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提高诉讼效率,解决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案多人少'的资源配置难题,司法改革提出进行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的举措。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是结合司法现状进行司法改革的理性选择。各试点对刑事案件速裁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和程序构建有了初步探索,但运行过程中仍呈现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就要明确不公开审理案件适用范围,建立不公开理由告知制度,完善被害人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参与权以及构建侦、诉、审的联动机制来增加该程序的可操作性。

  • 标签: 轻微刑事案件 速裁程序 完善法律
  • 简介:在选择刑事指导性案例方面,最高人民法院虽然千挑万选、极为用心,但许多案例缺乏对基层司法实务的指导作用,重申以往司法解释的案例占绝大多数,使得许多指导性案例难以真正发挥指导功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刑事判决书"本院认为"部分说理明显不足,有的基层法官的创造性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有的基层法官不能娴熟运用法律解释方法,使得难以形成有意义的判决,挑选指导性案例难乎其难,只能在重申公共政策、重申司法解释、抚慰被害人等方面下功夫。因此,较为紧迫和必要的改革出路是:培养一线法官的解释能力,大幅度改革刑事判决书制度,为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当前中央大力推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导,对1999年《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进行改革,强化刑事判决书的说理,大幅度增加"本院认为"部分的内容,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这一项改革,应该和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推行的裁判文书公开一道,成为倒逼司法公正的重要"技术手段"。

  • 标签: 刑事指导案例 司法解释 刑法解释 刑事判决书
  • 简介: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在特别程序编第二章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简称'刑事和解程序'),实现了刑事和解的法制化。刑事和解程序概述(一)刑事和解程序的概念和特征在吸收学术研究成果、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程序规定在特别程序编第二章,自第277条至第279条共计3个法律条文,涉

  • 标签: 从宽处罚 和解程序中 处罚解析
  • 简介:无害错误在美国刑事诉讼领域一直饱受实践和理论的争议,尽管理论上存在值得反思之处,但实践中上诉法院及联邦最高法院却十分推崇。无害错误在适用上的争议反映出寻求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之间的矛盾。在最小损害原则的前提下,以充分尊重程序正义为基础,允许上诉法院适用无害错误规则,在一定范围内容忍初审法院不完美的审判是可取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界定错误的范围及适用无害错误的标准。我国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无害错误的概念,但该规则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皆有值得借鉴之处。

  • 标签: 上诉程序 无害错误 适用标准
  • 简介:<正>立法活动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立法的正当性。立法的正当性包括立法主体的正当性,立法内容的正当性以及立法程序的正当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立法主体的正当性是立法正当性的基础,它是指立法者具有合法、有效的立法权限与资格,立法主体不适格,立法内容与立法程序就谈不上正当性了。立法内容的正当性具有非常丰富的

  • 标签: 立法主体 立法权限 立法程序 国家立法权 刑事立法解释 立法法
  • 简介:自2009年8月“南京会议”以来,海南省各级法院在党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及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南京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认真开展刑事大案要案审判工作,为维护海南省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吲际旅游岛平稳较快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积极推进法治海南、平安海南建设,

  • 标签: 刑事审判 大案要案 海南省 最高人民法院 调研 社会公平正义
  • 简介:时我国刑事法中的孕妇应作统一解释,将其扩大解释为包含人工流产、自然流产等“曾经怀孕”的妇女;对哺乳期妇女应从法定身份的立场出发,解释为哺乳自己未满一岁的婴儿的妇女,但不以母乳喂养为限。刑事法对孕妇、哺乳期妇女予以特殊保护的立法目的在于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刑事法应从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暂予监外执行、适用死刑的排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的特殊保护。

  • 标签: 孕妇 哺乳期妇女 立法目的 刑事法保护
  • 简介:陈兴良/编定价:35.00元《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例裁判要旨通纂》法条索引版本书以《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例裁判要旨通纂》(上下卷)的指导案例裁判要旨作为全书的主要内容,并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及其相关规定编纂在一起,从而提供了另一种罪名、法规、刑事案例裁判要

  • 标签: 人民法院指导 指导案例 案例裁判
  • 简介:我国虽已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因法律规定较宽泛,致使实务中操作时存在分歧。科学合理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要满足打击犯罪行为的需要,又应保障人权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建立防止非法证据产生的预防性机制,明确非法取证方式和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规则,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救济机制、完善对非法取证人员的惩戒制度。<

  • 标签: 排除规则 规则完善 证据排除
  • 简介:为客观分析刑事和解的运作效果,在这里我们借助案件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以具体的法律案件为分析对象。抽取若干“法律量”,通过对“法律量的变量”的分析,以期说明刑事和解中的各种因素是如何对案件的处理结果起作用的,我们在法制日报找到了一个和解成功的案例。

