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有着重要意义[1、2].目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和部分基层医生往往对空腹血糖比较重视,习惯在诊断糖尿病或治疗后复查时只查空腹血糖,对餐后高血糖的意义则了解不多,而忽略了餐后血糖的检测.

  • 标签: 关注高血糖
  • 作者: 陈丽西宋媌罗世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郫都区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重症患者绝大多数均有应激性血糖升高,肠内营养也为控制血糖的其中一部分,近几年有大量的文献通过不同的输注速度、方式、胰岛素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来试图证明其与控制血糖之间的关系,但是缺少综合性阐述。本文通过几个肠内营养不同的方式等综合性的阐述各个方面在重症高血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时血糖控制护理管理研究进展。  【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严重高血糖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的临床特点。方法整理分析一组血糖在70mmol/L以上的老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病历情况,并与血糖在33.3~66.6mmol/L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及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48h后血糖下降无显著性(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为(250±18)u,对照组为(82±7)u,P<0.01,病死率为91.3%(对照组为23.4%),P<0.01。结论入院时血糖严重升高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病死率高。

  • 标签: 糖尿病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胰岛素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内科ICU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及高血糖管理,特别是疾病与病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ICU住院患者,其均诊断为高血糖,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5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执行高血糖管理,分析治疗成效。结果从ICU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上看,观察组为93.1%(27/29),对照组则为79.3%(23/29),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ICU住院时间的统计上,观察组为(7.3±3.2)d,对照组则为(13.3±2.7)d,此外,在病情整体缓解程度上依然以观察组患者表现更令人满意,在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则为86.2%,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内科ICU住院患者在执行高血糖管理之后能够进一步的控制血糖含量,这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并缩短了ICU住院时间,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内科 ICU住院患者 高血糖 预后
  • 简介:摘要我科收治急性重症急性胰腺炎36例,均伴有高血糖,通过加强血糖监测、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及其他综合性治疗,血糖得到有效地控制,31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现将我科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所致高血糖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高血糖 护理
  • 简介:什么是“孤立性负荷后高血糖”呢?老年人检查糖尿病,空腹血糖没有超过7.0毫摩/升(126毫克/分升),不能够诊断糖尿病,需要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如果口服75克葡萄糖水后2小时血糖达到或超过11.1毫摩/升(200毫克/分升),而空腹血糖低于126毫克/分升,医学上将这种仅仅服糖后2小时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现象称为孤立性负荷后高血糖,简称为“IPH”。

  • 标签: 高血糖 负荷后 孤立性 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小时血糖 空腹血糖
  • 简介:糖尿病是导致白内障的危险因素之一,白内障也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白内障,只要糖尿病控制得好,治疗是有希望的。很多人都知道,人的眼睛好比照相机,晶状体与玻璃体好似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无论是“镜头”还是“底片”出了问题,都不能照出清晰的照片。

  • 标签: 白内障 高血糖 糖尿病控制 照相机 危险因素 视力损害
  • 简介:刘大爷患糖尿病有7~8年了,当初发现时胰岛功能已较差。为了把血糖控制好,防止出现并发症,刘大爷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胰岛素治疗,并把烟酒也戒了,每天严格控制饮食,且一直坚持运动。这些年刘大爷的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和酸甜苦辣也真是不少,刘大爷时常对别人感叹:要是能随意吃喝,不用打针吃药,血糖也不高,那该有多好!

  • 标签: 高血糖 自愈 血糖控制 胰岛素治疗 胰岛功能 控制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控制中开展全面护理干预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院内的70例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糖改善率、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将两组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到统计学系统中处理得出结果P值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胰岛素泵在心内直视术后高血糖胰岛素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心内直视术后 胰岛素泵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危重病人无论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都极为普遍,应激性高血糖与危重病人病情恶化、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死亡率增加等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

  • 标签: 危重病人 应激性高血糖 防治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 。方法: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接诊的应激性高血糖病患 68 例,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划分成 2 组,每组 34 例。研究组实行血糖控制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 2 组低血糖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 0.0% ,比对照组 11.76% 低 , 组间差异显著 ( P < 0.05 ) 。 研究组家属满意度 97.06% ,比对照组 79.41% 高,组间差异显著 ( P < 0.05 ) 。 结论:采取血糖控制护理法对入住重症监护室的应激性高血糖病患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 。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糖代谢对奶与乳制品中糖类物质的吸收和血中葡萄糖的稳定性差,容易产生高血糖症。高血糖不重者无临床症状,血糖增高显著或持续时间长的病儿可出现脱水、烦渴、多尿等表现。呈特有面貌,眼闭合不严,伴惊恐状。体重下降,血浆渗透压增高。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常出现糖尿,尿酮体阳性,可伴发酮症酸中毒。在治疗早产儿高血糖症时,静脉使用胰岛素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糖,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案既要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又要能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可避免发生低血糖所造成脑损伤。

  • 标签: 早产儿 高血糖症 胰岛素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期间开展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强化护理),均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1-2021.12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入院时血糖水平对比未见差异,P>0.05;入院7d后,干预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期间开展强化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充分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值得应用与借鉴。

  • 标签: 颅脑外伤 高血糖 强化护理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处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以我科住院治疗的58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照组在血糖水平高于11.0mmol/L时进行处理,研究组在血糖水平高于7.8mmol/L时予以处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分析,实验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的MODS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发生率、死亡率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加强血糖监测,可有效改善和稳定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ICU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