经的作用更甚,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有意义。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结扎术 全肠系膜切除术 盆底自主神经
  • 简介:目的分析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和高位结扎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影响。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15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术式,将接受IMA低位结扎者纳入低位结扎组127例,将接受IMA高位结扎者纳入高危结扎组88例。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手术情况、恢复情况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独立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位结扎组术中残端缺血性改变发生率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低于高位结扎组,其术后性功能障碍或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两种结扎方式疗效相当,IMA低位结扎对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但较高危结扎有着更高的盆腔自主神经损伤风险,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腹腔镜检查 结扎术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