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因治疗是一种颇具临床应用前景的血友病A(HA)治疗方法,人体内有多种细胞可作为基因治疗HA的靶细胞。为克服靶向肝细胞基因治疗HA的缺陷,研究者们开发了靶向血小板表达FⅧ的基因治疗策略。该策略应用不同的血小板特异性启动子,从而实现靶向血小板的FⅧ表达,常用启动子包括血小板糖蛋白αⅡb启动子,血小板糖蛋白Ⅰb启动子,血小板因子4启动子等。该策略主要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大量FⅧ在需要止血的损伤局部聚集,促进止血并激活凝血反应。其次,FⅧ储藏在血小板的α颗粒内,极大地降低了FⅧ在血液循环中的暴露时间,减少了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FⅧ和自身抗体的接触机会。笔者拟就近年来靶向血小板表达FⅧ基因治疗HA的新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血友病A 基因治疗 靶向血小板策略 异位表达FⅧ 血小板活化
  • 简介:^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是集解剖影像与功能影像于一体的新型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鼻咽癌诊断和分期,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18F-FDGPET/CT在鼻咽癌靶区勾画、确定生物靶区、疗效评估及随访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鼻咽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计算机体层摄影 放射治疗 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2F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本院妇科获取的3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25例子宫内膜增生标本及7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纳入研究。采用RT-PCR及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测定3种组织E2F2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E2F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2F2 mRNA表达量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E2F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6.00%及52.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1/2的子宫内膜癌患者E2F2蛋白阳性表达程度显著高于FIGO分期为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1/2的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E2F2表达上调,其表达程度与患者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相关。

  • 标签: E2F2转录因子 子宫内膜肿瘤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肺癌诊断中应用18F-FDG PET-CT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诊断,以患者的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患者病理检查与18F-FDG PET-CT结果。结果 与患者的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18F-FDG PET-CT检查结果的数据与之非常接近,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18F-FDG PET-CT扫描技术时,可以得到较好的诊断效果。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后期生存状态均有积极作用,临床使用价值较大。

  • 标签: 肺癌 18F-FDG PET-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胃癌诊断的准确性以及18F-FDGPET/CT显像与胃癌各病理类型、Borrmann分型和病灶大小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18F-FDGPET/CT扫描提示胃部病变,要求胃镜检查的59例病人,进行胃镜+病理活检,并对诊断胃癌的51例病人进行剖腹探查,获得肿瘤分型、分期、转移等情况,并与18F-FDGPET/CT、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8F-FDGPET/CT、胃镜及手术共确诊共52例胃癌,其中PET/CT正确诊断48例,诊断符合率为92.31%(48/52)。胃镜正确诊断51例,诊断符合率为98.1%(51/52);PET/CT与胃镜对胃癌的诊断符合率经u检验(u=0.0252,P>0.05),差异无显著性。对Borrmann分型PET/CT诊断符合率96.1%(49/51),胃镜诊断符合率80.3%(41/51),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PET/CT、胃镜对BorrmannⅠ、Ⅱ型诊断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BorrmannⅢ、Ⅳ型诊断符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的SUV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中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两者的SUV差异非常显著(P<0.01)。胃癌的病灶大小与SUV无关(P>0.05),但将病灶按大小分组(≤3.0cm、3.0—5.0cm和>5.0cm组),各组间的SUV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3.0cm的两组(3.0—5.0cm组及>5.Ocm组)间SUV差异无显著性(P=0.44);>3.0cm的两组和≤3.0cm的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18F-FDGPET/CT对胃癌T分期准确率为72.6%;对N分期准确率为88.2%;对M1分期符合率为89.47%。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和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的检出是一种灵敏的方法,对胃癌的术前分型和分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胃癌 Borrmann分型 胃镜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手术
  • 简介:摘要利用SiemensFDG4化学合成模块合成核医学肿瘤示踪剂18F-2-脱氧-β-D-葡萄糖(18F-FDG);以三氟甘露糖为前体,在反应瓶中经过亲核氟化、盐酸水解两步反应,然后用各类萃取柱纯化所制备的18F-FDG注射液。同时还研究了亲核取代氟化反应体系中的含水量和前体三氟甘露糖的用量对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8F-FDG总合成时间约50min,未校正18F衰变情况下,放射化学产率约55%,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

