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损伤行三及四对椎弓螺钉内固定疗效。方法选56例符合病例为研究对象。均行三及四对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统计治疗前后数据。结果手术时间55-95min之间;术中出血量38~127mL之间;住院天数6-12d。CT复查表明患者没有明显椎管狭窄,内固定物稳定,脊髓受压情况解除。结论椎弓螺钉内固定对于3节段以上的脊柱损伤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脊柱损伤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经皮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总结本院自2009年3月—2013年6月间的29例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23例病人为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6例病人有轻微神经系统症状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都没有进行椎板部分切除+椎管减压。在C型臂X线机的协助下,通过定位经4个2cm的皮肤切口上好4枚椎弓螺钉,经皮肤切口插入连接棒并撑开压缩椎体并固定好。总结统计术中的出血数量、手术切口的长度和手术时间,最后通过随访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29例病例中术中出血为60~130ml,切口长度为2cm,椎体棘突旁的肌肉不剥离,只是从肌肉中分开,肌肉损伤小,手术时间65~105分钟;2)手术后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21例病人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到骨折前正常高度,8例恢复到正常高度80%以上,6例有轻微神经系统损伤症状的病人都恢复了。3)术后随访有轻微功能影响者4例,没有功能影响22例。4个月内26例病人都恢复正常工作,另3例病人6个月都恢复正常工作。结论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后病人恢复较快等优点。

  • 标签: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治疗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新型脊柱定位仪,通过脊柱标本椎弓穿刺验证定位仪的实用性与定位准确性。方法自行设计一种脊柱定位仪,选择4具成人脊柱尸体标本,使用脊柱定位仪对尸体标本的椎弓进行穿刺,测量椎弓内、外缘的穿刺点与提前计划的理想穿刺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穿刺针的最大偏差数值计算穿刺的优良率。结果共穿刺了尸体标本L1-S1的48个椎弓,椎弓外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的偏差距离在正位X光片上为:0-6.0mm,平均1.8mm;侧位X光片上为:0-7.0mm,平均1.6mm。椎弓内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的偏差距离为在正位X光片上为:0-6.4mm,平均2.0mm;侧位X光片上为:0-7.3mm,平均1.9mm。穿刺的最大偏差距离为:0-7.3mm,平均2.4mm。穿刺结果,优:34例(70.8%);良:10例(20.8%);差:4例(8.3%),优良率为91.7%。结论新型脊柱定位仪在椎弓穿刺试验中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具有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精确性高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脊柱 定位仪 椎弓根 导航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节段与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探讨单节段与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使用单节段固定(组)治疗和短节段固定(组)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与治疗前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上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相比却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单节段和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都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二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方面是没有太大差异的,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单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椎弓根螺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6月入住本院治疗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 4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用奇偶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 n=20)与对照组( n=20)。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螺钉内因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则不明显(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的胸腰椎段骨折产症状,安全性比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微创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脊柱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单节段伤椎置钉选择性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经皮后路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19例。AO分型:A1.1型2例,A1.2型14例,A3.1型3例。观察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和Oswest珂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椎体的高度、伤椎后凸、内固定物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手术时间平均6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mL。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5)。伤椎矫正复位率为(91,44±3.71)%,远期丢失率(7.78±2.80)%。所有病例均获得骨陛融合,无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术后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经皮单节段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用时短、出血少、脊椎运动功能单位丢失减少等优点,是治疗部分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短节段椎弓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分级及IVW、Cobb角情况。结果手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6例,B级4例,C级4例,D级6例,E级10例,手术后Frankel分级为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18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IVW、Cobb角分别为(0.95±0.06)、(6.51±0.36),显著优于手术前的(0.64±0.05)、(23.52±3.4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著,脊椎融合率高,固定牢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短节段 椎弓根 胸腰椎骨折 神经功能损伤 融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骨折不伴有脊椎损伤患者采用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80例腰椎骨折不伴有脊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40例。采用steffee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椎体前后缘高度纠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矢状面Cobbs角纠正度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骨折不伴有脊椎损伤患者,采用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有效治疗腰椎骨折。

