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吲胺联合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 方法 :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共 70 例,时间为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6 月,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接受硝苯地平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共 35 例,接受吲胺联合氨氯地平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共 35 例,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血压水平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将吲胺与 氨氯地平药物联合使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显著,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此外,从治疗安全角度出发,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吲达帕胺 氨氯地平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替尼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替尼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表达、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随访生存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与MMP-9浓度、ALT、AST、TBil与PT水平、CD3+、CD4+/CD8+与CD19+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与MMP-9浓度、ALT、AST水平、CD8+均比对照组更低,CD3+、CD4+、CD4+/CD8+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术后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内生存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随访1年与2年内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肝癌患者,采用TACE联合替尼治疗方案与单独TACE相比,总体安全性好,并可显著改善生存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与肝功能。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阿帕替尼 肝功能 免疫功能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尼联合替吉奥在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肿瘤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伊立替康16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替吉奥50~60 mg/次,2次/d,口服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周期。观察组患者的替吉奥给药方法和剂量同对照组,替尼0.5 g/次,1次/d,持续口服给药,3周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次要研究终点为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生命质量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ORR、DCR分别为38.89%(14/36)、63.89%(23/36),高于对照组的16.67%(6/36)、38.89%(1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35;χ2=4.503,P=0.034)。观察组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食管癌专用量表QLQ-OES24评分分别为(75.23±10.65)分、(76.55±9.12)分,高于对照组的(66.15±10.31)分、(65.36±9.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85,P=0.018;t=7.613,P=0.015)。观察组患者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皮疹的发生率分别为38.89%(14/36)、50.00%(18/36)、25.00%(9/36)、11.11%(4/36)、33.33%(12/36),均高于对照组的11.11%(4/36)、13.89%(5/36)、0(0/36)、0(0/36)、2.78%(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07,P=0.007;χ2=10.797,P=0.001;χ2=10.286,P=0.001;χ2=4.235,P=0.040;χ2=11.359,P=0.001)。观察组患者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41.67%(15/36)、30.56%(11/36),均低于对照组的66.67%(24/36)、55.56%(2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31,P=0.033;χ2=4.589,P=0.032)。无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的病例。观察组患者mOS、mPFS分别为11.6个月、8.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8.9个月、5.6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15,P=0.012;χ2=8.721,P=0.007)。结论替尼联合替吉奥在晚期食管癌患者二线治疗中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命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食管肿瘤 治疗结果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 替吉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苦参凝胶与双唑泰阴道凝胶的效果。 方法: 选取 104 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52 例 。常规组应用双唑泰阴道凝胶进行治疗,实验组联合应用苦参凝胶与双唑泰阴道凝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 实验组患者外阴阴道疼痛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白带减少时间以及外阴瘙痒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 , 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为 1.9% ,明显低于常规组 17.3% , P < 0.05 。 结论: 联合应用苦参凝胶与双唑泰阴道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治疗有效率,还能降低患者复发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苦参凝胶 双唑泰阴道凝胶 霉菌性阴道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依拉奉联合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 2018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收治的 106例发病 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 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拉奉联合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 NIHSS、 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 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依拉奉联合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联合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吲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吲胺缓释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等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TG、 T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TG、 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吲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吲达帕胺 氨氯地平 高血压 冠心病 老年 临床疗效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万方医学网、PubMed、Cochrane图书馆以及EMbase等数据库,通过检索词"替尼""多西他赛""非小细胞肺癌""Apatinib""Docetaxel""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搜索所有关于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9月。由两位研究人员严格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获取数据以及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研究,共69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包括对照组351例、试验组3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1.99,95%CI:1.50~2.64,P<0.01;RR=1.57,95%CI:1.36~1.83,P<0.01;HR=0.28,95%CI:0.25~0.32,P<0.01)。