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鼠胸腺和脾脏细胞凋亡百分比,表2中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胸腺和脾脏细胞的凋亡率,减少胸腺细胞凋亡[10]

  • 标签: 凋亡大鼠 功能影响 大鼠脾脏
  • 作者: 沈琴 王攀 黄长征 张万里 卢静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皮肤科,武汉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武汉 43001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外科,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木犀草苷对皮肤鳞状细胞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皮肤鳞状细胞细胞A431购自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分别以80 μmol/L(木犀草苷-低组)、160 μmol/L(木犀草苷-中组)和240 μmol/L(木犀草苷-高组)木犀草苷处理A431人皮肤鳞状细胞细胞株,对照组未行木犀草苷处理,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肿瘤抑癌基因7-L(ST7L)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T7L、p21、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A431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木犀草苷-低组、中组、高组A431细胞增殖抑制率上升[(10.22±1.02)%、(23.51±2.36)%、(49.28±4.33)%,F=644.968,P<0.05],迁移[(87.36±8.33)%、(71.02±7.05)%、(55.32±5.43)%,F=81.657,P<0.05]和侵袭细胞数[(73.65±7.22)个、(60.25±6.03)个、(41.25±4.33)个,F=105.695,P<0.05]均降低,细胞中Cyclin D1(0.50±0.05、0.38±0.04、0.24±0.03,F=116.198,P<0.05)、MMP-2(0.57±0.05、0.44±0.04、0.31±0.03,F=107.242,P<0.05)和MMP-9(0.43±0.04、0.31±0.03、0.19±0.02,F=194.667,P<0.05)基因蛋白含量降低,p21(0.46±0.04、0.61±0.06、0.76±0.00,F=117.900,P<0.05)和ST7L(1.61±0.15、2.11±0.21、2.84±0.27,F=118.059,P<0.05)基因蛋白的含量升高。过表达ST7L基因可提高A431细胞增殖抑制率[(40.56±4.32)%]和p21蛋白(0.73±0.06)含量,降低迁移[(61.58±6.17)%]和侵袭[(52.65±5.23)个]细胞数,下调细胞中Cyclin D1(0.29±0.03)、MMP-2(0.36±0.03)和MMP-9(0.24±0.03)基因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ST7L基因表达可逆转木犀草苷对A4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论木犀草苷可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与促进ST7L基因表达表达有关。

  • 标签: 皮肤鳞状细胞癌 木犀草苷 肿瘤抑癌基因7-L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的影响及其在B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取16只SD大鼠的骨髓,体外培养BMSC,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细胞,并进行鉴定。按不同浓度给予G-CSF,分为四组(G0-3组),G0组不含G-CSF,设为阴性对照;G1~3组分别含G-CSF5、10、20ng/ml,按1×10^5/ml密度接种于平底96孔培养板中(每孔100μl)。MTT法测定各组加入G-CSF第1、3、5、7天吸光度(A值)的变化,观察G-CSF对BMSC增殖的影响。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h后,按神经胶质细胞衍化营养因子(GDNF)和不同浓度G-CSF组合分组(B1-5)进一步诱导,B1不含GDNF、G-CSF,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神经细胞标记物GFR-α1的表达。结果①在给予G-CSF第1、3、5、7天,G0组A值呈下降趋势(F=23.5083,P〈0.05),G1~3组内A值呈上升趋势(F1=202.5940,F2=1301.8815,F3=1222.0091,均P〈0.05);同一时间点组间A值比较,G2、G3组较G1组增高(P〈0.05),G2与G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2~5组细胞逐渐变成圆形、多角形,伸出树突,并且均表达GFR-α1,而B1组无类似改变,也不表达GFR-α1。比较各诱导组在同一时间点(诱导第1、3、7天)组间灰度比值,B2-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能促进大鼠BMSC的增殖,其适宜浓度为10ng/ml。联用GDNF和适宜浓度的G-CSF,比单用GDNF能更有效地诱导B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分化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PBK/TOPK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PBK/TOPK高表达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GLC-82进行研究,实验分为干扰组和对照组.干扰组采用siRNA对两株细胞中PBK/TOPK的表达进行干扰,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处理.荧光定量PCR检测siRNA对PBK/TOPK表达的影响,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能力.分析PBK/TOPK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干扰组的PBK/TOPK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BK/TOPK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干扰组细胞的迁移距离短于对照组,迁移数量少于对照组,OD值和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K/TOPK下调可明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能力,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远期生存率.

