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8年5月选取急危重症18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转运事故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在医院急诊科是主要针对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阵地,要面对的是病情严重、变化快的患者。在进行危重症患者抢救和复苏过程中,由于判断以及治疗的需要,常常会转至检查科室以及手术室等相关的专科病房进行治疗。虽然这个过程当中的转运时间比较短,但是转运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将直接为其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比如各种管道接触不良、供氧不足、检测仪器出现问题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因此,制定规范标准化的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医疗队伍,加强转运技术相应培训,能够有效的降低转移过程当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安全转运的最终目的。

  • 标签: 急诊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在铝电解生产车间,更换电解槽阳极后,需要在阳极表面上覆盖较厚的破碎保温料块(简称保温料),以减少电解槽表面散热和防止碳阳极表面氧化。本文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套保温料的转运装置,减少作业现场粉尘,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 标签: 阳极保温 保温料转运 料斗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同时随着公司3号机组正式投产后,来煤接卸压力瞬间增大,落煤管底部导料槽出口处粉尘外泄,缓冲锁气器粘煤卡死,落煤管冲刷面多次焊补,转运站一直存在粉尘浓度超标现象,底部皮带出现严重跑偏现象,输煤系统各转运站落煤管设计形式逐渐无法满足环保及出力要求,我们通过充分调研,为解决以上问题,决定对输煤3号转运站落煤管进行优化,彻底解决落料撒煤扬尘超标以及底部皮带跑偏的问题。

  • 标签: 传统落煤管 曲线落煤管 给料匙 船型三通 转运站 陶瓷衬板 高铬合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转运的护理的途径。方法:对我院2021年32名窒息新生儿复苏后转运护理进行了探讨,结合转运流程实施转运前护理、转运中护理。结果:经过应用转运前护理和转运中护理,及时与家人进行沟通,32名发生窒息新生儿复苏后成功运转率达到了96.88%,为新生儿的存活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结论:经过实施转运护理,让新生儿窒息的救治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急救 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 急危重症是指临床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可短时间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病症,而这类病症者,大部分于院外发病,进入院内后,又要到各个科室接受检查、挂号以及诊疗等,所以转运工作必不可少。但在转运的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二次受伤风险增加,进一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工作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危重 转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实施分级转运模式,探讨其对不良事件等方面影响。方法借助数字表法将2018年1~12月该院呼吸科重症接受院内转运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转运,研究组实施分级转运,比较两组院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率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转入CT科室(13.0±2.5)min、重症监护病房(20.1±3.2)min、介入科室(12.5±2.8)min、手术科室(10.0±2.1)min、普通病房(18.7±3.5)min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转入CT科室(16.9±2.8)min、重症监护病房(28.9±4.3)min、介入科室(16.1±3.0)min、手术科室(15.1±3.5)min、普通病房(23.6±4.2)min时间(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8.6%)(P<0.05);研究组满意度93.2%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1.4%(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可有效缩短转运时间,减低不良事件率,提高接收科室满意度,该模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分级转运模式 呼吸科重症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标准化转运流程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且完成院内转运至CT检查区域的危重症患者6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观察组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进行转运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转运护理。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时突发抽搐或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心率波动>20%、导管意外滑脱或堵塞、输液管脱管或堵塞、氧气不足、仪器设备故障、药品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1.3%(4/300)、7.0%(21/300)、4.7%(14/300)、0.3%(1/300)、8.3%(25/300)、0.3%(1/300)、0.7%(2/300)、0.3%(1/300),低于对照组的4.0%(12/300)、22.3%(67/300)、9.3%(28/300)、3.0%(9/300)、19.3%(58/300)、2.7%(8/300)、3.3%(10/300)、6.0%(18/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整体满意率为91.9%(262/285),高于对照组的69.0%(187/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危重病 神经外科 标准化流程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呼吸科危重症有院内准运治疗需求的患者采取分级转运模式的效果及其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择选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82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将其按照数字表登记的奇偶数序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实施分级转运模式。观察两组的转运时间、交接时间和转运交接质量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转运时间和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转运交接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转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呼吸科 危重症 院内转运 分级转运 效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 影响
  • 简介: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到点吃饭,生物钟让人们生活节奏固定,生活井井有条。最近英美研究人员从基因入手重新认识生物钟背后机理,研究结果颠覆传统理论。

  • 标签: 基因 开关 生活节奏 重新认识 研究人员 传统理论
  • 简介: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当时有人惊叹:“人类开始有了一双创造新生物的‘上帝之手’。”随后,“转基因”一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标签: 转基因植物 悬念 抗生素
  • 简介:基因是生物细胞中神奇的化学编码,是生命的蓝本。基因每个生物的细胞里都有一段螺旋形的长链状化学分子,叫做DNA。每个细胞里的DNA所含的信息都足以重新塑造一种生物。DNA里存在许多片段,每一段都含有建造生物体的不同的蛋白质。这些片段叫做基因

  • 标签: 基因奥秘
  • 简介:自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人们就把健康长寿当做永恒的追求。齐威王、燕昭王都曾派方士人海寻仙求药,秦始皇派人人海求药未果之后,直到死前还东临芝罘(今烟台)射大鱼,终因成仙无望、气数耗尽,病死于返京途中,而在此之后,我国上至君王、下至臣民对长生不死这一美好愿望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他们诵经、净坐、体悟、食仙草、吃丹药,

  • 标签: 长寿基因 追踪 健康长寿
  • 简介:在农业生产中,虫害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使产量大幅下降。施用农药虽然可以杀灭害虫,但也会给作物和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我设想利用基因工程,对可以杀灭害

  • 标签: 可控基因 基因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