  • 标签: 案件社会学 刑事和解 社会学分析 运作逻辑 运作效果 客观分析
  • 简介:<正>在众多国家里,迅速地审判一直被当作诉讼制度的理想,重视和广泛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同时要求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当派员出席庭审,这一规定使得检察机关在运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过程中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成为可能。但检察机关如何使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深人探讨。

  • 标签: 刑事简易程序 检察机关 公诉案件 刑事诉讼法 刑事案件 法律监督
  • 简介: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实施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所必须达到的年龄。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④以及是否适用未成年人特殊刑事司法政策等刑事处断中的关键问题,因此,高度重视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审查已成为检察机关的共识。以我市某区院为例,2011年至2013年提起公诉的未成年被告人中,经审查后改变公安机关认定未成年人出生日期的占总人数的20%。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面对诸多用于证明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检察机关在审查及采信时仍然会难以取舍。

  • 标签: 刑事责任年龄 审查 证据 检察环节 采信 刑事司法政策
  • 简介:文章立足于实证数据,对近三年B市C区侵犯商标权刑事案件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梳理出当前办理侵犯商标权刑事案件过程中司法机关之间存在分歧的问题,并从三个层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罪名竞合、数额认定、侵权鉴定及物证固定四个方面做了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 标签: 侵犯商标权 检法分歧 数额认定 侵权鉴定
  • 简介:<正>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我国只是在自诉案件中存在着当事人和解,公诉案件中不存在当事人和解的法律空间。但是,在实践中,各地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司法试验,对特定公诉案件中的刑事和解问题进行探索。学术界对刑事和解的研究较为活跃,不仅借鉴西方国家的"恢复性司法"理论对实践中的创新进行理论论证,同时也研究了实践中的一些乱象并提出应对建议。我国2012年对刑诉法进行修改,构建了公诉案件中的当事

  • 标签: 公诉案件 和解程序 刑事和解 公安司法机关 刑事诉讼法修改 恢复性司法
  • 简介:自2009年中央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会签《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八部委意见》)以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都开展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数据看,《八部委意见》发布后,全国各地检察院都加紧落实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

  • 标签: 刑事被害人救助 检察机关 制度建构 最高人民检察院 追偿 最高人民法院
  • 简介:国际刑事法院被害人赔偿制度是国际刑事司法制度历史上第一次允许被害人对犯罪的个人提出赔偿要求.被害人赔偿制度在赔偿范围、赔偿程序以及赔偿执行方面均有系统而具体的规定.为这一制度服务的被害人信托基金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诸多成果.被害人赔偿制度在实现国际社会的正义与维护和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项制度在规则设计以及制度运行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 标签: 国际刑事法院 被害人赔偿 被害人信托基金
  • 简介: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建立了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机制。在肯定这一机制建立的正当性的同时,有必要对“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内涵、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的范围、有权移交行政证据的主体等基本问题予以分析和阐释。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可能造成司法实践操作的混乱,导致侦查活动前置,架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为此,应当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划清侦查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的职能界限,严格行政证据的审查标准,加强对辩护方权利的保护。

  • 标签: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衔接机制 新刑事诉讼法
  • 简介:私人取得的证据能否作为司法机关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明文规定。在实践中,私人取证的现象大量存在,但同时也存在私人在取证过程中侵犯被取证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关于私人不法取得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有不应排除说、法律程序一元说、法益权衡理论等理论学说,而法益权衡理论更为合理。根据法益权衡理论,建立私人不法取得证据分类排除机制,切实保障被取证者的合法权益、被告人不受不当定罪的权利和国家追诉利益。

  • 标签: 私人不法取证 证据效力 非法证据排除 法益权衡理论 分类排除机制
  • 简介:在国际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关“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理论争论旷日持久,但终因各方观点不一而予以回避。学者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主权与国家的对世义务、国家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合法性、集体犯罪和集体惩罚的合法性、实现国家犯罪刑事责任的可行性、国家作为抽象实体有无犯罪意图、国家责任的性质六个方面,分为支持与反对两种观点,彼此针锋相对。基于国际政治现实与国际法治追求的考虑,为了有效遏制最严重的国际犯罪,在国际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出现以“政府犯罪”代替“国家犯罪”的新思路。

  • 标签: 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国际社会 学术研究 理论争论 新思路
  • 简介:<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中央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推进依法治国,展示出依法治国的巨大决心,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决定》不仅明确提出了"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要求,而且从诉讼过程中的权利保障、诉讼终结后的权益实现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改革部署。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把"人权得

  • 标签: 检察机关 诉讼过程 诉讼终结 刑事诉讼法 检察人员 刑事司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