  • 标签: PBK/TOPK下调 非小细胞肺癌 迁移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尿酸刺激对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OPN)表达及细胞增殖、凋亡、胶原蛋白分泌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人心脏成纤维细胞(HCF);按照不同尿酸刺激浓度对HCF进行分组:尿酸0、5、10和15 mg/dl组;刺激48 h后进行以下实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OP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oll-1的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OPN、α-SMA、Coll-1的蛋白表达量;细胞生长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力;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毒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不同浓度尿酸刺激72 h后,碘化丙啶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经48 h不同浓度尿酸处理后,qPCR和Western blot显示,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中OPN、α-SMA和Coll-1表达较尿酸0 mg/dl组均有上调趋势,以尿酸10 mg/dl组升高最显著(均为P<0.001);细胞生长活力检测显示,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活力较尿酸0 mg/dl组显著增加(P<0.001、P<0.001和P=0.013),细胞增殖活力趋势也呈倒U型曲线关系;CCK-8检测显示,尿酸5和10 mg/dl组的细胞增殖毒性较尿酸0 mg/dl组明显提升(P=0.020、0.004);Trans-well实验表明,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增强;不同浓度尿酸刺激72 h后碘化丙啶染色检测显示,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细胞凋亡减轻,以尿酸10 mg/dl组最明显。结论尿酸可上调心脏成纤维细胞中OPN的表达,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增加胶原蛋白分泌。

  • 标签: 心肌纤维化 尿酸 成纤维细胞 骨桥蛋白 胶原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rhIL-10)对无血清培养的角朊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抑制角朊细胞增殖与IL-1、IL-6及IL-8的分泌,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抑制角朊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可能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 标签: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 角朊细胞 细胞因子 银屑病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情景探究、微课和模型构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突破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这一重难点,落实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 标签: 有丝分裂 情景探究 模型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edgehog信号通路阻断剂(环巴胺)对MC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C细胞分为环巴胺处理组及阴性对照组,以1、5、10μmol/L环巴胺处理MC细胞,分别在24、48、72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和10μmol/L环巴胺实验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环巴胺对MC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效和量效依赖关系。1、5、10μmol/L浓度组对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50.03±14.02)%、(49.76±14.14)%和(37.87±19.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环巴胺浓度达10μmol/L,干预24h后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对照组、10μmol/L浓度实验组的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94%、49.83%;细胞凋亡率对照组和10μmol/L浓度实验组分别为1.34%、7.09%。讨论环巴胺可以抑制MC细胞增殖能力和诱导MC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 简介:ERK1/2andp38MAPK途径的激活参与了HGF介导的WB细胞增殖调控,ERK、p38MAPK途径参与HGF介导的WB细胞增殖调控,ERK、p38MAPK、PI3K/Akt等信号途径可以被多种细胞生长因子激活

