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作者: 黄欢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3-07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 简介: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一种胃动力出现了障碍而导致的疾病,包括胃蠕动不好引起的胃轻瘫以及食道的反流病。长期消化不良,势必会引起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长期胃胀、胃痛、灼烧等,就会影响到进食、睡眠、情绪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此类患者由于这些症状,往往需要反复到医院就诊,进而产生一定的医疗费用,这对社会和个人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如果想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告别这种不好的现象,平常不仅要要多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调理自己的身体外,还要知道消化不良的一些危害和如何防治消化不良。

  • 标签: 消化不良;危害
  • 简介:背景:小肠疾病并非少见,尤其是糜烂性和溃疡性疾病更为常见,内镜下取材活检多为慢性炎症,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这些小肠类疾病属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小肠不同节段的微生态状况如何?细菌在小肠疾病的发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均是不明确的问题。目的:了解全小肠不同节段的腔菌群和膜菌群的组成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在小肠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非腹部外伤意外伤亡者小肠的空肠上段、空肠中段、空回肠交界处、回肠中段、回肠下段10种细菌的腔菌群和膜菌群微生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标本的各节段小肠,肠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主要存在于回肠中下段,少部分标本存在葡萄球菌、酵母菌和梭菌,所有标本均未检出双歧杆菌、拟杆菌和真杆菌。13例标本的腔菌群和膜菌群分析显示,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在不同节段小肠肠腔和黏膜分布的数量不同,越靠近回肠末段,细菌数量越多;黏膜菌量多于肠腔。葡萄球菌、酵母菌、梭菌仅在少数标本的某些节段有分布,无明显规律性。结论:上述细菌越靠近回肠末端菌量越多,在同一肠段中,膜菌群较腔菌群占优势。

  • 标签: 小肠 肠杆菌科 集落计数 微生物
  • 简介:由于社会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2%~3.6%,比10年前高3~4倍。一但患病,终身治疗,特别是并发症,给身体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不可逆的。所以,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现就这个问题探讨一下教育方法。

  • 标签: 门诊健康教育 糖尿病病人 并发症 治疗 糖尿病患病率 改变
  • 作者: 贺孟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646200
  • 简介: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它的主要症状是胸口灼热、酸痛和疼痛。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胃食管括约肌(LES)不能完全关闭时,这导致胃酸和消化液倒流到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也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它是由胃酸和胃内容物倒流进入食管引起的,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和炎症,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疾病。正常情况下,食道和胃之间有一个称为下食管括约肌的圆形肌肉,它可以收缩以防止胃内容物倒流回食道。但是,当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或失去收缩能力时,胃酸和胃内容物就会倒流回食道,导致食道黏膜受损和炎症,从而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常见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健康饮食护理在胃癌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行介入治疗后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健康饮食护理在胃癌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比较高,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饮食状况,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 胃癌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获得性感染性疾病,可以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其常见的类型是细菌感染,可以是明显的膀胱刺激征,也可以有无症状性菌尿或严重的毒血症。其发病率据我国普查资料占人口的0.91%,其中女性占多数。我们近年来在临床上使用药物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复发性尿路感染 护理技术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Peutz-Jehgers综合征(PJS)患者癌症担忧状况及与精神症状、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问卷、癌症担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反应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127例PJ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6.3%的患者在20岁之前出现临床症状,〉6次内镜检查的患者达40.2%,75.6%的患者经历至少一次外科剖腹手术,31例(24.4%)患者有癌症家族史,发生恶性肿瘤年龄为(43.97±11.55)岁(19~71岁)。患者癌症担忧平均得分为(17.83±5.84)分,分级为较严重癌症担忧;不同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患者的癌症担忧得分为16.15~19.33分,癌症担忧程度均为较严重水平,得分变化幅度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抑郁、焦虑、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分别为(14.34±11.30)分、(12.64±8.85)分、(16.07±9.94)分和(14.41±6.80)分,表明被试存在中度抑郁和焦虑、轻度压力反应、对生活不满意。癌症担忧水平越高,抑郁、焦虑、压力反应越严重,生活满意度越低。癌症担忧可直接影响抑郁-焦虑-压力反应,也可通过影响生活满意度间接影响抑郁-焦虑-压力反应。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我国PJS患者表现出较严重癌症担忧,并伴随中度抑郁焦虑、轻度压力反应及低生活满意度,癌症担忧是患者的核心问题。

  • 标签: PEUTZ-JEGHERS综合征 癌症担忧 抑郁焦虑压力 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