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F-FLT和18F-FDGPET/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诊断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拟接受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25例,在接受手术治疗前,首先展开双显像剂PET/CT检查,淋巴分期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18F-FLT和18F-FDGPET/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中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病理结果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共计18例,对比发现,18F-FDGPET/CT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与18F-F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可知,18F-FLT与18F-FDGPET/CT对食管癌区域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无差异,但特异性较高,值得关注。

  • 标签: 胸段食管癌 淋巴结分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对18F-FDG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和图像判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进行的PET/CT检查共620例。选取医师阅片时认为图像质量不佳,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病例图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因为护理工作影响图像判读的有21例,其中体表污染、血糖水平、活动过多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熟知诸项影响因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保障18F-FDGPET/CT的图像质量。

  • 标签: 护理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肿瘤 影响因素
  • 简介:2016年是泌尿外科医生值得纪念的年度,40年前,也就是1976年,世界上第一篇有关经皮肾手术的文章得以发表。经过40年的发展,经皮肾技术已十分完善,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泌尿外科医生的广泛认同,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UrologicalAssociation,AUA)、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AssociationOfUrology,EAU)和中国泌尿外科学会(ChineseUrologicalAssociation,CUA)均将其列为2cm以上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肾手术 P.D.F V.I.P 泌尿外科学会 泌尿外科医生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干扰miR-150表达对鼻咽癌细胞5-8F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脂质体将miR-150抑制剂转染5-8F,以无关序列抑制剂作为阴性对照。采用qRT-PCR技术验证miR-150抑制剂转染细胞中miR-150的表达水平;通过MTS法实验观察miR-150表达下调对5-8F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转染miR-150抑制剂的5-8F细胞中miR-150的表达量明显下调,并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表明转染miR-150抑制剂能显著降低5-8F细胞中miR-150的表达。转染miR-150抑制剂的5-8F细胞与对照细胞相比,增殖速度明显减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miR-150能促进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它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鼻咽癌 miR-150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y,PET/CT)在肝细胞肝癌术后AFP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肝细胞肝癌术后AFP升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F-FDGPET/CT全身显像探测有无复发或/和转移灶,并以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随访周期为9个月至14个月。结果18F-FDGPET/CT诊断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或/和转移25例,其中1例经针吸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腺瘤,1例经手术切除肺部结节证实为肺腺癌(第二原发癌);18F-FDGPET/CT诊断阴性5例,其中1例在随访第5个月时AFP较前升高,增强CT提示肝内多发转移灶,经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18F-FDGPET/CT诊断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或/和转移的灵敏度95.8%(23/24),特异性66.7%(4/6),阳性预测值92%(23/25),阴性预测值80%(4/5)。结论18F-FDGPET/CT全身显像能可靠地鉴别AFP升高的肝细胞肝癌术后患者有无转移或复发,准确探测复发和转移灶,改变治疗方案,联合AFP的动态变化过程,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肝细胞肝癌 AFP
  • 简介:目的研究F波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诊断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分为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各20例,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后神经F波,检测参数主要包括:F波传导速度(Fev)、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出现率(Fpresent)、F波最短潜伏期(Flmin)。结果在正中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对照组Flmin(20.17±1.80)ms、Flmean(22.28±1.15)、Fchd(2.75±1.03)显著低于无症状组Flmin(21.44±2.23)ms、Flmean(23.33±2.23)、Fchd(5.38±3.50),在Fpresent上,对照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胫后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对照组Flmean(45.28±1.15)、Flmin(43.17±1.80)、Fchd(3.75±1.03)显著低于无症状组Flmean(49.33±2.23)、Flmin(45.44±2.33)、Fchd(7.38±3.50),在Fpresent上,对照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有症状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诊断DPN方面,F波是较为敏感的指标,有利于发现亚临床病变。