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中医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并出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共98例,将患者依据动脉硬化的评分等级不同划分为4组,分别对比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等多项指标,研究其同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同时研究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同中医的相关性。结果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类型,发生频次最高的三类类型分别为血淤、痰、阴虚阳亢,患者在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多项指标的对比当中,对比结果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致使患者出现高危状况的主要因素,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产生同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同中医的相关性研究当中其主要病发证为血淤与痰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硬化斑块 中医证候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级与其中医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将412例糖尿病患者按照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观察患者中医要素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要素与DR分级之间的关系。比较气虚、燥热、血瘀、肝虚、阴虚、气郁证、阳虚、脾气虚、痰湿、肾虚在DR各级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出现较多的前10个中医要素为气虚、燥热、血瘀、肝虚、阴虚、气郁证、阳虚、脾气虚、痰湿、肾虚。气虚、燥热、血瘀、气郁证、脾气虚在DR各级之间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虚、阴虚、阳虚、痰湿、肾虚在DR各级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2级、3级、4级、5级(P〈0.005)。阴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5级(P〈0.005)。阳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3级低于4级、5级(P〈0.005)。痰湿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肾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结论DR患者中气虚、燥热、血瘀、肝虚、阴虚证出现较多,其中肝虚在中晚期较重,阴虚晚期较重,气虚伴随疾病整个过程;气郁证、阳虚、脾气虚、痰湿、肾虚证出现略少,但阳虚、痰湿和肾虚晚期明显加重。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关因素 中医证候要素
  • 简介:摘要为探讨RA患者中医症候和临床特征,为疾病开展针对性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对2018年7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273例RA患者进行研究,进行辨证分型确定中医类型,比较不同症候患者ESR、CRP、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ntibody,CCP)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不不同中医的RA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ESR、CRP、RF、CC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RA患者的性别、病程对中医影响明显,不同中医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RA 中医证候 临床特征 RA活动度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2014年北京地区冬季甲型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中医学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北京地区2014年11月23日至30日收集的151例甲型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其中医学资料,总结中医分布规律。结果2014年甲型流感患者就诊时症状以中高度发热、咳嗽、乏力等症常见,以表寒里热为主,占36.4%,而既往有基础病者表寒里热比例高达55.0%。分布其次为风热犯表、邪热郁肺,分别占23.8%、23.2%,风寒束表较少见,仅占6.6%。其中风寒束表、表寒里热更易兼夹湿邪,分别占80.0%、54.5%。发病24小时内就诊的患者上述四均可见,以表寒里热为主,随着病程发展,邪热郁肺比例渐增,其它比例减少。结论北京地区2014年冬季甲型流感初起表突出,以表寒里热为主,既往有基础病者多见,可能与素体因素有关。流感有表寒证者易兼夹湿邪。流感邪气在表时间短暂,随着病程发展,邪热郁肺多见。

  • 标签: 甲型流感 中医证候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中医症候,为临床治疗提供研究材料,完善治疗方法,改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风病中医症候量表和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统计患者的型和症候叠加情况,观察症候的分布情况。结果患者的型中,风所占的比例最多,其次是痰频率较高,然后是火,发生频率最低的型为气虚;症候的分布情况为三组合发生的情况最多,火、痰和风的组合例数为27例;风、气虚和痰症的组合例数有15例,阴虚阳亢、痰和风的组合例数有12例。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基本型是风,也是患者在患病初期的最主要的症候,随着疾病的发展,风证出现的频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淤血和痰是造成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症候,火是促进疾病严重化发展原因。疾病发展的机理为痰浊与瘀血相互搏结,其一直存在本虚标实的症状。

  • 标签: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 急性期 中医症候
  • 简介:目的探讨血脂异常患者中医分型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关系。方法将155例血脂异常患者根据中医候诊断标准分为痰浊阻遏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气滞血瘀组。另外收集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血脂异常患者中医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各组TC,TG,HDL-C,LDL-C;比较各组GGT;分析血脂异常患者GGT与TC,TG,HDL-C,LDL-C的相关性。结果155例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浊阻遏40例(25.8%),气滞血瘀39例(25.2%),脾肾阳虚36例(23.2%),肝肾阴虚21例(13.5%),阴虚阳亢19例(12.3%)。各组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痰浊阻遏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较阴虚阳亢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组TG最高,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与痰浊阻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气滞血瘀组较阴虚阳亢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组较脾肾阳虚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GT与TG呈正相关(r=0.224,P〈0.05)。GGT与HDL-C呈负相关(r=-0.167,P〈0.05)。结论�

  • 标签: 血脂异常 Γ-谷氨酰转肽酶 中医证型
  • 作者: 石英杰 黄雯 赵攀 刘成源 李宗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18级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700,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科教处,北京 10004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服务中心,北京 100027,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的分类及名称组成要素的多层次表示方法,实现计算机对中医名称的批量处理,从而应用于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素辨证、要素学说,对证要素进行更细粒度的拆分,提出层次划分方法和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并通过对妇科月经病、不孕症的中医名称进行人工分析,以验证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的合理性。基于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运用基于模式匹配的模式抽取方法,形成计算机批量处理要素的提取方法,并通过对《中医临床诊疗术语部分》名称的批量处理,验证计算机批量处理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名称组成要素划分为病位要素、病性要素(包括基本物质、病因、病理状态)、连接词的两层五类的结构,基于此构建出拆分流程。月经病、不孕症中医名称的人工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名称均可被拆分为1个或多个病位要素、病性要素、连接词。通过计算机批量处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部分》分类结果显示,计算机批量处理的准确率为71.4%。结论构建的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为计算机大批量处理数据提供了理论框架,并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率,为辨证模型训练数据集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医辨证推理模型提供支撑,可应用于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

