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正压通气(NPPV)是当代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慢性呼吸衰竭及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运动。本文通过Medline检索并综述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NPPV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有关高流量氧疗及NPPV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现状、疗效及安全防护是本年度的研究热点。研究多属于回顾性分析和小样本研究,支持高流量氧疗和NPPV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初始治疗,降低插管率,但需要特别警惕延误插管的风险。在NPPV治疗新发急性呼吸衰竭方面,验证了利用膈肌增厚分数和食道压摆动值预测治疗结局可靠性。也有学者探讨NPPV在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早期治疗中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NPPV在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运动中的动态过度肺充气的作用。此外,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和交流增强工具对NPPV方法学优化方面的探讨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 标签:
  • 作者: 何振锋 查姗姗 关力理 陈荣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510120,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518020
  • 简介:摘要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多种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但NPPV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类型人机不同步事件(patient-ventilator asynchrony,PVA)会导致氧合、舒适度、睡眠质量下降等不良结局。因此,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对PVA的检测和改进。本文将对PVA的常见类型、检测手段、量化方法及改进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决策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职工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0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导致AECOPD患者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AECOPD患者中正压通气治疗成功150例,成功率为75.00%;治疗失败50例,失败率为25.00%。与正压通气治疗成功组比较,失败组患者年龄较大、正压通气治疗时间较长、合并低蛋白血症与糖尿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较高、拔管时白蛋白(ALB)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其他基线资料带来的影响后,年龄、正压通气治疗时间、合并低蛋白血症与糖尿病、APACHEⅡ评分、拔管时ALB水平均是AECOPD患者正压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OR均>1,P均<0.05)。结论年龄、正压通气治疗时间、合并低蛋白血症与糖尿病、APACHEⅡ评分及拔管时ALB水平均与AECOPD患者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相关,临床可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高其正压通气治疗成功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无创正压通气 失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在使用正压通气过程中常见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证正压通气在临床上安全有效使用。方法2019年1~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呼吸机使用考核表对2019年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呼吸监护室中使用正压通气的205例患者进行考核,对出现的1200例次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士在使用正压通气中存在一定问题,考核结果为一般,考核结果与护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有关(P<0.05)。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发生在面罩佩戴不合适、管道连接存在问题、使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处理存在不足。结论可通过规范护理常规、提高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增加护理人力使正压通气在临床上安全有效的使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常见问题 护理 护士 双正向通气
  • 简介:摘要正压通气(NPPV)无需建立有人工气道,可减少有创通气并发症,减轻患儿痛苦,成为一项逐渐被临床接受的辅助通气技术。目前,儿童慢性肺病在临床病例中逐渐增多,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支气管哮喘等,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NPPV治疗儿童慢性肺病的使用率逐渐增高,现就NPPV治疗各种儿童慢性肺病的主要模式、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肺病 儿童
  • 简介:摘要2019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逐渐在全球大规模流行,其重症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表现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或ARDS,因此如何选择呼吸支持技术成为临床热点之一。正压通气(NPPV)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已先后在临床推广多年,在COVID-19疫情期间救治重症患者呼吸衰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基于患者病情、设备资源、医护团队和感控等因素不同,怎样优化技术选择、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风险尚存在不同意见。本文拟就COVID-19重症患者NPPV和HFNC合理应用分享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算呼气时间常数(τE)监测正压通气(NPPV)时不同肺力学模型的呼气阻力(Rexp)。方法使用ASL 5000机械模拟肺模拟体质量为65~70 kg的半卧位健康成年人、高气道阻力及高气道阻力合并低胸肺顺应性(混合性通气障碍)患者,设置系统顺应性(Crs)为25(混合性通气障碍)和50 ml/cmH2O(1 cmH2O=0.098 kPa),Rexp为5(健康成年人)和20 cmH2O·L-1·s-1,吸气时间为1.6 s,呼吸频率为15次/min。Respironics V60呼吸机以S/T模式运行,呼气末正压(PEEP)为5 cmH2O,调整吸气压力水平使呼吸机输出潮气量(VT)分别达到5、7和10 ml/kg,后备通气频率为10次/min。收集系统泄漏量为25~28 L/min时的通气参数吸入潮气量(VTI)、呼出潮气量(VTE)、漏气量(Vleak)、吸气峰压(PIP)、吸气峰流量(PIF)、呼气峰流量(PEF)和呼气时75%潮气量处的流量(TEF75)变化并测算τE、Crs和Rexp。结果随着VTI、VTE的增大,Vleak、PIP、PIF和PEF逐渐增高,VT为10 ml/kg时混合性通气障碍模型的PIP达到28 cmH2O, 3种肺力学模型的PIF和PEF较VT为5 ml/kg时增高近一倍(均P<0.01)。呼气时,PEF随着VTE排出而逐渐减低,VT为7~10 ml/kg时TEF75与PEF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VT对高气道阻力模型的τE值测算无明显影响。3种肺力学模型的Crs测算值均随VT增大而逐渐减小,高气道阻力条件下Crs值测算误差在VT为7 ml/kg时可<20%。随着通气支持水平的增高,3种肺力学模型的Rexp测算值均逐渐增高,VT为7 ml/kg时Rexp测算值与预设值的差异更低(<10%)。结论通过测算τE,可实现在不阻断自主呼吸连续监测接受NPPV支持患者的Rexp。适宜的VT(7 ml/kg)是减少测算误差的关键,同时也保证有效的通气支持。

