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治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80例,依照患者入院时间进行分组,组别名称: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实验组予以预防性措施用药。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达97.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可见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更为推荐,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35.00%,P<0.05。结论: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加强预防措施,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儿科临床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情况。方法:筛选出本院儿科在2018/1-2020/1期间接收的36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法了解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结果:在近两年来,本院小儿抗菌药物使用率是79.69%,最常见的前四种抗菌药物是: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很多致病菌对常见抗菌药具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例如:小儿肠道感染一般是由福氏志贺氏菌感染引起的,对第III代头孢菌素存在较强的耐药性。结论:现今,儿科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谨慎的,加强小儿抗菌药物的规范及合理应用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严格控制与管理。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流感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近年来,该疾病病毒变异性逐渐增强,产生了具有较高致病性的新变种病毒。目前医疗医学上针对抗流感病毒,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以及疫苗接种治疗,其中疫苗接种无法对老年患者、儿童等人群形成有效免疫,同时不能为机体提供持久防护,因此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应用研究展开分析。

  • 标签: 抗流感病毒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不同药物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 48例,均选自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根据临床用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共 24例,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药物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共 24例,观察各自的应用效果。结果: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对应数值明显高于另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将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药物联合使用,可改善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并高血压 药物 疗效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尚无确切有效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磷酸氯喹、阿比多尔、雾化α-干扰素、利巴韦林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确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潜在治疗药物,包括IL-6单克隆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1/2抑制剂、细胞治疗药物等,可能对COVID-19有效,值得大家关注。本文将就这些药物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中医西结合儿科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法,以理论灌输为主,被称为“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的发挥,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设置针对大四年级的学生,三年理论课的学习让他们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如何实现理论与临床实际之间的无缝衔接是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对CBL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儿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CBL 中西医结合 儿科 课堂讲授 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 介绍近年来我国靶向型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常见应用。方法 检索我国关于靶向型药物研究的文献,以此为基点展开综述。结论 随着技术的愈加成熟,靶向型药物扮演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 标签: 靶向型药物 靶向给药 研究现状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份我院56例住院患者中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研究对象用药种类、不良反应类型以及患者的症状等情况,同时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器官系统情况。结果: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多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我院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多见于药品说明书上已标明的不良反应。结论:由于临床上出现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多为广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所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应用抗菌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以来,连续流动化学应用的越来越多,相关数据可看出,不论是他的反应数量还是反应的类型,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应用的领域也越发广泛,在制药过程中的用处也逐渐得到了凸显。和传统的制药所用技术做对比,有较明显的优势,连续流动化学装置更为安全,因为它不会在装置中存留与传统装置相比较多的物料。此外,连续流动化学还具有着程度很高的自动化,拥有在线监测的优势。连续流动技术的设计使它在药物合成过程中能够达到批次反应达不到的安全条件,也使得药物合成过程拥有更高的质量和较少的杂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反应停留的时间,连续流动化学在合成反应的优化中也有很大使用空间。本文将对连续流动化学在药物合成中怎样利用进行探究分析,希望能就连续流动化学在药物合成过程中怎样能更好的利用这一问题给出一个参考。

  • 标签: 药物合成过程 连续流动化学 微反应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药物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380‌例,其中接受DCB治疗者180‌例(DCB组),置入DES者200‌例(DE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主要指标包括院内及出院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即由心原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构成的复合指标。次要指标包括:(1)PCI治疗前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及其心肌灌注(TMP)分级;(2)PCI治疗后0.5~2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即ST段回落率(取ST段抬高最显著的导联,计算在治疗后ST段下降的比率;或ST段压低最显著的导联,在治疗后ST段恢复的比率),将ST段回落率<50%定义为ST段回落不良;(3)术中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生情况;(4)心肌酶升高峰值;(5)院内及出院后3‌个月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基于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IPTW),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两种介入治疗方法对MACE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类型与部位、靶血管及介入治疗手术资料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CB组分叉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DES组(P<0.05);DCB组的球囊直径较DES组的支架直径小,而长度更长(P均<0.05)。两组住院期间各死亡1‌例;与DES组比较,DCB组住院期间心肌梗死发生率[2.8%(5/180)比0.5%(1/200),P=0.10]和TVR比率[2.8%(5/180)比0.5%(1/200),P=0.10]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大多与迟发夹层相关;两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6/180)与1.0%(2/200),P=0.15]。出院后3‌个月内,两组均未发生MACE。两组患者的术后TIMI血流分级、TMP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率及心肌酶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CB组的术中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率高于DES组[8.3%(15/180)比3.0%(6/200),P=0.02],但是多为B型以下夹层,无需特殊处理。两组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采用倾向性评分控制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采用DES及DCB治疗,院内发生MACE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DCB为对照,OR=0.35,95%CI0.08~1.43,P=0.13)。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使用DCB与DES同样安全、有效。使用DCB治疗者的术中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率高于DES,但多为B型以下。另外,因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致使DCB的在院心肌梗死发生率偏高,须密切关注与高度警惕DCB后的迟发冠状动脉夹层问题。

  • 标签: 心肌梗死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带状疱疹并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6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双盲法将其中 33例纳进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剩余 33例纳进实验组(实施超声药物透入治疗), 2组均给予护理干预,分析较 2组应用价值。 结果 2组护理前 N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经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带状疱疹并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超声药物透入 带状疱疹 常规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中药炮制与用法对药物作用产生的影响来实施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在 2018年 6 月至 2019年 6月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我院采取中药治疗的患者 100例,按照患者中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炮制组与常规组,炮制组的 50例患者运用炮制中药治疗,常规组的 50例患者运用未炮制的中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总有效率:炮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炮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患者在服用炮制中药后可得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促使中医药物毒性发生降低,具有比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中药 炮制 用法 药物作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NOH)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仍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时,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拟交感神经药物,如米多君(midodrine)、屈昔多巴(droxidopa)和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等增加周围血管阻力;以及使用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等增加中心血容量。药物的选择取决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以及周围的交感神经神经失神经支配的程度。治疗的同时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低血压,直立性 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