  • 标签: 中医病因证候 证候要素 诊断,计算机辅助 月经病 不孕症 自然语言处理
  • 简介: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有不同的中医病理及特征。儿童多动-冲动型多表现为痰火扰心;注意缺陷型多表现为心脾两虚;混合型多表现为脾虚痰蒙,心肝火旺;智力障碍者多见肾虚脑亏。认识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病理特征,对中医药规范治疗该病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医病理 证候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中医分布。方法选取1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80例月经规律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多方面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a=0.05显著性水准引入回归模型后得到体质量指数、青春期体型、糖尿病家族史、与家人相处心情是导致发病的重要相关因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与家人相处心情差引发多囊卵巢综合征;教育程度高、睡眠差、月经失调家族史是肾虚症类的发作因素;而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大、青春期体形大等是痰湿型发作的危险因素;睡眠差、月经失调家族史、与家人相处心情差为郁火型发作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相关因素 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为探讨 RA 患者中医症候和临床特征,为疾病开展针对性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对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 我院 273 例 RA 患者进行研究,进行辨证分型确定中医类型,比较不同症候患者 ESR 、 CRP 、 RF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病况的临床分型和中医表现分析。方法:实验起止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7月,就此阶段挑选需在我院接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患者共计100名。将对象按照病理状况得出中医辨证结果,以临床分型为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统计中发现分型脾肾两虚对象40例、气阴两虚对象15例、肝火旺盛对象30例、气滞痰凝对象8例、心肝阴虚征对象7例。此些分型症状者的表现中颈前肿大、食欲减弱、心悸发慌、减轻体重指标间差异性明显,可作为条件分析。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的临床机体病理表现明显,可以通过疾病的临床分型结果从而辩证治疗,中医的结果可作为对症治疗开展基础,故而临床研究价值高。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临床分型 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蒙医药与针灸推拿联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积分、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常规推拿治疗的41例患者定为对照组,应用蒙医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的41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蒙医积分、VAS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蒙医积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蒙医药 针灸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证候积分 VAS评分 影响
  • 简介:规范化是学科成熟的标志,是辨证的核心,也是体现疗效的关键,因此,规范化是建立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基石,也是探索和建立现代中医方法学的前提。虽然规范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尚未达到"统一标准"的基本目标。系统具有动态时空、多维界面、内实外虚的特性,似乎复杂性成为"统一标准"的障碍,其实不然。国学和中医化繁为简、大而无外的思维方法对复杂性的处理具有针对性,形象-抽象-具象的非线性逻辑思维方法与西学复杂系统的科学方法并不冲突。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认可、西医也认可的共识指向是当下学科发展的基石。显然复杂系统研究方法的引入是对证规范化研究的有益探索,那么对证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才是引入复杂系统研究方法的最大启发。本文提出规范化的研究理应在重新审视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探索在中医药学原创思维启发下的方法学。

  • 标签: 中医 证候 规范化 原创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养肝化瘀颗粒运用于正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中对其中医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属正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养肝化瘀颗粒,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后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与中医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AST、ALT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TBIL、ALB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治疗24周后中医积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差距(P<0.05)。结论养肝化瘀颗粒运用于正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中,能有效减轻患者肝脏炎症损伤,改善肝功能情况,降低中医积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养肝化瘀颗粒 正虚血瘀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时机针刺组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中医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例纳入经前针刺组,另40例纳入即刻针刺组,比较两组患者针刺前后的中医评分。结果治疗前,经前针刺组和即刻针刺组的中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前针刺组和即刻针刺组的中医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经前针刺组优于即刻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介入时机针刺组穴均能够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但与即刻针刺治疗相比,经前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降低了中医症候评分,疗效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介入时机 针刺 原发性痛经 中医症候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与胃黏膜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鹤壁市中医院经内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3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病理检查明确其胃黏膜病理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辩证分型判定,观察分析中医症候分布规律,分析患者中医症候分布与胃黏膜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78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胃黏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肠上皮化生程度:轻度156例,中度112例,重度110例;异型增生:轻度67例,中度164例,重度147例;患者经中医型评估检出占比居前5位的分别为肝郁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胃阴不足和胃络淤阻患者的肠上皮化生程度以轻度为主,胃络淤阻患者的肠上皮化生程度以中度为主,胃阴不足则以重度肠上皮化生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型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轻度异型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患者的中度异型增生占比最高,胃阴不足患者的重度异型增生占比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与胃黏膜病理特征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胃炎 中医证候 胃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特征及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2.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特征表现多样,对患者进行辩证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候 辨证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BUN水平脓毒症患者中医要素的特征。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252例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按BUN水平分为较低水平组(BUN<9.25 mmol/L)与较高水平组(BUN≥9.25 mmol/L),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发症、感染部位等数据,按中医四诊信息并结合BUN水平进行中医要素判定,对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作为候选变量引入并进行中医要素与BUN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较低水平组比较,较高水平组中医实性要素中瘀血证[74.60%(94/126)比53.17%(67/126)]患者比例更高(P<0.01),毒热[52.38%(66/126)比65.87%(83/126)]患者比例更低(P=0.029);中医虚性要素中气虚[67.46%(85/126)比45.24%(57/126),P<0.01]、阳虚[11.90%(15/126)比3.97%(5/126),P=0.032]患者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水平组脓毒症发生率与气虚(OR=3.425,95% CI:1.934~6.068,P<0.01)、阳虚(OR=3.460,95% CI:1.160~10.325,P=0.026)、肾虚(OR=2.212,95% CI:1.173~4.173,P=0.014)有相关性。结论较高水平组脓毒症患者瘀血证、气虚、阳虚比例更高,可能与气虚、阳虚、肾虚发生率增加有关。

  • 标签: 血尿素氮 脓毒症 中医证候要素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