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 肌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PET/CT在肺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腺癌但CT、磁共振等检查不能提供明确诊断依据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表现为血清CEA指标不同程度升高,行全身双时相18F-FDG-PET/CT检查,并与患者手术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以及随访6个月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双时相18F-FDG-PET/CT检查在肺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0例疑似肺腺癌患者中发现核素异常浓聚35例,手术病理证实33例为肺腺癌,5例疑似患者无核素浓聚,随访调查结果显示1例患者为高分化肺腺癌,因而双时相18F-FDG-PET/CT检查对肺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7.16%(33/34),特异性为71.43%(5/7),准确性为92.50%(37/40),阳性预测值为94.29%(33/35),阴性预测值为80.00%(4/5)。结论双时相18F-FDG-PET/CT在肺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在早期肺腺癌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肺癌18F-FDG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一定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0例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其中腺癌89例、鳞癌21例。获取其PET图像的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SUVmin、SUVpeak、MTV、TLG,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转移部位。以此研究晚期肺癌18F-FDG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转移部位的关系。结果PET图像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SUVmin、SUVpeak、MTV、TLG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病理类型有相关性(P<0.05);MTV、TLG与肿瘤转移部位有相关性(P<0.05)。同时代谢参数在不同病理类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探究晚期肺癌18F-FDG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与各临床特征的关系,有利于对晚期肺癌原发灶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PET/CT 代谢参数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利用现有产前筛查资源,探讨孕中期母体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β-hCG)血清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孕中期母体血清学产前筛查的孕妇临床数据,通过病历资料与电话随访明确其妊娠并发症和结局。经排除子宫肌瘤、输卵管囊肿等其他合并症病例后,共186例在后期妊娠中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纳入研究,其中发生轻度子痫前期119例,发生重度子痫前期67例。另选择同期行产前筛查经随访确定为正常结局的孕妇,根据年龄和孕周相近原则(年龄相差1岁,孕周相差不超过1周)按1∶1随机匹配作为病例对照,收集两组孕妇产前筛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采用EmpowerStat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根据资料分布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子痫前期发病危险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正常孕妇组相比,后期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孕中期血清uE3(6.46±2.19vs7.13±2.30,P=0.002)显著降低;AFP和fβ-hCG则无统计差异。在调整年龄、孕周等其他因素后,血清uE3是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因素(uE3:OR=0.80,95%CI:0.70~0.91,P=0.0008),结论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在孕15~20周时血清uE3低于未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血清uE3是子痫前期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子痫前期 甲胎蛋白 游离雌三醇 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F-FDGPET/CT与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拟诊乳腺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均接受了18F-FDGPET/CT与MRI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本组34例患者中,确诊为恶性肿瘤者28例,良性肿瘤者6例,对比发现,18F-FDGPET/CT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MRI检查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PET/CT检查可对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结论临床诊断乳腺癌的过程中,18F-FDGPET/CT检查与MRI检查在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18F-FDGPET/CT检查可预测淋巴结转移,分期准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这一点MRI有所不知,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乳腺癌 核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显像 诊断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研究莪术醇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B16-F10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B16-F10细胞状态的影响;通过流式FITC-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通过间接荧光标记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通过罗丹明123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莪术醇处理B16-F10细胞24、48、72h,均可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的抑制细胞增殖;显微镜观察到莪术醇可以引起细胞形态变圆,漂浮等细胞死亡现象。12.5、25、50、100μg/ml莪术醇作用48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5±3.4)%、(35.1±2.8)%、(45.9±4.1)%、(60.5±1.9)%,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百分率分别为(6.9±1.8)%、(12.4±2.1)%、(20.9±3.1)%、(29.1±3.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百分比分别为(40±1.1)%、(33.7±4.2)%、(27.3±2.5)%、(17.9±2.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莪术醇可以抑制B16-F10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细胞内活性氧组分的产生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有关。

