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囊膜支撑的晶状体眼植入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4例24眼囊膜支撑的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后结果。纳入病例包括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或球内异物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及晶状体摘出术后囊膜缺失。手术前后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瞳孔形态、人工晶状体固定情况、虹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记录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12~24mo。所有手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前裸眼视力为手动~0.2(logMAR1.91±0.89),手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为0.2~1.0(logMAR0.46±0.59)。手术后1,3,12mo术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6,-0.43,-0.35D,±2.0D以内者术后3mo和12mo分别占66.7%和83.3%,±1.0D以内者分别占41.7%和50%。手术前及术后3,12mo眼压分别为16.95±7.85,12.38±4.68,15.96±5.25mmHg。手术前及手术后3,12mo平均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2493.8,2270.3,2263.7个/mm2,手术后1~3mo,4~12mo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96%,0.27%,手术后12mo内皮细胞总丢失率为9.23%。手术后持续性葡萄膜炎,虹膜无明显手术损伤和萎缩,瞳孔形态无变化,Artisan人工晶状体正位牢固固定,对玻璃体视网膜无影响。玻璃体切除眼手术中使用前房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结论:囊膜支撑的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对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出评价。

  • 标签: 无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植入 虹膜固定人工晶状体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新型人工镫骨,防止镫骨部分切除术后常见的眩晕反应。方法在小窗技术镫骨部分切除术中,将人工镫骨足端斜截45°,插深0.5mm。结果133耳耳硬化症用新型人工镫骨,92耳手术(85.2%)眩晕出现。余例眩晕甚轻、时间短。在常规人工镫骨手术中出现术后眩晕有163耳(93.7%)。结论用新型人工镫骨代替常规人工镫骨可很大程度地预防镫骨部分切除术的术后眩晕。

  • 标签: 眩晕 镫骨切除术 人工镫骨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a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11例OSAHS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9例,中度31例,重度71例.结果除2例术后继发性出血外,无任何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认真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降低OSAHS患者的手术风险.

  • 标签: 围手术期处理 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患者 并发症 继发性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64耳)OSAHS患儿及26例(52耳)健康儿童行声导抗和纯音测听检查。结果32例0SAHS患儿中,鼓室导抗图A型16耳,B型24耳,C型18耳,Ad型4耳,AS型2耳;正常听阈12耳,轻度聋48耳,中度聋4耳。患儿组各频率气导听阈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OSAHS患者异常导抗图增加,镫骨肌反射消失增多,峰压值偏向负压,出现气导听阂的提高。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气导听阈 峰压值 儿童
  • 简介:目的对结膜切口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探讨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倾斜巩膜隧道、楔状小梁切除、加大滤过内外口等措施对原术式进行改良,临床应用于30例32眼青光眼.结果术后结膜反应轻微,前房开始时稍浅,术后7d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37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弥散、扁平、范围广,均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该术式操作安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手术方式 倾斜巩膜隧道 滤过泡 眼压
  • 简介: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各指标与听力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行多导睡眠监测的OSAHS患儿62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大于等于5的32例为试验组,小于5的30例为对照组,同时行声导抗、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听性脑干反应、鼻咽侧位X线片、纤维鼻咽镜检查。结果两组问听性脑干反应V波阈值试验组左耳(31.85±14.07)dBnHL,右耳(33.50±12.68)dBnHL;对照组左耳(20.76±7.50)dBnHL,右耳(23.09±6.39)dBnHL,两组间左耳(P=0.003)、右耳(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AHI和声导抗声顺值是OSAHS患儿听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缺氧是OSAHS患儿听力变化的决定因素,对OSAHS患儿应尽早治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9-231)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听力下降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121甲状腺手术的疗效、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我科术前确诊的单发甲状腺腺瘤患者26例,肿瘤最大直径〈4.0cm,均行鼻内镜辅助颈前小切口腺叶切除术,观察疗效,并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30例经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肿块均完整切除,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t=9.139,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大(t=12.648,P〈0.05)。小切口组患者的瘢痕长度、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下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具有并发症少、微、美容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小切口 甲状腺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微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组病例包括24例高度近视患者共32眼。在完成前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后,透明晶状体应用微超声乳化技术通过两个相距90度的0.7毫米透明角膜切口分别插入一个22G超声探头和一个22G灌注ehopper进行摘除,然后再行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入囊袋内。研究参数包括手术前后的裸眼及矫正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12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矫正提高者共28眼,占87.5%.术后6月,1例发生后发障,予以激光后囊切开,在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有后囊膜破裂、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仅为2.2%。结论微超声乳化是治疗高度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的术后随访工作仍需要继续,以便进一步全面了解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标签: 透明晶状体 超声乳化术 高度近视 双手超声乳化
  • 简介:由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办的激光技术在耳鼻咽喉微外科中的应用学习班将于2009年9月1-4日在河南省焦作市举行。该学习班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09-07-01-083),授予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8分。联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号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

