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68例确诊NRDS病例予NCPAP治疗,观察患儿在NCPAP后的临床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68例应用NCPAP后58例患儿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气P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降低(P<0.01)。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对NRDS治疗有显著疗效。

  • 标签: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行鼻塞式CPAP治疗的新生儿7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39例和循证护理组38例。记录两组新生儿护理后CPA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常规护理组患儿CPA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8%(12/39),显著高于循证护理组7.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率为59.0%(23/39),显著低于循证护理组92.1%(3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鼻塞式CPAP治疗的新生儿予以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其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循证护理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安普贴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需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性支持治疗及相关护理,在实施NCPAP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纯鼻塞固定法,观察组使用安普贴水胶体敷料敷贴再采用鼻塞固定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鼻部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采用普贴水水胶体敷料敷贴后,患儿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鼻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应用在新生儿NCPAP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儿鼻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儿舒适感,提高家属满意度,且使用简单便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安普贴水胶体敷料;无创机械通气;鼻部损伤;新生儿
  • 简介:目的比较气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NCPAP)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支持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过BNCPAP(69例)或nCPAP(61例)呼吸支持的130例早产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呼吸支持时间、是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以及治疗失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生情况,和上机后血气分析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BNCPAP、nCPAP两组患儿在性别分布、出生胎龄及体重、1min及5minApgar评分及出生方式、NRDS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NCPAP组患儿死亡,nCPAP组有1例死亡,但两组病死率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NCPAP组及nCPAP组辅助通气的时长、治疗失败率、BPD和ROP的发生率以及需要使用或需要重复使用PS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上机后812h的pH值变化及氧合指数变化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BNCPAP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较nCPAP组患儿多(P〈0.05)。两组患儿气胸及鼻中隔、鼻黏膜损伤发生率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CPAP和nCPAP在早产儿NRDS呼吸支持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相近。

  • 标签: 气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 作者: 彭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分析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11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中随机挑选70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35。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情况来看,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4.85±0.70)d、紫绀消失时间为(0.44±0.07)d、气促消失时间为(4.21±0.27)d,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所需时间要更短一些(p<0.05)。从治疗有效率情况来看,观察组为97.14%,和对照组的80.00%相比,观察组要更高一些(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中应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肺炎
  • 作者: 陈梅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新生儿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9年6月—2022年6月就诊的早产儿呼吸暂停、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进行HFNC。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I、pH值、PaO2优于对照组(P<0.05)。2组PaCO2、MAP对比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通气治疗中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新生儿;无创通气治疗;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目的评价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NRDS早产儿,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吸入氦氧混合气(70∶30),3h后更换气源为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对照组使用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在研究开始前(0h)和开始后1、2及3h测定经皮氧分压及经皮二氧化碳分压,于研究开始前(0h)和开始后3h留取血标本测定IL-6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3h时点留取血标本测定炎症因子(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于患儿撤除NIPPV后记录其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了新生儿的NIPPV使用时间(39.3hvs57.8h,P=0.02)。吸入后3h时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较吸入前均明显改善(P〈0.001)。试验组CO2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10.39mmHgvs6.0mmHg,P=0.03)。两组3h时点IL-6、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高于试验组,但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NIPPV使用时间与基线IL-6水平呈正相关(r=0.474,P=0.006)。研究期间试验组未观察到低体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NIPPV可提高NRDS早产儿的CO2清除率,缩短其NIPPV使用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氦氧混合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IPPV组(46例)和HHHFNC组(43例)。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NIPPV组治疗72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辅助通气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气漏的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鼻损伤的发生率高于HHHFNC组(P〈0.0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HHHFNC与NIPPV疗效相当,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Data)等数据库,收集关于HFOV与CMV比较治疗儿童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7月。由两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将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项试验,共24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HFOV和CMV两种通气方式治疗在院内病死率或30d病死率、气压伤发生率、平均通气时间和氧合指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较CMV,HFOV提高了PaO_2/FiO_2比值(治疗后24h、48h、72h分别提高了17%、24%、31%),改善了患儿氧合。结论与CMV相比,HFOV并没有降低ARDS患儿的病死率,但可显著改善氧合状态。最终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META分析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女婴肛并前庭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5—2011年作者收治年龄4个月至1岁的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患儿21例,均通过保留瘘管肛门成形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排便功能。结果一期愈合19例,2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经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理疗后痊愈。2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全部患儿排便功能良好,会阴外观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保留瘘管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肛前庭瘘简便易行,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直肠瘘 结直肠外科手术 婴儿
  • 简介:目的观察喉罩(LMA)通气道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并发症。方法选择ASAI~Ⅲ级,年龄3个月~6岁的患儿120例。手术涉及骨科、泌尿外科以及普外科非胃肠道的择期手术。按体重分为Ⅰ组(5~10k),Ⅱ组(10~20k)和Ⅲ组(20~30k),每组40例。所有患儿在插入LMA后,保留自主呼吸,然后给予外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脊髓麻醉或局部麻醉。记录围术期生命体征和相关并发症,包括LMA置入过程中发生体动,气道反应活跃,憋气、呛咳、喉痉挛以及多次操作;通气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低氧(SpO2〈95%)和PETCO2升高(〉45mmHg);手术过程中LMA移位以及拔除LMA后低氧、舌下坠或喉痉挛等。结果插入LMA时体动、气道反应活跃以及多次操作等情况在各组中均有发生,差异统计学意义;Ⅰ组术中一过性低氧(12.5%)以及PETCO2升高(37.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发生LMA移位(10%),另两组中发生。拔除LMA后,舌下坠、气道梗阻等情况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低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拔除LMA后共有5例发现血迹,三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10kg以下患儿使用LMA时并发症相对较多.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与麻醉处理过程中应十分谨慎。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副作用 喉面罩 呼吸 人工/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微手术矫治漏斗胸的特点及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微手术方法治疗漏斗胸125例。其中电视胸腔镜辅助微手术52例;小切口直视微手术28例;小切口不损伤胸肋骨微手术15例;Nuss手术30例。除Nuss手术外,全部病人均选择钢板、克氏针倒T形内固定。结果手术后均恢复顺利,1例内固定钢板滑脱,术后3d重新手术固定。1例Nuss手术病人发生中量血胸。其余重要并发症。术后胸片、CT复查胸骨位置全部恢复正常。随访2个月至2年,4例有胸壁局限性凹陷,其余病人效果满意。结论本文报告的微手术方法创伤小,疗效好。手术年龄以3—5岁为宜。如胸骨凹陷较重,临床症状多,主张在2~3岁手术,并可选择不损伤胸骨和肋骨的微创术式。

