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儿科危重患者转运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1
/ 2

急诊儿科危重患者转运护理进展

陈莉斯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急诊科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危急重症是指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在短时间内就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的疾病,而此类患者多为院外发病,进入院内后,需要前往多个科室接受检查或治疗,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转运处理。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自身免疫力较低,因此在转运过程中不仅需要监测其生命征,还需要给予其护理干预,以改善其转运情况。本文对急诊儿科危重患者的转运护理进展进行综述,采用针对性的护理,以保障后续儿科危重患者转运期间的安全。

【关键词】急诊;儿科;危急重症;转运

急诊科室是临床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而多数患者由于手术、检查、转科等操作,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而在转运期间,若干预不佳,患者就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呼吸系统改变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需要注意的是,院内转运并不是简单的运输,而是将危急重症患者经急诊室抢救后,再将其护送至重症监护病房内进行进一步监护与治疗的过程[1]。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较小,抵御疾病的能力较差,无法较好配合治疗,因此在转运过程中,还需要给予其护理干预,改善其转运前后的相关指标,为其争取抢救时间,确保患者在转运期间的安全性,进而提高医院医疗质量,达到缓解医患矛盾的目的[2]。本文探究急诊儿科危重患者的转运护理进展,对转运前后的护理内容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升转运质量,优化我国儿科领域的转运体系,具体如下:

1 急诊儿科危重患者的转运风险

1.1 患儿自身因素

由于患儿的病情较为危重,因此多数需要于转运前进行机械通气,并且在转运过程中,患儿易受振动、加速、转弯等影响,造成其生理指标发生变化。需要注意的是,患儿转运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多集中于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若处理不及时,就可能导致患儿的病情恶化[3]。因此在转运前需要对患儿的病情实际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在确保其病情稳定后,再给予其转运处理。

1.2转运人员因素

急诊患者的转运与急救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由于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多数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再复杂的环境下作出关键性决定,而若其专业性不足,相关经验较少,就可能出现评估不准确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治疗不当的情况,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会激化医患矛盾。

1.3 转运设备因素

在转运过程中,虽发生率极低,但也可能出现输液泵或监护仪线路故障、机械通气气体不足等情况,导致转运过程中的资源受限。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及维护转运设备,使用前再次检查,确保性能良好,并且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设备故障相关处理方案的培训,以确保最大程度地保护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急诊儿科危重患者的转运护理

2.1 转运前护理

(1)对危急重症患儿的院内转运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危急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流程进行培训与演练,不断巩固期急救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其急救意识,确保其能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护理[4];(2)由于患儿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在转运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在转运前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生命征、四肢循环情况、气道管理等监测,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备好相关抢救药物,提前开放静脉通道,最大程度地保障患儿的转运中安全[5];(3)转运前向患儿家属告知患者的病情情况,并向其讲述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告知其签署知情同意书;(4)转运前需要对患儿进行相关处理,吸净其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其能顺畅呼吸,并检查导管情况,避免扭曲、折叠或阻塞;(5)转运前需检查需携带的物品,如绿色通道专用电梯卡等,并提前告知转运后科室,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将患儿送至相关科室。

2.2转运中护理

(1)转运过程中需要相关医师与护理人员共同护送,其中医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应急抢救相关知识,并了解患儿的病情,而则需要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异常立即报告;(2)转运过程中相关人员需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征,包括: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等,若患儿需机械通气,还需要定时评估通气情况,并对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提前预测,做好相关应对措施,以确保能随时对患儿进行紧急处理[6];(3)转运中需要合理摆放患儿的体位,酌情使用四肢约束带,将其妥善固定于转运床上,以避免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4)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转运中患儿及其家属的情绪,安抚患儿,并多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其能配合后续护理。

2.3转运后护理

在到达重症监护室病房后,护理人员需要与接应人员进行对接,共同安置患儿,并对病历信息、转运前及转运过程中患儿的生命征及病情变化情况、患儿的抢救记录等信息告知接应人员,接着双方需在转科交接卡上签署姓名与时间,完成转运[7]

3 小结

急诊儿科危重患者的转运是临床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成功转运可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保障其生命安全。由于转运工作极为重要,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责任心与一定的预见能力,而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急诊儿科危重患者的病情情况,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先锋,杨霞,喻姣花,等.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学杂志,2020,35(19):56-60.

[2]邓素丹,马慧娜,牟丽红.急诊高危患儿院内转运意外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22,20(16):2278-2281.

[3]徐嘉锶,邓定芝,李佳蓉,等.以预警评估结局为导向的院内转运方案对急诊患儿转运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23,30(15):72-74.

[4]袭建云,吕敏,张宝方,等.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2):91-93.

[5]陈炯.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建立和应用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8):113-114.

[6]李翠娥,黄建梅.儿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33):174-176.

[7]龙宝贵,禹晶晶,颜晓敏.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儿科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