在不良反应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反应(OR=1.21,95%CI:0.86~1.69,P=0.27)、高血压(OR=0.92,95%CI:0.47~1.82,P=0.15)、腹泻(OR=1.14,95%CI:0.53~2.45,P=0.73)、恶心呕吐(OR=0.92,95%CI:0.47~1.82,P=0.81)以及手足综合征发生概率(OR=1.55,95%CI:0.89~2.72,P=0.12)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改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及样本量受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Meta分析 阿帕替尼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期间采用特立肽与仑膦酸盐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 56例,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将所选对象依照治疗措施差异性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落实仑膦酸盐、特立肽药物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P>0.05;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变化情况表示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数值对比差异为 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期间采用特立肽与仑膦酸盐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对比治疗效果特立肽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改善患者腰椎骨密度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借鉴价值。

  • 标签: 特立帕肽 阿仑膦酸盐 骨质疏松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功能性消化进行米替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4例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溃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在2019年7月-2020年9月入院,并利用系统抽样法分成2个研究小组,单独用多潘立酮治疗的42例为参照组,合并使用米替的42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比参照组有着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61和85.71%,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阿米替林 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就比加群酯与华法在慢性心衰房颤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 60 例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30 例)及对照组( 30 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 比加群酯、 华法给药治疗,对两组患者药物抗凝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者 TT 、 APTT 及 PT 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 P < 0.05 ),研究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慢性心衰房颤患者开展抗凝治疗中, 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要显著优于 华法

  • 标签: 慢性心衰 房颤 抗凝治疗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甲磺酸替尼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分子靶向药物,为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新药,目前研究较多的在于治疗胃腺癌的治疗,对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疗效显著,对肺部肿瘤研究甚少;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之一。本项研究在于评估甲磺酸替尼片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1例经手术、纤支镜、肺穿或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病理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并结合患者全身影像学检查中晚期患者进入本项研究。将4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试验组加用甲磺酸替尼片剂量为每次500mg,每天一次口服,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标准、卡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客观有效率为、疾病控制率为、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大部分为Ⅰ-Ⅱ级,仅需要对症支持处理或不需处理。结论:甲磺酸替尼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对既往化疗失败的中晚期NSCL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有效控制中晚期NSCLC患者病情进展,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肺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安全疗效
  • 简介: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替尼联合多西他赛针二线化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6年 7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84例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多西他赛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多西他赛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替尼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组 ORR、 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7.6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4.7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用替尼以及多西他赛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替尼 ;多西他赛 ;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econd-line chemotherapy with apatinib and docetaxel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NSCLC from July 2016 to March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mbin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2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ocetaxel intravenous drip, while patients in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ral apatinib on the basis of docetaxel treatment.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rr and DCR of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47.62%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and 54.7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apatinib and docetaxel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failure of first-line treatment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 and high safet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尼联合化疗对ⅢB~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及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ⅢB~Ⅳ期结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缓解率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86.7%(26/30)比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治疗后,观察组CEA、CA199、CA242水平[(3.1±0.8)ng/ml、(112±17)U/ml、(27±6)U/ml]均高于对照组[(6.6±1.1)ng/ml、(169±22)U/ml、(39±7)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209、-11.102、-7.384,均P<0.01);观察组VEGF水平及MVD[(41±5)ng/ml、18±3]均低于对照组[(80±7)ng/ml、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161、-13.529,均P<0.01)。