  • 标签: 中的作用 大鼠肝 干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人角朊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正常人角朊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bFGF,经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进一步利用融合角朊细胞划痕实验测量细胞迁移速率。结果bFGF作用后人角朊细胞增殖率明显提高,伴随细胞迁移加速。bFGF产生最大效应的浓度为>50IU/ml;50IU/ml的bFGF作用9天后,可使角朊细胞量较对照组增加(129.37±7.78)%(P<0.01);作用24h后,即显示出明显的刺激融合角朊细胞划痕伤口边缘的细胞迁移效应,使划痕区域获得(75.19±1.09)%的重新细胞化,此时对照组仅为(31.12±1.12)%(P<0.01)。结论bFGF可有效地促进入角朊细胞增殖迁移,该效应显示bFGF对皮肤外伤后的再上皮化过程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BFGF 角朊细胞 增殖 迁移 生物效应
  • 作者: 安华英 李威 马媛原 袁伟 马洁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3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北京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omatin蛋白表达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支气管肺上皮细胞(HBE)和人肺癌细胞(H520、A549、95D、H460、Glc-82、973和H1299)stomat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张肺癌组织芯片(含259份人肺癌及其癌旁组织)stomatin蛋白表达情况。敲降A549细胞stomatin基因表达后,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总蛋白激酶B(AKT)和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敲降stomatin蛋白表达对A549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组织芯片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stomatin蛋白、核增殖抗原(Ki67)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情况。结果H520、A549、95D、H460、Glc-82、973、H1299和HBE细胞stomatin mRNA表达水平M(极差)分别为2.71(2.66)、3.55(3.16)、0.26(0.22)、2.08(1.98)、0.87(0.35)、1.72(2.53)、1.10(1.82)和0.01(0.02),H520、A549和H460细胞高于HBE细胞(P值均<0.05),95D、Glc-82、973、H1299与HBE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omatin蛋白在人肺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34.7%(90/259),高于正常组织[1.9%(5/259)](P<0.05)。stomatin表达阳性肺癌组织中,低表达组(67例)肿瘤大小M(IQR)为[41.22(2 761.50)]cm,小于高表达组[23例,57.98(1 333.50)cm](P<0.05)。敲降stomatin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第4天的吸光度值为0.55±0.07,低于对照细胞(0.79±0.16)(P=0.012);早期凋亡细胞占比[M(IQR)]为8.83(53.00),高于对照细胞[4.17(25.00)](P=0.026);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为0.68±0.16,低于对照细胞(1.16±0.39)(P<0.05),AKT总蛋白表达水平M(IQR)为4.25(17.00),与对照细胞[4.75(1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敲降stomatin基因表达的A549细胞接种裸鼠腋下43 d后,肿瘤体积为(37.93±3.12)mm3,小于对照组[(454.04±32.39)mm3](P<0.001),肿瘤组织stomatin、Ki67和CD31表达水平分别为1.78±0.69、5.19±3.84和10.77±1.6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52±8.76、54.14±41.02和19.72±6.97)(P值均<0.05)。结论stomatin可通过调控AKT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早期凋亡。

  • 标签: 肺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红细胞膜整合蛋白
  • 简介:摘要调节性T细胞通过多种介质抑制致病性T细胞的激活和随后的效应功能,在机体免疫耐受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叉头框蛋白P3(Foxp3)特异性表达于调节性T细胞,并可以维持调节性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抑制功能,Foxp3+调节性T细胞是目前已知的主导免疫耐受的淋巴细胞,研究发现多种药物可提高体内调节性T细胞水平,促进免疫耐受,最终抑制自身免疫。

  • 标签: T淋巴细胞,调节性 白细胞介素-2 转化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全反式维甲酸 西罗莫司 脂肪酸
  • 简介:目的探讨橄榄苦苷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破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破骨细胞的制备,采用sRANKL与M-CSF诱导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细胞获得破骨细胞。设置实验组:4组分别加入400μg/mL、200μg/mL、100μg/mL、50μg/mL橄榄苦苷,另设空白对照组。运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液试剂盒进行破骨细胞TRAP染色鉴定,并采用CellCountingKit法(CCK法)检测应用不同浓度橄榄苦苷及不同作用时间抑制破骨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μg/mL、200μg/mL、100μg/mL橄榄苦苷对破骨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当药物作用时间为24h及72h时,400μg/mL橄榄苦苷对破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当药物作用时间为48h时,200μg/mL橄榄苦苷对破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μg/mL橄榄苦苷对破骨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橄榄苦苷可能通过破坏破骨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破骨细胞增殖

  • 标签: 橄榄苦苷 破骨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藻糖A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转移能力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骨肉瘤细胞(上海传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分别分为4组。空白组细胞不使用药物干预,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分别采用含0.25、0.50、1.00 μmol/L海藻糖A的培养基培养干预不同时间,检测细胞增殖、转移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然后分别在4组细胞中5.00 μmol/L转化生子因子-β(TGF-β)培养24 h再次检测细胞存活率、转移以及相关蛋白表达。采用方差检验及t检验。结果空白组细胞增殖抑制率(0%)、转移抑制率(0%)显著低于药物干预组[(62.45±23.54)%、(84.15±20.10)%,t=14.111、7.9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钙黏蛋白(N-cadherin)、编码锌指蛋白转录因子(Snail)、锌指转录因子(Slug)、波形蛋白(Vimentin)(100%、100%、100%、100%)表达量显著高于治疗组[低剂量组:(72.56±12.25)%、(65.34±10.56)%、(70.41±16.96)%、(71.45±18.96)%;中剂量组:(62.36±10.58)%、(53.47±9.85)%、(51.89±18.47)%、(42.47±9.56)%;高剂量组:(21.17±8.56)%、(19.19±5.56)%、(17.49±6.25)%、(10.77±3.25)%,t=8.246、9.163、8.035、7.4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干预组细胞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存活率(15.25%、28.22%、39.45%)、转移抑制率显著升高(10.36%、18.45%、45.25%,t=8.644、8.6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cadherin、Snail、Slug、Vimentin表达量显著下降。各组细胞在接受TGF-β干预后增殖抑制率和转移抑制率均显著下降,上述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海藻糖A可以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转移,其作用与抑制TGF-β/Smad2/3信号通路相关。