  • 标签: 无创通气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气时间常数 呼气阻力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压通气(NPPV)联合洛贝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69.12±7.53)岁,给予洛贝林治疗;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68.96±7.31)岁,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02)。治疗1周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分别为(70.35±10.79)mmHg(1 mmHg=0.133 kPa)、(371.14±49.86)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87±10.77)mmHg、(336.07±47.82)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9.15±8.27)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56.03±8.6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最高呼气峰流速(PEF)分别为(1.66±0.40)L、(2.63±0.46)L、(2.87±0.59)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7±0.29)L、(2.31±0.40)L、(2.39±0.54)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NPPV联合洛贝林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及肺功能指标,大大促进了患者早日恢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洛贝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睡眠时血压的动态变化,探讨正压通气(PAP)治疗对OSA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中心的睡眠障碍患者。受试者完成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动态脉搏传导时间的血压监测,并于次日压力滴定行PAP治疗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PAP治疗前后OSA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OSA受试者,伴夜间血压升高的受试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夜间血压升高的受试者;PAP治疗后OSA患者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平均收缩压[125.50(24.00) mmHg](1 mmHg=0.133 kPa)较治疗前[124.00(21.75) mmHg]显著下降(Z=-2.926,P=0.003)。PAP治疗后患者峰值血压[182.00(55.00) mmHg]较治疗前[158.00(31.50) mmHg]显著下降(Z=-5.387,P<0.001)。且PAP治疗后OSA患者收缩压增高的次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PAP治疗可以稳定OSA患者夜间血压的异常波动,降低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平均收缩压,降低重度OSA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与收缩压峰值呈正相关,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与舒张压峰值呈正相关。且PAP降低单纯夜间高血压的效果更显著。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动态血压监测 脉搏传导时间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正压通气(HNPPV)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有无长期HNPPV通气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NPPV。2组患者入组前及治疗1年时均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进行呼吸困难评估,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进行症状评估。记录1年内因COPD急性加重的住院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aO2显著升高(t=3.02,P<0.01),PaCO2显著降低(t=-9.52,P<0.01),FVC显著增高(t=2.5,P<0.05),6MWD显著增高(t=12.86,P<0.01),mMRC、CAT问卷、住院次数显著降低(t=-4.76、-2.14、-10.41,P值均<0.05)。结论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NPPV,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和CO2潴留,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次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无创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心肺超声在急诊室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正压通气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室正压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床旁快速心肺超声特征。根据临床结局,分成正压通气治疗成功组和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组,比较两组之间心肺超声参数,如肺部超声评分、肺实变的比例、下腔静脉最大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长轴运动(MAPSE)、右心室长轴运动(TAPSE)、二尖瓣舒张早期的最大流速(E),组织多普勒测定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最大运动速率(Sm)和二尖瓣舒张早期运动速率(e’),左心室E/e’和肺动脉收缩压(SPAP),以及发生房颤的比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心肺超声参数预测NPPV治疗失败的效能。结果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NPPV治疗成功组44例(66.7%),NPPV治疗失败组22例(33.3%)。