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43岁,汉族,已婚。因发现右肾混合性占位2天入院。患者于2012年11月右枕后部头皮下可触及一大小约1.5cm肿物,行头皮肿物完整切除术,术后病检回报转移性透明结节,术后完善B超提示右肾混合性肿物,大小约5.5*4.9cm,后行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检回报右肾下级透明,病情稳定后给予分子靶向药物辅助治疗。查体双区无叩击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均正常,B超、CT提示右肾混合性肿物,考虑肾癌。小结在转移性肾癌患者中,体能状态良好,低危险因素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术后辅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被认为较好治疗手段之一。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头皮转移 分子靶向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透明伴血小板增高一例,现报告如下。病例:男患,50岁,于1989年3月9日入院。患者述近二月来间断畏寒,伴右侧腰痛,尿频,无尿痛及血尿。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双区有叩击痛。尿常规正常。血常规Hb88/L,RBC2.72×1012/L,WBC8.×109/L,N80%、L20%,BPC45.6×109/L。BuN3.8mmol/L,Cr60.8umol/L,co2cp26.15mmol/L,ESR137mm/h。肝功能正常,AKP614iu/L。胸片正常。IVU提示双肾囊肿。B超示①双肾囊肿;②右肾下极实质性

  • 标签: 血小板增高 肾透明细胞癌 肾囊肿 伴癌综合征 尿常规 肾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透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透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列入观察组,将同期100例行健康检查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采用64排螺旋CT技术诊断,对比两组血容量与主动脉血容量(BV/A)、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结果两组患者的MTT参数与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的BV/A及PS参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透明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的使用价值高,可作为临床分期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排螺旋CT 透明细胞癌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肾脏透明部分CT征象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的CT表现。方法对39例经病理证实的细胞患者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细胞CT表现为平扫实质性肿块,轮廓变形隆起,增强扫描实质明显强化而肿瘤中心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根据细胞的典型表现,CT不仅可以作出准确诊断,而且对肾癌进行术前CT分期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 电子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无症状细胞和小细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3年1月-2010年5月间来我院住院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8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无症状性肾癌均为单侧发病,病灶直径最小1.5cm,最大6.3cm,肿瘤内部表现为低回声的32例,高回声的21例,内部回声不均质的15例,内部见丰富血流信号的35例,周边见血流信号环绕21例,内部见稀疏血流信号的12例,术后病理诊断,透明37例,颗粒细胞21例,未分化10例。结论实时超声检查是筛查早期无症状性肾癌,包括小细胞的有效方法,超声细胞内部回声与肿瘤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内部的组织结构有关超声联合其它影像检查,特别是增强CT等有助于对细胞进一步明确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 彩色多普勒 无症状肾细胞癌 小肾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细胞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诊断。结论超声显示实质内有结节或团块状回声,是诊断肾癌的直接征象。通常对直径>2cm的肿瘤,超声比较容易显示。尤其对显示肿瘤突人并压迫窦或肿瘤向外突出,引起包膜隆突不平,而肿瘤呈典型的团块状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者,彩色多普勒显示团块周边有血管人出或血管绕行,即可提示诊断。然而由于肾癌的声像图表现无特异性,对肿瘤体积较小,声像图表现不典型者,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必要时在超声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做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 标签: 肾细胞癌 超声 检查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肾盂盏移行细胞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诊断。结论CT扫描可确诊此瘤的存在,并且也可判断肿瘤的发展范围,对分期诊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肾盂肾盏移行细胞癌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嫌色细胞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嫌色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对肿瘤组织进行大体、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和进行随访。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1~74岁,平均53.5岁。肿瘤直径为2.4~14.5cm,平均6.29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免疫组化示EMA和Kspcadherin全部(+),13例CD117(+),12例CK7(+),3例胞质CD10(+);vimentin均为(-),Ki-67阳性计数<3%。结论嫌色细胞是一种临床少见、低度恶性的细胞,瘤体较大,预后较好。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电镜及遗传学改变,为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K细胞联合白介素一2治疗细胞的规范化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护理计划,其中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白介素一2应用的护理、CIK的护理、健康教育等环节,并加以实施和评估疗效。结果接受CIK细胞联合白介素一2治疗细胞的患者30例,有1例患者在第一次回输CIK后出现38℃的发热,20例患者应用白介素一2后均出现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未见骨髓抑制。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规范、科学的护理程序是CIK细胞联合白介素一2治疗肾癌的前提和保证。

  • 标签: CIK 白介素一2 肾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囊性细胞诊断价值,提高对囊性细胞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细胞,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均为单侧,4例占据部分肾脏,1例累及全,并侵及输尿管;其中1例合并输尿上段结石;增强扫描表现为全或部分肾脏囊实性病变或囊壁不规则增厚,CT增强检查囊壁及实性成分均示不同程度强化,囊内液体成分无强化。结论囊性细胞在螺旋CT有较为特征性表现,CT增强扫描对囊性细胞的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嫌色细胞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嫌色细胞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膜较厚,胞质半透明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性呈细颗粒状,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CK7(+),EMA(+),E-cad(+),Vimentin(-)。结论嫌色细胞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