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 1例嫌色性细胞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该病例在我医院超声科 2018年 11月 1日首次检查,转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年 11月 9日住院手术证实。

  • 标签: 嫌色性肾细胞癌 彩色多普勒 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erkel细胞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这,并对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病理特征:镜下见纤维、脂肪、肌肉组织内有单一一致的小、圆、蓝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核中等偏小,核圆、卵圆,染色质细腻,未见明显核仁,胞浆少;核分裂相多见伴随灶性坏死,血管内见栓,侵犯颌下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Ki-67(>90%+)、CK.Pan(核旁点状+)、CK20 (核旁点状+)、Syn (+)、CD99 (弥漫+)、Bcl2(弥漫+),部分表达CgA,TTF-1个别细胞表达,均不表达CD56、CD45、Desmin、S100、Vimentin。结论:Merkel细胞为一种罕见但侵袭性很强的皮肤神经内分泌肿瘤,目前没有明确治疗手段,预后很差,需与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淋巴瘤、Ewing/PNET、鳞状细胞、恶性黑色素瘤、横纹肌肉瘤等其他小圆蓝细胞恶性肿瘤鉴别。

  • 标签: Merkel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伴门静脉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到2018年7月间选取40例患有原发性肝细胞伴门静脉栓的患者来进行这次实验研究,研究中有20例患者采用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称为观察组;有20例患者没有采用放射治疗,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中位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经过临床实验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要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1年生存率,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原发性肝细胞伴门静脉栓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增加中位生存期时长,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这种临床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伴门静脉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到2018年7月间选取40例患有原发性肝细胞伴门静脉栓的患者来进行这次实验研究,研究中有20例患者采用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称为观察组;有20例患者没有采用放射治疗,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中位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经过临床实验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要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1年生存率,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原发性肝细胞伴门静脉栓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增加中位生存期时长,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这种临床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2-HPV联合液基细胞筛查预防宫颈的效果。方法:2020.8-2021.11,选取79例疑似宫颈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依次进行2-HPV检查及液基细胞筛查,以阴道镜下活检为金标准,比较最终检查结果。结果:2-HPV检查+液基细胞筛查的四项检查参数大于2-HPV检查、液基细胞筛查(P<0.05)。结论:2-HPV检查+液基细胞筛查可有效检出宫颈,在宫颈防治中发挥显著作用。

  • 标签: 宫颈癌 2-HPV检查 液基细胞筛查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之一的肝细胞,其非手术治疗整体效果不佳。CXCL17作为目前最后被发现的 CXC 家族趋化因子,当前随着CXCL17受体以及相关功能的不断研究,发现其在干细胞中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标签: CXCL17 肝细胞癌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筛查中实施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至5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宫颈筛查的患者资料,筛选其中76例疑似宫颈患者纳入本研究,视采用检测技术的不同将76例患者均分为HPV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TCT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各38例,以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组的检测准确率。结果:HPV组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例、阴性35例,与病理检查结果(阳性8例、阴性30例)对比检测准确率为73.68%(28/38),误诊率26.32%(10/38);TCT组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例、阴性3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阳性10例、阴性28例)对比检测准确率为89.47%(34/38),10.53%(4/38),显然HPV组检测准确率低于TCT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宫颈癌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 检测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安罗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细胞(HCC)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我院50例晚期肝细胞患者,等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标准治疗,实验组接受安罗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疼痛症状疗效、生活质量以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细胞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这为晚期肝细胞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安罗替尼 复方苦参注射液 晚期肝细胞癌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心、两脏无论从中医角度还是西医角度均存在密切的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心不交、心综合征是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两脏病机、病理的概括。两脏的密切关系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该理论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综合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心肾相交 心肾不交 心肾综合征 中西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子宫颈癌病理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子宫颈患者,采取术后外周血CTC,分析其在临床中的意义。结果:患者发生淋巴结侵犯、淋巴脉管侵犯、ⅡB ~Ⅳ的CTC 阳性率分别为75.76%,80.49%,70.59%,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侵犯、淋巴脉管侵犯、ⅠA ~ⅡA 的CTC 阳性率51.85%、31.58%、44.44%,P<0.05。结论:淋巴结/脉管侵犯、 FIGO分期与子宫颈的CTC阳性率呈正相关,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子宫颈癌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口腔鳞状细胞(OSCC)术前诱导化疗中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价值。方法: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晚期OSCC行术前诱导化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手术干预,观察组于术前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TPF)干预。对比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²=53.202,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诱导化疗后发现不良反应以Ⅰ级和Ⅱ级居多,未对患者机体产生严重影响。结论:术前采用以多西他赛、顺铂和5-氟尿嘧啶为主的诱导化疗干预方案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细胞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虽受药物毒副作用影响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但基本处于Ⅰ级和Ⅱ级,可自行缓解。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术前诱导化疗 多西他赛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的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肝动脉介入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06例患者不良反应以高血压57.55%最为多见,另外胃肠道反应34.91%,肝脏毒性31.13%,手足综合征10.38%、甲状腺功能低下9.43%、皮疹7.55%,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6.66%最高,其次为高血压5.66%、肝脏毒性4.72%、手足综合征0.94%。结论:中晚期肝细胞患者采取肝动脉介入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以高血压、消化道反应等较为多见,需密切监测及针对性处理。

  • 标签: 肝细胞癌 肝动脉介入 甲磺酸仑伐替尼
  • 简介:摘要:所谓闭经,指的就是女性年龄超过16周岁但仍未出现月经初潮或是在月经周期正常后出现超过半年闭经的症状。此疾病通常包括原发性闭经与继发性闭经两种。下文以闭经为主要研究内容,从肺角度重点探讨临床治疗相关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 标签: 肺肾 闭经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筛查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筛查的92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比较TCT检查、HPV基因分型检测与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 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TCT结果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HPV感染率升高(P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SDPL1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预测SPDL1基因在肝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PIA2.0、HPA、UALCAN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PDL1表达对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利用LinkedOmics、GeneMANIA数据库探讨SPDL1在HCC发生中的可能机制。结果:SDPL1 mRNA在H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53突变型HCC中SPDL1mRNA表达在较未突变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BMI、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DL1mRNA高表达组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PPI分析显示NEK9、KNTC1、ZW10、UBXN1、YLPM1等蛋白与SPDL1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KIF18A、LMNB1、BUB1B、TTK和SGOL2等蛋白在HCC中与SPDL1共表达,这些蛋白能够促进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定位、DNA复制、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重组等,引起肿瘤染色体不稳定性。结论:在HCC中,高表达的SPDL1可能通过引起肿瘤的染色体不稳定,促进HCC的发生及发展,并成为判断HCC患者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