  • 标签: 肿瘤示踪剂 化学合成 18F-FDG PET/CT
  •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诊断胰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18F-FDGPET/CT显像发现胰腺肿块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87例,将PET/CT显像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探究18F-FDGPET/CT显像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所有18F-FDGPET/CT显像发现胰腺肿块的病例中,18F-FDGPET/CT显像诊断为胰腺癌76例,其中术后病理结果为胰腺癌72例,胰腺滤泡型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胰腺局限性炎症2例,胰岛素瘤1例:18F-FDGPET/CT诊断为良性肿瘤11例,其中术后病理证实胰岛素瘤5例,实质性假乳头状瘤2例,囊腺瘤2例,胰腺粘液腺癌2例.18F-FDG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3.10%,敏感性为97.30%,特异性为69.23%.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优于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癌 诊断 18F-FDG PET/CT
  • 简介:Epigenetic因素,包括的改变的microRNA(miRNA)表示,可以在全身的豺狼座erythematosus(SLE)贡献异常有免疫力的房间功能。MiRNA-let-7a(let-7a)被显示了直接改变房间周期前进和proinflammatorycytokine生产。由于在房间分割和发炎的let-7a的关键角色,我们调查了let-7a-mediated增长和NFκ;在J774A.1巨噬细胞和MES的Btranslocation在vitro的13个mesangial房间。在有let-7a的刺激免疫者的房间transfected,房间增长显著地随着时间的过去被增加。在S和G2阶段的刺激免疫者的房间的数字有重要增加。刺激免疫者的房间overexpressinglet-7a增加了NFκ的原子translocation;B。Bioinformatical分析表明E2F家庭,G1-S转变的批评管理者,在他们的mRNA抄本为let-7a有潜在的有约束力的地点。Let-7aoverexpression显著地增加了房间周期使活跃之物E2F2的表示并且在刺激免疫者的房间增加了retinoblastoma蛋白质(Rb)phosphorylation。房间周期禁止者E2F5显著地在刺激免疫者的let-7a-transfected房间被减少。Bioinformatical分析揭示了E2F2和NFκ;B是预言调整let-7a倡导者的抄写因素。我们与E2F2和NFκ用染色质immunoprecipitation由即时RT-PCR分析了let-7a的transcriptional规定;B抗体。E2F2和NFκ有增加;在在刺激免疫者的房间为let-7a倡导者充实的DNA的B绑定。SilencingE2F2或NFκ;B显著地减少了在刺激免疫者的房间的let-7a表示和IL-6生产。一起拿,我们的结果建议let-7a的overexpression可以在SLE贡献增生和proinflammatory反应。

  • 标签: 细胞增殖 E2F 体外 介导 细胞周期抑制剂 实时RT-PCR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下使用24F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龙川县中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输尿管镜下或经皮肾镜下24F(20例)及18F(20例)球囊扩张治疗40例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4F组中,20例患者均在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引导下找到正确通道,完成球囊扩张手术。留置单条6F输尿管内支架管10例,留置双条4.7F输尿管支架管10例。留置双J管6~12个月。术后随访6~30个月,总体有效率90%(18/20)。18F球囊扩张总体有效率65%(13/20),两组比较,总体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型号的球囊扩张均未发生严重的出血或输尿管损伤。结论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下24F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总体有效率高于18F球囊扩张术,可以作为狭窄长度在1.0cm以内的单侧肾功能轻-中度损害的良性输尿管狭窄病例的首选方案。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直肠癌干预工作中18F-FDG PET/CT辅助诊断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在该病症干预工作中所产生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2月为时间起点,2022年2月为时间终点,完成在我院接受干预的直肠癌患者样本收录工作,共收录样本62例,给予其18F-FDG PET/CT检查,完成其检查结果的收录工作,以手术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分析该检测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62例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中共有60例患者确诊为直肠癌,检出率为96.77%,18F-FDG PET/CT辅助检查分期结果与病例分期结果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测方案的整体准确率较高,能够满足直肠癌鉴别诊断工作的需求,从而为直肠癌干预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建议在后续的干预工作中对其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18F-FDG PET/CT 直肠癌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y,PET/CT)在肝细胞肝癌术后AFP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肝细胞肝癌术后AFP升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F-FDGPET/CT全身显像探测有无复发或/和转移灶,并以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随访周期为9个月至14个月。结果18F-FDGPET/CT诊断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或/和转移25例,其中1例经针吸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腺瘤,1例经手术切除肺部结节证实为肺腺癌(第二原发癌);18F-FDGPET/CT诊断阴性5例,其中1例在随访第5个月时AFP较前升高,增强CT提示肝内多发转移灶,经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18F-FDGPET/CT诊断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或/和转移的灵敏度95.8%(23/24),特异性66.7%(4/6),阳性预测值92%(23/25),阴性预测值80%(4/5)。结论18F-FDGPET/CT全身显像能可靠地鉴别AFP升高的肝细胞肝癌术后患者有无转移或复发,准确探测复发和转移灶,改变治疗方案,联合AFP的动态变化过程,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肝细胞肝癌 AFP
  • 简介:摘要氨基酸类PET在胶质瘤影像检查中应用广泛,尤其是18F-酪氨酸(18F-FET)PET显像在脑胶质瘤的诊疗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有关18F-FET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指导治疗、评估疗效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酪氨酸 发展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门型肿瘤肺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因肺门肿瘤行18F-FDG PET/CT显像及同期胸部增强CT检查,且通过影像学随访或病理确诊的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32~81岁)肺梗死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共发现49例患者108个梗死灶。肺门部肿瘤以小细胞癌最常见(67.35%,33/49)。临床表现以咳嗽(69.39%,34/49)和咯血(34.69%,17/49)为主。肺梗死常多发(69.39%,34/49),可多个肺叶受累。梗死灶CT形态表现为楔形(46.30%,50/108)或斑片状(53.70%,58/108),密度以泡状实变为主(61.11%,66/108)。91个(84.26%,91/108)梗死灶呈FDG高代谢,SUVmax为1.48~6.62,高代谢模式为边缘征(36.11%,39/108)或不均质高代谢(48.15%,52/108)。有19例(38.78%,19/49)患者合并肺静脉受累;26例(53.06%,26/49)患者伴同侧胸腔积液。结论肺门型肿瘤肺梗死以咳嗽常见。肺门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检查时发现外周肺内楔形变、泡状实变、边缘征、不均质高代谢病灶时,有助于对肺门型肿瘤肺梗死的诊断。

  • 标签: 肺肿瘤 肺梗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