与正压通气治疗成功组比较,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组的肺部超声评分、肺实变的比例、左心室的E/e’、SPAP、发生房颤的比例和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右心室Sm和PaO2/FiO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超声参数如EF、MAPSE、左心室的Sm和TAPSE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超评分、左心室的E/e’和肺动脉收缩压是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2、0.783和0.852。结论床旁心肺超声获取的肺部超声评分、左心室的E/e’和肺动脉收缩压对急诊室心源性肺水肿正压通气的疗效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 标签: 心源性肺水肿 无创正压通气 床旁心肺超声 急诊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创面罩垫对面型瘦小患者正压通气的改善作用及预后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正压通气治疗的面型瘦小患者8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呼吸机面罩行正压通气,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制创面罩垫行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舒适度情况、面罩漏气、破损情况、压疮发生率、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面罩漏气、破损情况及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创面罩垫应用于正压通气治疗的面型瘦小患者中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状况,缓解传统呼吸机面罩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同时有利于降低面罩漏气、破损以及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自制无创面罩垫 面型瘦小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新生儿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致鼻损伤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NCPAP治疗的11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统计新生儿鼻损伤情况,收集与分析新生儿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NCPAP治疗的新生儿发生鼻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114例接受NCPAP治疗的新生儿中鼻损伤发生率为27.19%(31/114);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时体重、NCPAP时间、NCPAP使用方式、是否发生胎膜早破、是否为早产儿是新生儿NCPAP致鼻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NCPAP易导致新生儿发生鼻损伤,胎龄、出生时体重、NCPAP时间、NCPAP使用方式、是否发生胎膜早破、是否为早产儿是影响因素。

  • 标签: 婴儿,新生 经鼻持续无创正压通气 鼻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正压通气治疗提供干预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5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失败组,同期行正压通气治疗成功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成功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收集并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入院时血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肌酐)、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白细胞)、肺部感染与否及治疗后1~3 h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指标[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治疗后呼吸频率、治疗后心率、治疗后动脉血气异常、肺部感染为影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OR>1,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正压通气治疗失败可能受APACHEⅡ评分、治疗后呼吸频率、治疗后心率、治疗后动脉血气及肺部感染等因素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无创正压通气 失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病毒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连续收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加强医疗病房(RICU)的患者中,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给予NIPPV作为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ETI),分为NIPPV失败组和NIPPV成功组。采取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NIPPV失败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危险因素对NIPPV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有4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NIPPV失败组16例(37.2%),成功组27例(62.8%)。院内感染发生率[44%(7/16)vs 0(0/27),χ2=11.082, P<0.05]及病死率[50%(8/16)vs 7%(2/27),χ2 =7.965, P<0.05]在NIPPV失败组显著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失败组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评分(APACHEⅡ)较高(19.13±1.93 vs 17.44±1.55,t=-3.134, P<0.05),合并感染比例[56%(9/16)vs 15%(4/27),χ2=6.33,P<0.05]以及早期使用NIPPV不足的患者占比[69%(11/16)vs 26%(7/27),χ2=7.57, P<0.05]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OR=1.941,95%CI:1.159~3.249,P=0.012],合并感染[OR=8.602,95%CI:1.267~58.416,P=0.028];早期使用NIPPV不足(OR=10.06,95%CI:1.592~63.527,P=0.014)是NIPPV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对NIPPV失败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74.1%;早期使用NIPPV不足的AUC为0.714,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74.1%;合并感染的AUC为0.707,敏感度为56.3%,特异度为85.2%。结论病毒性肺炎所致的ARDS早期持续使用NIPPV治疗,可减少ETI,降低病死率,但是重症ARDS或合并感染患者不宜选择NIPPV。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毒性肺炎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及高浓度气溶胶传播。睡眠监测及正压通气治疗可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暴露及传播的风险。在当前疫情防控及恢复正常医疗工作并重的关键阶段,本共识根据睡眠呼吸疾病诊疗的特点,从医患教育管理、诊疗流程优化、诊疗环境设备消毒管理、医院内感染的防控管理等四个方面制定推荐意见。主要强调在当前疫情流行期间,需根据本地区疫情流行情况,严格睡眠监测及正压通气治疗的适应证,推荐采取家庭便携睡眠监测和自动压力滴定治疗,睡眠监测尽量采用一次性气流压力传感器,正压通气治疗推荐采用一次性或个人专用的口鼻面罩和呼吸机管路,规范正压通气操作,严格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和睡眠诊疗区功能分区,加强仪器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