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0.0%(3/30),对照组为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替尼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ⅢB~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血管生成,且不增加骨髓抑制的发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标志,生物学 血管生成 骨髓抑制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68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入我院接受诊治,采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别采用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化疗(实验组,n=34)及单纯替尼方式(对照组,n=34)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化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病症进行治疗,临床近期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晚期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阿帕替尼 多西他赛 二线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血管成分凝胶(SVF-GEL)辅助脂肪移植的效果。方法60只BALB/c裸鼠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NS组、PRP组、PRF组、SVF-GEL组,将AG复合物注射于各组裸鼠背部皮下组织,观察术后1、2、4、8、12周AG复合物的大体形态、体积,免疫荧光切片观察细胞并行微血管密度计数(MVD),各组间脂肪移植保存率及MVD进行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检验。结果术后1周仅SVF-GEL组见少许小血管簇生成;2~4周各组小血管簇形成逐渐增多,SVF-GEL组较密集。脂肪体积保存率:SVF-GEL组移植后1、2、4周体积保存率(%)分别为65.54±8.81、74.80±3.58、62.46±3.71,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周时为54.38±9.14、52.67±8.34,仍优于NS组(35.75±5.21、32.88±7.48,P<0.05)。MVD:各组MVD逐渐增高并于4周时峰值,8周时下降。术后4周,SVF-GEL组移植的MVD(CD31+细胞/视野)32.60±10.83,脂肪组织血管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8周时,SVF-GEL组(54.38±9.14)明显高于NS组(35.75±5.21,P<0.05)。免疫荧光染色:移植后各时间点SVF-GEL组存活区、再生区细胞数量及形态均优于NS组,且后者坏死区域较大。结论SVF-GEL辅助脂肪颗粒移植可促进移植物初期血管化及成脂化,提高移植脂肪最终存活率。

  • 标签: 脂肪移植 脂肪来源干细胞 基质血管碎片凝胶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富血小板血浆
  • 作者: 文/徐兴
  • 学科: 文化科学 > 传播学
  • 创建时间:2020-12-07
  • 出处:《文学欣赏》 2020年第3期
  • 机构:前几天喝酒,又谈起了阿财,关于阿财的故事,我虽然只讲述了几十分钟,但是在思绪上,时间的跨度却划过二十多年。我突然间想,不知不觉阿财离开这世界也有三四个年头了,不知道现在还会有多少人记得他这样一个,在人世间认真地生活过的,平凡而又渺小的人物。于是,在宿夜的酒醒以后,我心底里就有一个声音不断地催促着自己:认真起来,不要懒,去写写阿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接受替尼单药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常见不良反应的疗效预测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纳入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06例。纳入研究的患者接受替尼治疗的起始剂量为500 mg或250 mg,治疗后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疗效评估采用患者接受替尼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最佳疗效,其中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68例,疾病进展(PD)29例,ORR为8.5%,DCR为72.6%;106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6个月,中位OS为10.1个月;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63例,59.4%)和手足综合征(51例,48.1%)。出现高血压患者和未出现高血压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5.0个月和3.0个月(P=0.008)。出现HFS患者和未出现HFS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5.4个月和3.0个月(P=0.013)。结论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老年CRC患者具有初步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发生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阿帕替尼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疾病治疗中采用替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模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75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方式: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n=37),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用替尼予以治疗(n=38)。就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分析,评价联合治疗方案的治疗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出现明显的变化,组间比较P

  • 标签: 阿帕替尼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老年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老年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肿瘤内科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确诊的72例老年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持续口服替尼,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56%(20/36)、77.78%(28/36),高于对照组的30.56%(11/36)、55.56%(2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89,P=0.032;χ2=4.000,P=0.046)。治疗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分别为(12.5±3.3)μg/L、(35.6±6.7)U/ml、(13.5±2.2)U/ml,均低于对照组的(22.8±4.1)μg/L、(55.6±7.4)U/ml、(21.7±3.4)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008,P=0.017;t=9.365,P=0.008;t=8.862,P=0.011)。研究组患者胃肠反应发生率为38.89%(14/36)、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4.44%(16/36),对照组分别为36.11%(13/36)、41.67%(15/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808;χ2=0.057,P=0.811);研究组患者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和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27.78%(10/36)、41.67%(15/36)、27.78%(10/36)和16.67%(6/36),均高于对照组的8.33%(3/36)、16.67%(6/36)、5.56%(2/36)和2.78%(1/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32;χ2=5.445,P=0.020;χ2=6.400,P=0.011;χ2=3.956,P=0.047),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研究组患者的中位OS、中位PFS分别为18.2个月和16.1个月,均长于对照组的11.8个月和8.0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21,P=0.015;χ2=5.868,P=0.018)。结论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老年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中的疗效优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化疗,可延长PFS和OS,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胃肿瘤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肿瘤转移 复发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 68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 2017年 12月 -2019年 12月入我院接受诊治,采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别采用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化疗(实验组, n=34)及单纯替尼方式(对照组, n=34)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采用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化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病症进行治疗,临床近期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晚期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阿帕替尼 多西他赛 二线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