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以I、II型为高发。探讨I、II型骨质疏松症与素辨证法的相关性,推动中医辨证法的返本与开新。方法按照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将随机选取的100例I、II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素辨证法的临床观察,探索病位、病性素与I、II型骨质疏松症,以及患者疼痛程度与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位在肾者人数最多,占I型中总人数的59%;其次是脾,占50%;再次是肝,占41%。II型骨质疏松症中病位在肾者最多,占II型总人数的75%;其次是肝,占46%;再次是脾,占32%。I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素例数分级阴虚>阳虚>寒或痰或湿>血瘀>气滞。II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素例数分级阳虚>气滞>阴虚>血瘀>寒或痰或湿。疼痛程度是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在阳虚、寒痰湿中痛势尚可。结论根据素辨证排列组合,I型骨质疏松症以肾阴虚、脾肾阳虚更常见。II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阴阳两虚、肝气郁滞等为多发。骨质疏松症疼痛程度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说明了I、II型骨质疏松症与素辨证法有很强的相关性,将二者结合为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为部分揭示素辨证法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中医药 证素辨证法 骨质疏松症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I 型 ) 、老年骨质疏松症 (II 型 ) 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以 I 、 II 型为高发。探讨 I 、 II 型骨质疏松症与素辨证法的相关性,推动中医辨证法的返本与开新。方法按照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将随机选取的 100 例 I 、 II 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素辨证法的临床观察,探索病位、病性素与 I 、 II 型骨质疏松症,以及患者疼痛程度与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 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位在肾者人数最多,占 I 型中总人数的 59%; 其次是脾,占 50%; 再次是肝,占 41% 。 II 型骨质疏松症中病位在肾者最多,占 II 型总人数的 75%; 其次是肝,占 46%; 再次是脾,占 32% 。 I 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素例数分级 : 阴虚>阳虚>寒或痰或湿>血瘀>气滞。 II 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素例数分级 : 阳虚>气滞>阴虚>血瘀>寒或痰或湿。疼痛程度是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在阳虚、寒痰湿中痛势尚可。结论根据素辨证排列组合, I 型骨质疏松症以肾阴虚、脾肾阳虚更常见。 II 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阴阳两虚、肝气郁滞等为多发。骨质疏松症疼痛程度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说明了 I 、 II 型骨质疏松症与素辨证法有很强的相关性,将二者结合为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为部分揭示素辨证法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中医药 证素辨证法 骨质疏松症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君子汤用于脾胃气虚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中医内科接受治疗的脾胃气虚患者128例进行对比探究,基于不同干预方式完成对入选患者的分组处理,常规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应用中医四君子汤治疗方式。以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进行对比探究。结果:通过不同方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在入选时症状积分相差不大,P>0.05;在不同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中四君子汤可以有效应用于脾胃气虚患者,不仅症状控制效果突出,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整体预后效果更加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四君子汤 中医内科疾病 脾胃气虚证 疗效
  • 简介:摘要:“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与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并统称为眩晕。该论文通过整理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针灸治疗痰湿阻络型眩晕患者的临经验,分析该类眩晕疾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理法方药,针灸疗法。运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梁敏辉老师的学术思想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及针灸扶正祛邪之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中包含的中医思想。同时查阅相关记载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治疗该类眩晕患者提供共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疾病本质出发,力求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 标签: 眩晕 学术思想 针刺
  • 简介:摘要:近期通过广泛、认真地查阅相关的文献,研究分析不寐病固然有多种多样的致病机理,但基本上都是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息息相关,针对此类病组织救治也主要围绕调节促进人体五脏的功能作为基本的考虑,帮助促进气血中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这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比较少,病情的复发概率也较低;在现代医学技术上,针对此类疾病主要是通过口服相关的镇静催眠功能的药物组织治疗,如果病人长期进行服用,容易形成一种宿醉的状态,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白天的正常生活,而且病人对药物的依赖性非常强,严重的还可能对病人的肾脏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采用中医的方法对不寐病进行治疗就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 标签: 中医不寐 五脏论治 因机证治
  • 简介:摘要:近期通过广泛、认真地查阅相关的文献,研究分析不寐病固然有多种多样的致病机理,但基本上都是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息息相关,针对此类病组织救治也主要围绕调节促进人体五脏的功能作为基本的考虑,帮助促进气血中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这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比较少,病情的复发概率也较低;在现代医学技术上,针对此类疾病主要是通过口服相关的镇静催眠功能的药物组织治疗,如果病人长期进行服用,容易形成一种宿醉的状态,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白天的正常生活,而且病人对药物的依赖性非常强,严重的还可能对病人的肾脏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采用中医的方法对不寐病进行治疗就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 标签: 中医不寐 五脏论治 因机证治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病中医结合诊疗的效果。方法:抽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足病患者,双盲法划入常规组与研究组(n=37)。常规组予以常规西药诊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结合诊疗的方式,对比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病症恢复率是97.3%,常规组患者的病症恢复率是81.08%,差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肤色恢复时间及肿胀消失时间均相对较短,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病中医结合诊疗的效果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足病 中医病证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脾胃虚寒患者中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患者中抽选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1],HP)感染根除率与中医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07月资阳市中医医院接受四联疗法治疗的400例HP感染患者,停药1个月后复查 C-尿素呼气试验,据此分为根除失败组(101例)、[2]根除成功组(299例)。比较两组中不同中医型对HP根除率的影响。结果[3]  400例HP感染患者总体HP根除率为74.75%;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肝气犯胃、胃阴亏虚、胃络淤血证、寒热夹杂、脾胃虚寒HP根除率分别为91.60%、88.64%、83.64%、82.05%、75.00%、41.86%、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热夹杂、脾胃虚寒HP根除率明显低于其他型(P<0.05)。结论 HP感染根除率与其中医型有关,其中尤以脾胃虚寒、寒热夹杂HP根除率较低。

