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出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囊泡介导转运相关基因(VMTRGs),构建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并评估预后模型的准确性,探究该模型在免疫与药敏等方面的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胃癌患者的测序数据及临床病理参数,从GSEA官网获取VMTRGs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使用单因素Cox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相关的VMTRGs并构建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及列线图,将TCGA胃癌患者随机分组及使用外部独立数据库GSE84437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对风险评分预后模型进行肿瘤突变负荷、药物敏感性相关分析。结果:构建了由4个VMTRGs(F5、APOA1、CD36、SPARC)构成的风险评分预后模型,通过验证显示该预后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且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其构建的列线图也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风险评分高、低风险组在肿瘤突变负荷、药物敏感性分析方面存在差异。结论:构建了一个由4个基因构成的胃癌预后风险模型,作为现有TNM分期的补充,能够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免疫治疗效果及药物敏感性,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囊泡介导转运相关基因 胃癌 预后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方法:抽取2022年1月~2022年8月本院急诊科院内转运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抽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本院急诊科院内转运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则实施分级转运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途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耗时。     结果: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后,观察组患者转运途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分级转运模式通过对急诊患者病情进行分级评估,根据风险等级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药品和医护人员陪同转运,有效降低了院内转运途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缩短了院内转运耗时,提高了急诊科工作效率。

  • 标签: 分级转运模式 急诊 院内转运 风险事件 转运耗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过程中用转运单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病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病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方式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增加转运单进行院内转运,对比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转运时间对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过程中,转运单的应用,可以缩短转运时间,减少不 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值得推荐。

  • 标签: 危重病 安全转运 转运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的126例危重症患者(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均于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信封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比两组院内转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转运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转运所需时间更短,接收科室及患者家属对院内转运满意度更高,差异可比,P<0.05。结论: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院内转运中,危重症患者转运中不良反应大幅减少,转运时间较常规转运护理也明显缩短,不仅提高了对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效率,还降低了转运风险。

  • 标签: 安全转运 转运护理模 急诊科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 危急重症是指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在短时间内就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的疾病,而此类患者多为院外发病,进入院内后,需要前往多个科室接受检查或治疗,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转运处理。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自身免疫力较低,因此在转运过程中不仅需要监测其生命征,还需要给予其护理干预,以改善其转运情况。本文对急诊儿科危重患者的转运护理进展进行综述,采用针对性的护理,以保障后续儿科危重患者转运期间的安全。

  • 标签: 急诊 儿科 危急重症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0月至2023.10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80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安全转运和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差异明显,观察组更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采用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救治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应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安全转运 前瞻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急诊介入手术院内转运的患者应以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收的行急诊介入手术院内转运的患者60例,根据转运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观察组应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结合转运情况和满意度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引发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交接用时比对照组用时短,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诊介入手术治疗后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应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保证转运安全,缩短时间,提升交接护理人员满意度,可以借鉴。

  • 标签: ISBAR交接模式 优化分级转运 急诊介入 安全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的实施,对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质量的重要性。方法:以2022年9月-2023年8月为病例择取时段,将我院50例危重症患者抽取,平衡序贯法分组(确保每组25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开展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结果:观察组转运时间短、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故而院内转运安全管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的实施,可保证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管理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 标签: 标准化 分级转运 危重症 院内转运安全 转运时间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本文简述了燃料转运装置破损检测仪的设计方案以及装置制造过程难点问题探究。在用户的角度上,根据现场的反馈意见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二次优化,使得燃料转运装置破损检测仪更适用于现场施工环境。在设备制造阶段,对设计院和制造厂的设计进度进行了积极协调,通过业主渠道积极落实各种接口,有效推进了设备的制造进程。

  • 标签: 乏燃料 燃料转运装置 检测仪 破损 γ探测器 β探测器
  • 简介:[摘要]针对核电站燃料转运通道结构复杂、空间狭小,对生物屏蔽装置施工技术要求高的客观需求,综合考虑场地、施工工序及逻辑、施工方便等因数;燃料转运通道生物屏蔽装置施工采用分块现场拼装的

  • 标签: []核电站 燃料转运通道 生物屏蔽装置
  • 简介:【摘要】在急诊科中,危重患者的时间都非常紧急,并且由于患者需要检查、手术或者转科等原因,要对患者进行转运。而在将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的危险因素,如果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没有处理好安全风险,就会增加危重患者生命危险的几率。本文就具体综述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以及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进展,对转运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提升急诊的治疗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这也有利于提升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

  • 标签: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管理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效果。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设计,纳入了急诊外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估院内安全转运的各个环节,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团队的合作、装备和设施的准备等因素。结果显示,良好的护理管理在急诊外科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中起到关键作用。合理的护理计划和团队协作可以显著减少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结果强调了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急诊外科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护理管理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呼吸重症患者转运中采用医联体建设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呼吸重症患者60例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选取时间在2021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按照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临床转运中常规措施、观察组30例则采取医联体建设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时间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转运时间相比较未有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事件均有所缩短,但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缩短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 针对于呼吸重症患者转运中采取医联体建设措施能够显著缩短患者转运时间,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医联体建设 呼吸重症 转运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经本院急诊科救治的危重患者有80例。双色球法分组,对照组实行常规院内转运护理,观察组实施安全院内转运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等待时间、转运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会缩短患者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减少患者转运时长,降低转运不良事件。

  • 标签: 急诊科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创伤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和护理管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73例创伤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式,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干预措施指导下的改进转运方式,观察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率和接收科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意外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接收科室对观察组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采用护理风险干预措施指导下的改进转运方式可以显著降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创伤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风险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内外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高危新生儿的转运工作,建立安全的转运系统可以减少新生儿的死亡率。在转运期间可能出现并发症等问题,因此,为了降低高危新生儿的病死率,需要做到成功转运。本文分析高危新生儿转运期间的常见问题,总结与归纳高危新生儿转运期间的安全管理对策,以期提升高危新生儿的生存率,保障高危新生儿转运安全,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高危新生儿 并发症 安全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