  • 标签: 睡眠监测 无创正压通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长治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9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NIPPV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功能指标变化、呼吸力学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值、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峰压(PIP)水平高于对照组,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mPaw)及气道阻力(Raw)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正压通气总时间为(11.57±3.49)d,低于对照组[(14.59±5.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NIPPV用于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功能指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纳洛酮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正压通气辅助下对胸腔积液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胸腔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52例胸腔积液合并呼吸衰竭需要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26例)和普通吸氧组(26例)。术前、术中至术后2 h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情况。评估患者操作相关并发症。结果无创通气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胸腔镜检查,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氧合指数由术前(214.65±37.99) mmHg升至术中(242.85±26.34) mmHg,PaCO2水平轻度下降。普通吸氧组中有2例患者操作过程中因血氧饱和度下降需终止操作,转换为通气支持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能够顺利完成操作。其余24例患者操作过程中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增加,术中PaO2及氧合指数下降,PaCO2水平轻度增高。2组患者诊断率方面差异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严重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通气辅助下对胸腔积液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内科胸腔镜 呼吸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行正压通气(NPPV)治疗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PPV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结果①两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pH值、用力肺活量、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呼吸困难指数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7.9%(47/48),对照组为83.3%(40/48),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住院天数。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 作者: 赵志伶 曹红 程秦 李楠 张水生 葛庆岗 沈宁 杨林承 史尉利 白洁 孟庆阳 吴超 王奔 李秋钰 么改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北京 10019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湖北武汉 43003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4月作者援鄂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吸入氧浓度比值(SpO2/FiO2,S/F)<235〔利用S/F比值代替氧合指数(PaO2/FiO2)诊断ARDS〕的新冠肺炎患者。按氧疗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NIPPV组和HFNC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特征、呼吸频率(RR)、FiO2、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最初72 h S/F比值、入院/出院前/死亡前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比例(LYM%)、白细胞计数(WBC)、通气前呼吸困难病程、发病至入院时间等,比较不同氧疗模式患者需要插管率、全因病死率、S/F比值和RR改善情况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GEE)方法分析影响S/F比值的危险因素。结果41例患者中男性比例较高(占68.3%,28例),中位年龄68(58~74)岁,28例有合并症(占68.3%),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4例(占82.9%)。与HFNC组比较,NIPPV组合并症更多〔87.5%(21/24)比41.2%(7/17),P<0.05〕,LYM%更低〔5.3%(3.4%~7.8%)比10.0%(3.9%~19.7%),P<0.05〕,血液净化治疗率也更低〔0%(0/24)比29.4%(5/17),P<0.05〕。随时间延长,NIPPV组治疗2 h后S/F比值逐渐升高,RR逐渐下降;HFNC组S/F比值较基线有下降趋势,两组各时间点S/F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RR则较基线有上升趋势,治疗2 h NIPPV组RR明显高于HFNC组〔次/min:30(27~33)比24(21~27),P<0.05〕。NIPPV组与HFNC组需要插管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6.7%(16/24)比70.6%(12/17),58.3%(14/24)比52.9%(9/17),均P>0.05〕。分析影响氧疗过程中S/F比值的因素显示:氧疗方式和入院时病程是影响患者S/F比值的因素〔β值分别为-15.827、1.202,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29.102~-2.552和0.247~2.156,P值分别为0.019、0.014〕。结论与HFNC相比,NIPPV未显著降低新冠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需要插管率和病死率,但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的S/F比值。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经鼻高流量氧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