  • 标签: 莪术醇 小鼠皮肤黑色素瘤 凋亡 活性氧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过程中,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本医院接受诊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抽选20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患者100例,列为A组,有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患者100例,列为B组,同时选取正确的健康对照组100例。结果A组患者所有检测神经的MCV、SCV平均传导速度值与B组无明显差异,但均较对照组减慢,计算出之后,得到P<0.05,B组患者的胫后神经以及腓浅神经的MCV、SCV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慢,计算出之后,得到P<0.05,所以,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及B组患者正中神经及胫神经F波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异,但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神经传导速度以及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来说是一项敏感指标,可以用以显示某些亚临床病例。

  • 标签: 神经传导速度 F波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比较22F通道和16F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双J管反流人工肾积水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的49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16例行22F单通道(A组)、14例行22F单通道及双J管反流人工肾积水(B组)、12例行16F单通道(C组)、7例16F单通道及双J管反流人工肾积水(D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分析比较各组在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期结石取净率、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均成功进行经皮肾镜碎石。A与B组比较:A组通道建立时间明显长于B组[(7±2)minvs(3±1)min,P〈0.05],手术时间亦长于B组[(65±23)minvs(50±20)min,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术后发热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65±23)minvs(82±19)min,P〈0.05]。其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手术时间及通道建立时间方面C组明显长于D组[(82±19)minvs(71±17)min,(6±1)minvs(3±1)min,P均〈0.05]。结石清除率及出血方面无差异(P〉0.05)。B组与D组比较:手术时间缩短[(50±20)minvs(71±17)min,P〈0.05],通道建立时间、出血及结石清除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2F通道结合双J管反流人工肾积水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传统微通道手术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及通道建立时间、安全、实用可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 经皮 双J管
  • 简介:肺癌患者治疗前的预后评估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18F-FDGPET/CT作为分子影像检查手段,能有效地反映患者的肿瘤代谢负荷,其中全身肿瘤代谢体积(whole-bodymetabolictumorvolume,MTVwb)及全身病灶总糖酵解值(whole-bodytotallesionglycolysis,TLGwb)作为全身肿瘤代谢负荷参数,在评价预后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肿瘤代谢体积 病灶总糖酵解值 预后评估
  • 简介: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2%。50%以上的肾癌患者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多已进入中晚期,而且约1/3的患者已有转移。转移后肾癌患者预后尤其不佳,5年生存率仅有10%。为了明确肾癌侵袭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我们对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renalcaicinoma,ccRCC)患者样本进行了基因芯片筛选,发现一种在人类很多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肿瘤抑制因子——KLF6,其在原发性转移性CCRCC中表达下调。

  • 标签: 癌细胞转移 肾透明细胞癌 KLF6 肾癌 转录抑制 E2F1
  • 简介:目的:探讨18F标记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亲和体探针在HER2过表达胃癌中的示踪作用。方法化学合成制备C末端含半胱氨酸的抗HER2亲和体ZHER2瞷342,通过双功能螯合剂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的马来酰亚胺衍生物(NOTA-MAL)与巯基的加成反应合成NOTA-MAL-Cys59-ZHER2:342偶联物(简称偶联物),经18FAl一步法定位标记制得新型HER2靶向分子探针18FAl-NOTA-MAL-Cys59ZHER2瞷342(简称探针),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质量控制。构建NODSCID鼠HER2高表达胃癌NCIN87移植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摄取、阻断、竞争结合实验和模型鼠microPET显像以评价探针的靶向能力。结果18F标记探针放化纯度>95%。细胞结合实验显示HER2过表达NCIN87细胞对18F标记亲和体的摄取速度快,孵育15min后接近摄取高峰,约(7.48±0.49)%ID。阻断HER2后,细胞对标记物的摄取水平显著下降,15min为(0.85±0.09)%ID(P<0.05),说明NCIN87对亲和体的摄取是通过HER2所特异性介导的。细胞竞争结合实验测得IC50为9.4nM,说明探针与HER2结合亲和力高。NODSCID鼠microPET显像肿瘤摄取高,30min为(7.22±0.24)%ID/g。阻断组microPET显像肿瘤摄取显著降低,1h为(2.56±0.11)%ID/g(P<0.05)。探针主要经肾脏排泄。结论新型探针标记方便,对HER2过表达胃癌靶向能力强。

  • 标签: 胃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目的:针对临床怀疑卵巢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患者,比较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及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探测卵巢癌复发及转移的效能,探讨两者关系,以发现最优化的检测手段。方法:157例卵巢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均进行CA125及PET/CT检查,两者时间间隔少于7d。结果:PET/CT显像阳性97例,阴性60例,两组的CA125值分别为(188.61±202.70)U/mL、(32.49±67.61)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卵巢癌分期,Ⅱ期患者16例、Ⅲ期33例、Ⅳ期48例,CA125分别为(155.73±174.23)U/mL、(181.01±211.70)U/mL、(204.80±207.48)U/mL,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分别为8.45±4.18、8.79±3.55、9.32±4.33,3组之间CA125和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25与SUVmax之间存在低度相关(r=0.203,P=0.046)。CA125预测PET/CT显像阳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最佳切点值为19.07U/mL,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71(0.8100.931),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81.7%,阳性预测值为86.1%,阴性预测值为85.7%。结论:血清CA125与PET/CT显像检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对CA125≥19.07U/mL的卵巢癌术后患者,PET/CT尤为适用。

  • 标签: 卵巢肿瘤 复发 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糖类抗原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