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方法,对老年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老年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结合患者入院尾号单双数分组,分为观察组(入院尾号单数)20例、对照组(入院尾号双数)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h,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治疗后72h、120h,两组PaO2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治疗后2h、72h、120h,两组PaCO2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较佳,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慢阻肺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氨茶碱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方法抽取119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59例)行氨茶碱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在血气分析情况及疗效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氨茶碱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正压通气措施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老年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84例,将随机选出的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治疗,剩下的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实施正压通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观察组的有效率(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47.62%);观察组PaO2、SaO2及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及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实施正压通气疗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常规治疗 重症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正压机械通气在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中的治疗效果.方法:9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传统纠正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呼吸机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则加用简易呼吸气囊进行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治疗组RR和SaO2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机械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的抢救效果优于简易呼吸气囊.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简易呼吸气囊 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应用分析 Car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PaO2、pH值都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COPD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40例COPD合并A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氧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正压通气。结果治疗后24h治疗组PaO2、pH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aCO2、呼吸频率及气管插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正压通气可使肺泡通气量增加,降低PaCO2,提高了PaO2,使心肌供氧增加,从而改善心功能,并减少气管插管率。护理上应做好通气前患者心理护理,治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神志、人机配合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是患者顺利进行正压通气治疗的保证。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及高浓度气溶胶传播。睡眠监测及正压通气治疗可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暴露及传播的风险。在当前疫情防控及恢复正常医疗工作并重的关键阶段,本共识根据睡眠呼吸疾病诊疗的特点,从医患教育管理、诊疗流程优化、诊疗环境设备消毒管理、医院内感染的防控管理等四个方面制定推荐意见。主要强调在当前疫情流行期间,需根据本地区疫情流行情况,严格睡眠监测及正压通气治疗的适应证,推荐采取家庭便携睡眠监测和自动压力滴定治疗,睡眠监测尽量采用一次性气流压力传感器,正压通气治疗推荐采用一次性或个人专用的口鼻面罩和呼吸机管路,规范正压通气操作,严格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和睡眠诊疗区功能分区,加强仪器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

  • 标签: 睡眠监测 无创正压通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预防与控制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行正压通气的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行综合气道护理后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 : 84 例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均源于本院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段内收治,其中 42 例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 42 例实行综合气道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 结果 :观察组各呼吸功能各指标测评值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综合气道护理可有效改善正压通气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肺阻 呼吸衰竭 综合气道护理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气道护理对正压通气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0年 12月期间在我院经过正压通气治疗的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纳入研究对象,将该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治疗前后我院对护理组患者进行综合气道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评分,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和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的动脉血气分析和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气道护理可以提高正压通气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中的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气道护理 无创正压通气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通气(NIPPV)在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结果采用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组血气指标改善明显,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I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3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2型呼吸衰竭6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改善通气和换气,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80IU/Kg,每天2次,12小时一次,1个疗程为5d。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H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PaCO2比对照组降低,而PaO2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有16例显效,有效12例,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正压通气对改善肺循环,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压通气治疗高原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性气压通气治疗的高原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好转,占比为80.00%(16/20),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占比为20.00(4/20)。其中,自发性气胸患者3例,占比为15.00%,1患者发生慢性呼吸衰竭,占比为5.00%;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6±3.64)天。结论经过有效的护理,能够使高原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得到提升,并能够使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得到有效降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高原 慢阻肺 II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包括常规氧疗、激素治疗、抗感染治疗、纠正酸碱失衡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观察治疗24h后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R为(102.32±11.21)次/分,RR为(21.32±3.23)次/分,PaCO2为(51.54±5.65)mmHg。对照组治疗后HR为(112.24±12.34)次/分,RR为(26.78±4.21)次/分,PaCO2为(60.42±7.56)mmHg。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 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普通组( n= 40)与观察组( n= 40),普通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行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且 PaCO2、 PaO2指标改善效果优于普通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行正压通气治疗,对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有明显效用,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收治的 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 PCO2、 PO2及 pH值指标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 PCO2、 PO2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 94.5%)显著高于对照组( 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采用纳洛酮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长治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9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NIPPV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功能指标变化、呼吸力学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值、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峰压(PIP)水平高于对照组,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mPaw)及气道阻力(Raw)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正压通气总时间为(11.57±3.49)d,低于对照组[(14.59±5.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NIPPV用于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功能指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纳洛酮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哮喘发展为重症时患者的风险,并考察正压通气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了从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的58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正压通气的观察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干预方法在临床指标、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FEV1、FVC、PaO2、PaCO2等指标方面表现更为优越,其疗效显著提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正压通气在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有效提升临床干预效果,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通气 重症 无创 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