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急性加重期(AECOPD)并II型呼吸衰竭的治疗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正压通气,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6小时、24小时、48小时、1周后患者PH、PaCO2、PaO2、意识障碍程度评分(Glasgow)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变化,而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II型呼吸衰竭的简洁、方便、有效的方法,适时正确的使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有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算呼气时间常数(τE)监测正压通气(NPPV)时不同肺力学模型的呼气阻力(Rexp)。方法使用ASL 5000机械模拟肺模拟体质量为65~70 kg的半卧位健康成年人、高气道阻力及高气道阻力合并低胸肺顺应性(混合性通气障碍)患者,设置系统顺应性(Crs)为25(混合性通气障碍)和50 ml/cmH2O(1 cmH2O=0.098 kPa),Rexp为5(健康成年人)和20 cmH2O·L-1·s-1,吸气时间为1.6 s,呼吸频率为15次/min。Respironics V60呼吸机以S/T模式运行,呼气末正压(PEEP)为5 cmH2O,调整吸气压力水平使呼吸机输出潮气量(VT)分别达到5、7和10 ml/kg,后备通气频率为10次/min。收集系统泄漏量为25~28 L/min时的通气参数吸入潮气量(VTI)、呼出潮气量(VTE)、漏气量(Vleak)、吸气峰压(PIP)、吸气峰流量(PIF)、呼气峰流量(PEF)和呼气时75%潮气量处的流量(TEF75)变化并测算τE、Crs和Rexp。结果随着VTI、VTE的增大,Vleak、PIP、PIF和PEF逐渐增高,VT为10 ml/kg时混合性通气障碍模型的PIP达到28 cmH2O, 3种肺力学模型的PIF和PEF较VT为5 ml/kg时增高近一倍(均P<0.01)。呼气时,PEF随着VTE排出而逐渐减低,VT为7~10 ml/kg时TEF75与PEF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VT对高气道阻力模型的τE值测算无明显影响。3种肺力学模型的Crs测算值均随VT增大而逐渐减小,高气道阻力条件下Crs值测算误差在VT为7 ml/kg时可<20%。随着通气支持水平的增高,3种肺力学模型的Rexp测算值均逐渐增高,VT为7 ml/kg时Rexp测算值与预设值的差异更低(<10%)。结论通过测算τE,可实现在不阻断自主呼吸连续监测接受NPPV支持患者的Rexp。适宜的VT(7 ml/kg)是减少测算误差的关键,同时也保证有效的通气支持。

  • 标签: 无创通气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气时间常数 呼气阻力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行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60例2015年12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治疗24h后的心率与呼吸频率减缓、PaO2持续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PH变化不大,P>0.05。相比于治疗24h,治疗48h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及PaO2没有明显改变。正压通气治疗后,54例患者病情好转,6例患者治疗无效转为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结论合理护理干预和有效病情观察对正压通气治疗极为关键,能够有效缓解病患呼吸衰竭症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急性发作治疗中正压通气应用价值。方法: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取样68例,皆为我院2020.01-2020.12收治,随机分组,行常规内科疗法(对照组)和正压通气疗法(研究组),对比血气指标、所需费用、住院天数,观察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PEF升至(5.14±1.09)L/S,FEV1升至(3.23±0.4)L,FVC升至(3.83±1.32)L,高于对照组;所需费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 8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4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正压通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 pH值、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2)观察组氧合指数、 PaO2、 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急诊正压通气可有效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能够明显缓解机体氧合状态,缩短了住院时间,且舒适度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通气治疗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及抗炎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PH、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PH、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均有所降低,氧分压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改变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效果,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通气技术(NIPPV)在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方法47例ARF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记录通气前、通气后及脱机后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同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经NIPPV治疗后,pH值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PaO2、SaO2较治疗前升高,而PaC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一例发生明显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结论NIPPV在治疗ARF中,护理工作是临床上保证机械通气取得良好疗效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因低氧血症接受正压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结果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2h后临床症状均迅速改善,心率及呼吸频率均减慢(P<0.05),PaO2及SaO2均有所上升(P<0.05),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PaCO2下降(P<0.05),但动脉血PH变化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呼吸,用于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呼吸支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无创通气,心脏术后,低氧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NIPPV)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h、第2天观察两组血气、临床症状、肺功能的变化。结果NIPPV组在治疗2h后迅速改善了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辅助呼吸肌评分和血气(P<0.05)。2天后继续改善;常规治疗组2h上述指标改善,2天时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改善较正压通气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压通气是COPD伴II型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

  • 标签: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9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疗效显著。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 重症哮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通气(NIPPV)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护理技巧。方法选取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5例,给予NIPPV辅助治疗,并给与相关护理措施。结果75例患者经通气治疗后,10例改为有创通气,另65例经38.6±17.5h撤离呼吸机,平均住院天数16.2±4.3d。65例患者症状缓解,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NIPPV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治疗有重要作用,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胃肠道胀气、鼻面部压疮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胃肠胀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时,选择综合气道护理的效果,探究其临床可用性。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中我院收入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名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开展对照实验,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时,将综合气道护理应用于其中,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进行评估,探讨组间差异。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时,将双水平通气治疗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使患者的肺部功能得到改善,而配合有效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和肺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综合气道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BiPAP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探讨。方法56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PAP正压通气治疗同时,实施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气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均治愈出院。结论对AECOPD并Ⅱ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护理BiPAP nursing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ECOPD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type of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共88例急性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PaCO2、RR、HR、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aO2、pH、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通气情况,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8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正压通气治疗。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优(P<0.05);研究组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气指标更优(P<0.05)。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治疗中,正压通气的应用可以有效缩短临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优化各项血气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阻肺急性发作 呼吸困难缓解时间 住院时间 动脉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叠综合征中应用肺康复联合正压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 -2022年12月在赣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60例重叠综合征患者分对照组30例实施单纯通气,观察组30例肺康复联合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值,肺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等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相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叠综合征中应用肺康复联合正压通气可增强肺功能,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提高患者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肺康复 无创正压通气 重叠综合征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对正压通气(NIPPV)重症慢阻肺(COPD)患者使用综合气道护理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本院2020.3-2022.7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5例/组,两组均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额外增加综合性的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NIPPV治疗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性的气道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气道护理 无创正压通气 慢阻肺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分析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采用正压通气(NPP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样本选自院内就诊62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研究时间区间为2020年1月-2021年5月,采用病历号抽签方案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组内样本均31例。两组患者均行平喘、吸氧、抗炎等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NPPV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采用NPPV治疗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阻肺 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正压通气对急诊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62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正压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主要包括PaCO2、SpO2、PaO2。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气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pO2、PaO2显著提升,而PaCO2指标则显著下降,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对于急诊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而言,应用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较好,患者血气指标能够得到较为明显的恢复,机体压力下降,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诊 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作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