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革兰氏阳性(gram-positive,G+)球菌是医院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现,使得对于原来用于治疗该类细菌的抗生素耐药,在临床已受到广泛关注。

  • 标签: 革兰氏阳性球菌 三态论治 中医证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对患者中医积分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积分、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积分低于参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 支气管哮喘 中医证候积分 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运用莲蓣消瘿汤联合中药透药法外治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9.06-2020.06的80例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并按照1:1的比例,将患者均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老年慢性肺气肿患者联合运用养阴清肺汤和多索茶碱治疗对肺功能指标及中医积分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共计60例,筛选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为同期入院的老年慢性肺气肿患者,经双模拟法划分为2个小组,参照组治疗中使用多索茶碱,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养阴清肺汤,对比疗效差异。结果 4周后实验组老年患者PEF、FEV1/FVC、FEV1水平比参照组高(P<0.05),咳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积分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老年慢性肺气肿患者在多索茶碱治疗基础上合用养阴清肺汤,能够更好的提升肺功能、减轻症状,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养阴清肺汤 多索茶碱 老年慢性肺气肿 肺功能 中医证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中风后呃逆患者应用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治疗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期间惠州市中医医院中风住院发生呃逆患者80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常规组(给予胃复安双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组(使用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呃逆治愈有效率、呃逆的好转率。结果:观察组整体患者呃逆治愈有效率、呃逆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风后呃逆 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 治疗
  • 简介:摘要通过对64例糖尿病并血脂异常与600例血脂异常的人群中医侯研究,发现二者虚所占比例均较高,且前者虚证明显高于后者,同时发现,前者中医确定侯明显高于后者。糖尿病直接影响了血脂异常中医侯特别是虚的形成,治疗糖尿病并血脂异常应在关注血脂异常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糖尿病的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并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建议应以补虚为主。

  • 标签: 血脂异常 糖尿病 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辨证穴位埋线在慢性肾炎治疗中对中医症候的影响效果,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理。方法将辨证为脾肾气虚的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对证取穴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中医症方面的短期和长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辨证穴位埋线对慢性肾炎中医症候的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肾炎 辨证论治 穴位埋线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中医临床实验指标的计量诊断。方法通过血脂、脉图、舌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心功能以及面部血流容积图等各种方法对36例心阴亏虚、30例心阳亏虚、58例心血瘀阻症、37例寒凝心脉、36例心气亏虚、32例气滞心脉、43例痰阻心脉患者以及66例健康人进行临床实验测量,所有测定结果、数据资料的统计检验、判别分析都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来进行研究分析,然后筛选判别指标,构建各个型的判别函数(Fisher);最后对各型函数的判别效果进行评价检验。结果从各类实验测定的32项指标中选出了外周阻力系数、动脉顺应性、快速充盈系数、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管硬度系数、舌微血流速度、三酰甘油等八项,构建了冠心病七类症候的判别函数(Fisher)。本次判别函数的前瞻性检验总符合率达到了86.25%,回代符合率则更是达到了93.2%。结论此次所构建的函数可以较为正确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冠心病七类症候,所入选的各项指标对冠心病症候的深入研究有非常大的启示。

  • 标签: 冠心病 中医症候 实验指标 计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算中医演变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36例脑梗塞患者,在风、癖、火、痰、阴虚、气虚六个基本症候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研究,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价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单证分布情况,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ESS评分情况,干预后优于干预前(P<0.05)。结果对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着队形护理干预,有助于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超早期静脉溶栓 中医证候演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药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对中医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5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为对象,对如上病患进行艾药结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中医程度。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较,各项中医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使用艾药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中医,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艾药结合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中医证候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中医规律,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预先设计的量表,对161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慢性咳嗽的症状、舌脉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主要因子,结合中医学给予解释。结果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4.393%,结合中医学进行判断,可归纳为类风盛挛急、类肺阴亏虚、类肝火犯肺、类风寒袭肺、类痰湿蕴肺、类燥邪伤肺及类痰热壅肺。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的多元统计方法对慢性咳嗽的主要因子的提取结果与专家共识意见基本相同,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咳嗽 中医证候学 因子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不同中医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07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中医型分类,观察中医型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心虚胆怯型心悸与年龄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各类型心悸与性别无关,心虚胆怯与心脾两虚型多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程越长,心悸虚越多,而在心悸实证中,病程越长心脉瘀阻越多,痰火扰心型随病程延长而减少。结论随着疾病的变化,中医型由实证转换到虚时,病情逐渐加重,代表心率变异性的指标亦发生改变,这说明HRV时域指标的水平与中医型具有相关性,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型主要为气阴两虚、其次为痰瘀互结;阴阳两虚病情最为严重,气滞血瘀最轻。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中医证候 HRV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对中医症候的改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8例眩晕患者通过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药加味苓桂术甘汤,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疗效高于对照组(92.31% vs 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加味苓桂术甘汤 眩晕 中医症候 疗效 常规西药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的中医特征,为中医药治疗提供辨证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的男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影像学及生物化学检查,根据肝豆状核变性及男性生殖损害诊断标准,分为生殖损害组及无生殖损害组,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调查进行评分。分析评价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的中医特征。结果: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组的中医要素组成主要为痰湿、火热、气郁、血瘀、气虚、血虚、肾阴虚、肾阳虚、阳亢、肝阴虚、脾阳虚;随着生殖损害的发生及发展,肝豆状核变性也变得越加复杂。结论: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的中医病因以肾虚(肾阴虚,肾阳虚)、痰湿、血瘀为主,通过对其中医调查为中药治疗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损害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生殖损害 男性 中医证候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索IgA肾病的中医分布规律。方法:收集1999年4月-2006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且均经肾穿刺确诊为IgA。肾病的慢性迁延期患者467例资料,中医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睥肾气虚、睥肾阳虚四型。结果:在467例慢性迁延期患者中,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多,肝肾阴虚居第二位,而睥肾阳虚所占比例最少。结论:IgA肾病慢性迁延期以气阴两虚居多,益气滋肾法为IgA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IGA肾病 慢性迁延期 中医证候
  • 简介:目的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中医学特征与转归,为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IPFI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详细采集的104例IPFI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判断其确诊时的中医,并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IPFI多发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2)中医症状表现为咳嗽,痰色白,痰液黏稠或呈拉丝状,咯痰不易,喘息,胸闷,咽干,口渴,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纳呆,寐差,便秘,小便短赤等。舌象以舌红,舌苔黄腻、少苔或无苔为主。脉象以弦、滑、细、数为主。(3)IPFI的分布以痰热壅肺和气阴两虚为主。分布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4)IPFI的转归与分布具有相关性,热陷心包的预后最差。结论IPFI具有其独特的学特征,其转归与确诊时的中医型相关;在病原学证据尚不足阶段通过详辨其特征,综合施治IPFI,有望提高疗效。

  • 标签: 肺部感染 真菌 中医 证候 转归
  • 简介: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医学分布情况。方法:样本选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总结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探究其中医学分布情况。结果:6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主要中医型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不同透析时间患者兼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医型以肺脾气血、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并伴有多种兼,临床可依据患者中医型及兼选择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案。

  • 标签: 血液透析 慢性肾衰竭 中医证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