  • 标签: []  幽门螺旋杆菌 根除率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型在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研究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法,将患者按照中医型进行分类,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危险因素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描述了中医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与中医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研究期间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型分布如下:阳虚质占34%、阴虚质占27%、气虚质占18%、血瘀质占15%、痰湿质占6%。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高体重指数(BMI)、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家族遗传因素与不同中医型的发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阳虚质和阴虚质是最常见的中医型。高龄、高BMI、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家族遗传因素与不同的中医型有关。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白斑。在中医理论中,白癜风被认为是由于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肌肤失养所致。中医对白癜风的辨证施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将白癜风分为不同的型,如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等。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应用皮肤CT观察白癜风不同中医型的临床表现。

  • 标签: 皮肤CT 白癜风 不同中医证型 临床观察
  • 简介:考虑二重积分Df(x,y)dxdy的计算问题,一般的算法是把二重积分Df(x,y)dxdy化成累次积分∫badx∫y2(x)y1(x)f(x,y)dy(或∫dcdy∫x2(y)x1(y)f(x,y)dx)。在一定条件下,给出了用分部积分法计算二重积分

  • 标签: 分部积分 计算 二重积分
  • 简介:摘要:近几年社会内卷现象日益严重,随着各类与高数有关考试考试难度变大,定积分的证明也是这几类考试中“常客”此类题目立足于高数基础而又构思巧妙关联性强大,往往得分不甚理想。笔者试图找到一类这种问题证明的通法,使得这类问题从本质上得以顺利解决,这类问题往往依赖于两个基本的定积分定理。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分部积分法的再探讨,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性,总结出一种简便方法,从而简化几类特殊不定积分的计算过程。

  • 标签: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矩阵积分法
  • 简介:研究了一致网格剖分下矩形单元的Gauss数值积分和三角形单元的Hammer数值积分;再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偏微分方程,且通过非奇异问题和奇异问题的数值算例观察解的l2范数误差;进而研究单元数值积分对有限元解的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有效且经济的数值积分方案。

  • 标签: 有限元方法 GAUSS积分 Hammer积分 求积点
  • 简介:摘要:小学体育课堂的管理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部分,体育课堂管理上的好坏与有效性不仅仅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同时也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在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管理仍然主要停留在控制层面,没有科学有效的小学体育课堂管理体制。

  • 标签: 积分制 小学体育 体育课堂
  • 作者: 冯贞贞 谢洋 春柳 李建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郑州 4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分布及特征,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2月24日前公开发表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及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Lantern 5.0和SPSS 20.0软件,运用隐结构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及其相关症状的频次及构成比,分析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及症状特征。结果纳入诊疗方案及相关文献42篇,包括212条记录。基于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隐变量;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对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最终得到14个隐变量,综合聚类为7个,包括邪热犯肺、内闭外脱、湿热蕴肺、气阴两虚、疫毒闭肺、寒湿郁肺、肺脾气虚。对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14个公因子;提取每个因子中因子载荷系数≥0.3的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意义的症状组合,并根据每个症状组合推断出6个潜在,分别为疫毒闭肺、邪热犯肺、气阴两虚、内闭外脱、寒湿郁肺、湿热蕴肺。对证频数的描述显示,纳入文献涉及25个,其中构成比≥5%的有内闭外脱(14.62%)、疫毒闭肺(13.68%)、湿热蕴肺(12.74%)、肺脾气虚(10.85%)、寒湿郁肺(8.50%)、气阴两虚(8.50%)、邪热犯肺(8.02%)、湿遏肺卫(5.66%);涉及症状87个,累计频次2 838次,包括苔腻(5.25%)、发热(4.83%)、舌红(4.37%)、脉数(3.74%)、乏力(3.46%)等。根据以上结果总结出新冠肺炎常见证及其主要症状分别为:① 邪热犯肺:发热、咳嗽、咽干、头痛、周身酸楚、大便秘结等;② 寒湿郁肺:恶寒、周身酸楚、呕恶、脘腹胀满、便溏等;③ 湿热蕴肺:咳嗽、痰黏难咯、纳呆、渴不欲饮、大便秘结等;④ 疫毒闭肺:发热、咳嗽、痰黄、喘促、憋气、口唇青紫等;⑤ 内闭外脱:神昏、烦躁、憋气、汗出肢冷、口唇青紫等;⑥ 气阴两虚:干咳、自汗、乏力、口干渴、手足心热、便溏等;⑦ 肺脾气虚:咳嗽、喘息、自汗、乏力、呕恶、便溏等。结论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有邪热犯肺、寒湿郁肺、湿热蕴肺、疫毒闭肺、内闭外脱、气阴两虚及肺脾气虚等,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隐结构 系统聚类分析 中医常见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失眠患者使用安眠汤的效果。方法  从2023年3月-2024年3月的失眠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双盲法分为A组(31例,常规治疗)和B组(31例,常规治疗+安眠汤),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优于A组(P<0.05)。结论  失眠患者使用安眠汤能更好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 标签: 安眠汤方剂 失眠 中医症候积分 治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