  • 标签: 骨肉瘤 海藻糖A 转化生子因子-β Smad
  • 简介:槲皮素诱导胃癌细胞BGC823凋亡以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胃癌细胞后,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胃癌细胞,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胃癌BGC823细胞

  • 标签: 抑制胃癌 槲皮素抑制 细胞增殖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体外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用MTT比色、流式细胞光度术以及CyclinD1蛋白表达检测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CLA(50.0、100.0、200.0μmol/L)对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MTT比色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LA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72h的抑制率分别为48.61%、62.02%、66.33%,呈现剂量-效应关系(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不同浓度CLA(50.0、100.0、200.0μmol/L)作用MGC-803细胞48h,C1期细胞从0μmol/L浓度组的32.2%分别上升到43.1%、59.7%、63.9%,出现G1期阻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yclinD1蛋白表达随着CLA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CLA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MGC-803细胞 CLA 增殖 细胞周期
  • 简介:从被发现到能够得到大量天然或基因重组产物,细胞因子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的调节分子的角色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消化管,如同机体的其他器官,其发生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但具体机制至今尚未明了.已有文献报道胚胎期胃肠的发生与间充质的作用有关[1],并认为这种相互作用除了上皮细胞与间充质细胞直接作用外,也与基膜成分、激素、多种生长因子有关[1],是一个细胞细胞细胞与分子、分子与分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调节过程.因此,对各种绌胞因子在胃肠发生过程中定位与表达时相的研究,对绌胞因子与受体相互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胃肠发育的机理.本文现就胃肠上皮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胃肠胚胎 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a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系膜增殖性肾炎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的肾小球疾病,其发病与系膜细胞异常增殖有关,但调控系膜细胞增殖的内在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TRIM55对大鼠系膜细胞(RMCs)增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向8周龄雄性SD大鼠尾静脉注射2.5 mg/kg抗Thy-1抗体建立抗Thy-1肾炎模型。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表现,qPCR检测大鼠肾小球TRIM55 mRNA表达量;利用质粒及siRNA转染分别得到TRIM55过表达及低表达的RM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检测p27及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TRIM55在抗Thy-1肾炎模型系膜增殖期高表达(P<0.01,T=3.625)。体外RMCs中,TRIM55过表达可促进RMCs细胞周期由G1期向G2/S期转化,诱导系膜细胞增殖(P<0.01,T=13.1);TRIM55低表达可引起RMCs的G1期阻滞,抑制RMCs增殖(P<0.01,T=5.31)。此外,TRIM55过表达可下调p27表达、上调Cyclin D1;反之,TRIM55低表达可上调p27表达、下调Cyclin D1。结论TRIM55可通过调节p27及Cyclin D1表达水平影响细胞由G1期到G2/S期的转化,进而调控RMCs的增殖

  • 标签: 系膜增殖性肾炎 TRIM55 系膜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NC00958在卵巢癌细胞中对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在线软件GEPIA分析TCGA数据库中LINC00958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qRT-PCR检测转染过表达载体和siRNA后LINC00958的表达水平转染效率;应用CCK8法检测LINC00958对卵巢癌细胞SKOV3和OVCAR3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INC00958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经GEPIA软件分析TCGA数据库发现LINC00958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宫颈鳞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肺鳞状细胞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甲状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肉瘤等8种肿瘤中表达增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睾丸精原细胞肿瘤等3种肿瘤中表达下降;过表达LINC00958后,可增加卵巢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P<0.05),而抑制LINC00958的表达可降低卵巢癌细胞增殖和侵袭(P<0.05)。结论LINC00958可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 标签: 卵巢癌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58 增殖 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