  • 标签: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微创外科 激光技术 学习班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海军总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微结膜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的有效性,并评价这种手术的优势、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患者22例22眼作为研究对象,施行微结膜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3~27mo,记录患者的人口学数据、手术时长、义管长度、随访时间、义管的通畅情况、术后并发症、对手术是否满意,分析数据结果,评价微结膜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意义。结果:手术总体成功率为95%(21/22),患者总体满意度为68%(15/22)。术后并发症包括鼻腔肉芽组织包裹义管下口2例(9%),中鼻甲黏膜堵塞义管下口3例(14%),鼻黏膜覆盖义管下口1例(5%),义管管腔被分泌物堵塞5例(23%),异物不适感10例(45%),干眼2例(9%),鼻腔分泌物逆流入结膜囊8例(36%)。结论:微结膜囊鼻腔吻合术可有效治疗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且不遗留面部皮肤瘢痕。

  • 标签: 结膜囊鼻腔吻合术 微创 上下泪小管阻塞 Medpor泪道义管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na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其中上气道神经肌肉的调控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正常人和OSAHS患者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下的神经肌肉活动进行综述,以阐释上气道神经肌肉调控参与OSAHS发病的可能机制。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神经肌肉 发病机制 上气道 调控 OSAHS
  • 简介:<正>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目前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眼病之一,在角膜盲中居首位。既往采用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浅层单瘤病毒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对于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则疗效不佳,并且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在抑制病毒的同时宿主细胞也受到损伤。环鸟苷(Acyclovir或Acycloguanosine,简称

  • 标签: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应用治疗 抗病毒药物 虹膜睫状体炎 无环鸟苷 局部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初学者学习0.7毫米微白内障手术改良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白内障患者50人,由初学者在老师指导下应用0.7毫米微白内障手术改良法施行手术。研究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灌注液应用量,术中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随着学习的进程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开始10例平均时间61分22秒下降到第5个10例的18分54秒。特别是30例后下降明显。共7例9次并发症发生。第4例出现后囊破裂,未行玻璃体切割的情况下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内。前10例中共有2例,第2和4个10例中各1例术中角膜上皮水肿。另外还有1例发生后弹力层撕裂,两例切口撕裂,1例结膜水肿。结论经过短期的0.7毫米微白内障手术改良法训练,初学者可从传统同轴超声乳化安全转换至0.7毫米微白内障手术。

  • 标签: 微创白内障手术 双手超声乳化 同轴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25G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S)治疗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需行VRS治疗的PDR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两组,VRS+TA组:VRS术前1wk行玻璃体腔注射TA的患者54例;VRS组:直接行VRS治疗患者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3mo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前、术后1wk,1、3mo眼压和并发症情况。结果:VRS+TA组手术时间、电凝率、医源性裂孔率和术中出血率显著短于或低于V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眼内填充物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mo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VRS+TA组术后1、3mo眼压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VRS+TA组前房渗出率显著低于V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R患者行VRS治疗前1wk注射TA,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改善。

  • 标签: 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曲安奈德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4-7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问卷调查在筛选疑似病例中的价值。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普陀区幼儿园及小学一年级中抽取4-7岁学生6000例,由学生家长填写问卷,再从中随机抽取打鼾或轻微打鼾者10例,有频繁打鼾症状的儿童42例,行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实际调查人数5040(应答率为84.0%),有效问卷4045份(有效率为80.23%),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0.94为标准,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估算上海市4-7岁儿童OSAHS的患病率为3.91%。AHI与腺样体肥大相关性较强(偏相关系数为0.373);将问卷中打鼾、憋气、反复翻身、夜尿发生率等选项分配一个0-4分的数值,调查问卷得分与AHI呈正相关(r=0.518)。问卷中打鼾、张口呼吸选项的敏感度较高(95%、87%),特异性一般(67%、79%);憋气、憋醒选项敏感度一般(66%、29%),特异度较高(93%、100%);夜尿及反复翻身选项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普陀区4-7岁儿童OSAHS的患病率估计为3.91%,腺样体肥大为患病主要原因;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可用于初步筛选儿童OSAHS疑似病例,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阻塞性 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联合23G微玻璃体切割手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10/2017-1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DR患者102例10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51眼,两组患者均行23G微玻璃体切割术,术后第1d起,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及改善微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均连续治疗3mo。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3mo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相关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随访至术后6mo,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病变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Lp-PLA2、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问卷活动受限、感觉适应、心理、社交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问卷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mo,观察组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5.9%(3/51),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诺贝特联合23G微玻璃�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 非诺贝特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功能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微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DR患者16例(16只眼)均行微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其中3只眼行硅油填充,6只眼行气体(C3F8)填充,术后3—6个月行硅油取出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16只眼随访12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12只眼矫正视力显著提高,4只眼因视神经萎缩视力提高,3只眼后囊增生明显。结论微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治疗PDR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 标签: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超声乳化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