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论及中国山水的重要美学问题,肯定了“真”的存在形式,是中国山水的精神上所处的重要地位,从《笔法记》中可见“度物象而取其真”是主体思维活动反映在绘画上的文质之神态与自然客体之形态的气质特征,艺术上“真”之本原首选是主体审美感受上的“真我”,其次是艺术本体在创造过程中主动的觉醒状态,这种颇具现实意义的绘画审美意识在中国山水史上突出了形貌与神采的形而上意义。

  • 标签: 中国 山水画 《笔法记》 艺术本体 形而上意义
  • 简介:绘画作品中的意境,是作品的灵魂。中国山水是中国画的传统形式,历来讲究景与情的有机结合。画家借景抒情,情由景生。中国山水的意境需要画作者凝情聚感,笔墨外显,虚实结合。意境产生于画家的创造,完成丰富于欣赏者的想象,构成了绘画作品最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意境 交融
  • 简介:山水所描绘的直接对象就是自然山川,但从山水滥觞之时,其目的就不是为了表现山川结构和造化之美,而是要通过山水阐幽发微、畅神明志、体悟大道。因此,山水中的写生,承载着澄怀观道的目的。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沉浸于山水,尤喜于写生中揣摩绘画之道,曾求学于北京画院王文芳、中央美术学院王镛等先生门下,体悟中国画传承之法门。二十余年来,笔者在山水写生过程中反复探求,并对山水背后的文脉进行了系统思辨,以期将传统文化的精粹熔铸于笔端,实现艺术之境的澄明与通达。

  • 标签: 山水画 文脉 20世纪80年代 中央美术学院 山水写生 传统文化
  • 简介:绘画构图很注重近、中、远的层次关系。一般情况下多以中景为主要对象,其它则第次淡化。主体画面无论在地位、墨色、内容刻划上皆为重点表现者,若非主题一定得让位,更不能与主题相抢。阴阳虚实的关系要绝对明确。

  • 标签: 山水画 技法 写生 绘画构图 层次关系 主要对象
  • 简介:1981年生于哈尔滨。2012年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现代管理大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标签: 山水画 天津美术学院 井冈山大学 欣赏 王健 协会会员
  • 简介:摘 要:写意观是中国山水的精髓所在,它受中国传统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并一直指引着中国山水的发展,在元代山水的发展期,以文人写意观念介入到中国山水的创作当中,追求画外之意,直抒胸臆,使山水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起来,为明清山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山水画 写意观 元代 文人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北派山水,是在中国北方山水的自然结构中从人文地理学的意义上生成的,它的建构是中华民族的哲学理念与文化精神在起着举足轻重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它的形式成立之后,无论是在理论建树上还是在实践历程上,都为中国文化精神、中国人的文化心态的建构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美学贡献 意义 北派 中国文化精神 生态
  • 简介:画家于志学,他出生于我国东北,长大于北国,他是雪乡的主人,作为一个冰雪画家,他是得天独厚。但是这还仅仅是客观条件还必须具有画家自己的决心与要求。1980年他在“笔记”中写道:“我要在大自然中,陶冶我的思想,锻炼我的技巧,丰富我的幻觉,纯正我的感情。”

  • 标签: 于志学 山水画 绘画题材 艺术风格
  • 简介:摘要国画山水画家在完成一幅国画山水以后,还要在画面上题款、铃印(盖章),这样,这幅国画山水作品才算最后完成。题款,包括诗文和书法两种艺术,合起来就是诗、书、、印四种艺术,它们各有其特点,互相配合,形成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所以题款与铃印不能不讲究。

  • 标签: 国画山水画题款铃印
  • 简介:意境是山水的灵魂,它是那种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世界实相和人生真谛的艺术化境,也就是说意境产生自意象而又超越于意象,旨在追求"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的韵致,最终是心灵的反映。作为一位青年山水家,刘明有着对"意境"的仔细体味和把握,善于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构造他梦幻般的山水世界,他极为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将宇宙、山川、太空等作为作品的表现题材,追求古朴清新、雅意天成的笔墨形式,并带有明显地经过心灵调节之后的和谐。

  • 标签: 象外之象 笔墨形式 山水画家 山水画创作 虚实结合 山水画艺术
  • 简介:一、古典情结山水在中国绘画史上源远流长,但在宋元之前,具有“汉唐雄风”的气势壮观的大山水意象,或是金碧辉煌的皇家气派的山水意象一直雄踞画坛。一些表现文人个人性灵的“平淡天真”的山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至北宋晚期,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人提倡的文人画出现,山水才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品貌,文人山水由对自然的描摹演化为一种表现自我意识的载体,山水格局由此完成了从“造化山水”到“心中丘壑”的转变,然而在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流于一种程式化的表现。

  • 标签: 传统山水画 世界 陈平 山水意象 中国绘画史 文人山水画
  • 简介:摘 要:八大山人是我国古代画家中的巨匠。其山水虽有倪瓒的影子,有黄公望的风格,有董其昌的特点,有米芾的天趣,但八大山人师古不泥古,广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在构图、造型、意境方面有着众多的创新之处。至言至简的八大山人绘画风格非常适合儿童山水入门。如何把八大山人的山水转化为儿童山水课程资源,怎样学习八大山人的山水使儿童山水创作具有可操作性,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笔者有感于进行儿童山水教学的经历,对八大山人的山水资源引入儿童山水创作课程进行了实践,使学生的学习山水过程变得简单明了、生动有趣。以期能对我们更好地认识八大山人的山水、对儿童山水创作有所裨益。

  • 标签: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 儿童山水画 创作 启发
  • 简介: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是美术界的饕餮盛宴,它反映出全国美术创作的基本面貌。就本届展览中的山水面貌而言,书卷味淡了、书写性有弱化的趋势,令人担忧山水未来的发展态势。本文是观展后的有感而发,剖析了影响本届山水水平面貌的一些原因,抛砖引玉,旨在找准未来的创作方向和提升日后的创作水平。

  • 标签: 山水画 书写性 评价标准
  • 简介:中国的山水与西方的风景山水和自然美作为创作对象,在生成和培养人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理解自然美的本质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山水作为自然美的升华,在艺术美中很富有代表性。可以说,中国的山水山水诗,像西方的风景与咏物抒情诗一样,是我们理解人和自然的审美关系及其自然向人类生成为审美对象的关键所在。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虽然乔尔乔纳的《田园合奏》、

  • 标签: 山水画作品 风景画 合奏 自然美 感受 形式美
  • 简介:南朝宋宗炳(375-443)所著《山水序》是中国美术史中最早、最系统的山水理论著述。这部文献很好地揭示了画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然美,也就是心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的精神属性也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即肯定了客观自然美的存在作为先觉条件对山水家创作的重要影响。而山水家的主观创造又高于自然美,强调了艺术创作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 标签: 《画山水序》 中国山水画 宗炳 自然观 山水画家 创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