  • 标签: 漏斗胸 外科学 微创手术 克氏针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的目标是保证足够的氧合和最小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机械通气应慎用于ARDS。小潮气量通气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降低ARDS死亡率,以驱动压为导向设置潮气量更合理。建议根据静态压力一容积曲线采用低位转折点法来确定理想的呼气末正压(PEEP),不支持常规使用高水平PEEP。俯卧位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技术可用于拯救重症ARDS。机械通气中保持ARDS患者自主呼吸很重要,可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和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等辅助通气模式。不推荐补充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吸入一氧化氮或支气管扩张剂、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和部分液体通气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极早产儿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极早产儿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4例退出研究,79例完成治疗和观察(仰卧位组37例,俯卧位组42例),以容量辅助/控制模式机械通气。俯卧位组患儿每仰卧位通气4h行俯卧位通气2h。分组干预之前以及分组干预后仰卧位组每6h、俯卧位组每于转换为俯卧位后的1h,分别记录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命体征。结果俯卧位组FiO2、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机械通气时间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的PO2/FiO2比值高于仰卧位组,而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pH、BE、心率和有动脉血压平均压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与仰卧位交替通气能改善机械通气极早产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吸入氧体积分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俯卧 体位 机械通气 早产
  • 简介:呼吸机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使用呼吸机的病例逐年增多.呼吸机的使用会对肺构成损伤,其病变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泡内出血、炎性渗出、纤维素沉着、肺泡膜增厚和透明变性.

  • 标签: 损伤 呼吸 人工 副作用
  • 简介:患儿,女,38d,G1P1,足月顺产。因出生后排便位置异常入院。患儿出生后即被发现正常肛门位置未见开口,胎便自外阴部排出。孕期患儿母亲接受常规产检,未见异常。经口喂养耐受好,排便通畅,腹胀。在外院"经阴道"(家长诉)置管后注入造影剂,可显影直肠。查体:腹平,腹胀,肠型,未扪及腹部包块。正常肛穴处可见色素沉积,未见开口,尾骨和臀部发育好。小阴唇内可见尿道和阴道开口。舟状窝处未见开口(图1A)。

  • 标签: 直肠阴道瘘 先天性无肛 足月顺产 位置异常 经口喂养 腹部包块
  • 简介: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微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4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短段型15例,常见型28例,长段型4例,23例行经肛门脱出Soave手术,2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手术。结果术后2例仍存在便秘,1例为经肛门脱出术后,1例为腹腔镜Soave术后,1例肠梗阻,1例直肠鞘内感染,2例肛门瘢痕性狭窄,40例患儿手术效果良好。结论正确应用微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符合外科手术微创化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Hirschsprung病/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早产儿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观察组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不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性、机械通气并发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1),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体重增长快(P〈0.0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中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可加快其生长发育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并能提高喂养耐受性,而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没有上升。

  • 标签: 非营养性吸吮 机械通气 生长发育 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