  • 标签: 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椎弓螺钉系统治疗中老年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脊柱结核后凸畸形患者,采用椎弓螺钉系统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前后的Cobb角、疼痛标准数字评分法(VAS)评分变化。结果本次实验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68.48±61.43)min,平均出血量(694.97±52.44)mL,平均痊愈时间(9.79±1.97)月,并发症发生法率为26.92%(7/26);治疗后,患者的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螺钉系统治疗中老年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椎弓根螺钉系统 中老年 脊柱结核后凸畸形
  • 简介:短节段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因其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患者可早期下床锻炼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2003年10月~2005年12月应用AF、USS、GSS等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外侧植骨 融合治疗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入住本院治疗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4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用奇偶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螺钉内因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则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的胸腰椎段骨折产症状,安全性比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微创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采用后路经皮椎弓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8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为A组,34例患者采用跨伤椎双平面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为B组,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对伤椎锥体前缘高度值以及Cobb,s角进行测量,术后患者随访1~2年。结果三椎均成功完成手术,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以及稳定性能十分良好,未出现1例患者切口感染和脊髓神经症状加重。伤椎前缘高度以及Cobb,s恢复情况较满意。术后随访1年,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椎弓螺钉经伤椎固定对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的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且维持良好的伤椎高度,对后凸畸形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爆裂型 椎弓根螺钉 伤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恢复效果(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微创经皮椎弓内固定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微创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简介:椎弓螺钉技术作为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大量地应用于下腰椎病变的治疗,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的病例亦日渐多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腰椎病变的治疗效果。本院1995年1月-2006年12月共使用椎弓螺钉系统治疗下腰椎病变(包括腰椎间盘退变伴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再发伴顽固性腰痛或椎间隙狭窄、腰椎间盘突出伴严重椎管狭窄、

  • 标签: 腰椎 脊柱疾病 内固定器 设备失效
  • 简介:目的探讨mimics软件设计的经颈椎前路椎弓螺钉理论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4月,我院门诊选择30例健康非脊柱疾病志愿者行C(2-7)CT轴向扫描,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3岁,平均41.2岁。用dicom格式导出,在个人计算机上用mimics软件对C(2-7)各椎体进行蒙板、分割,行三维重建。利用MEDcad模块和测量模块,置入虚拟经颈椎前路椎弓钉,然后测量其在椎体前缘的入口点位置及其与矢状面和水平面的夹角,确定经颈椎前路置入椎弓螺钉是否存在可行性。结果C2椎弓无法行前路手术。经颈椎前路椎弓钉的投影点从C3至C7,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是形成一个S形的曲线,上往下逐渐从对侧转向同侧,前路椎弓钉在椎体前壁上的投影点与椎体前表面上缘的垂直距离波动于(6.56±1.02)mm与(8.97±1.13)mm,与椎体前表面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从C3至C7,波动于(1.53±1.43)mm与(3.92±2.50)mm,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C2外,经颈椎前路椎弓螺钉按测量所得置入点及角度能实现置钉技术,临床操作可行,但因交叉碰撞,同一椎体不能实现双侧同时置入

  • 标签: 颈椎 椎弓根钉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软件 可行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2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实行腰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复位等常规操作的同时,进行后外侧腰椎融合和椎弓螺钉器械固定.结果症状完全消失186例,部分缓解30例,无明显改善4例,治疗满意率98.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4%,无再手术及症状加重病例,判定融合215例,融合成功率97.7%.结论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中,应用后外侧融合和椎弓内固定技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后外侧融合 椎弓根螺钉 腰椎 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椎弓螺钉骨水泥强化方式治疗高龄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高龄腰椎不稳症患者65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心组(n=35)、空心组(n=30)。实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骨水泥强化普通实心螺钉,空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骨水泥强化空心螺钉。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分级、融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体变形指数。结果空心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实心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组坚强骨融合率(93.33%)与实心组(9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空心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实心组,Cobb角、椎体变形指数小于实心组(P<0.05);术后3、6个月空心组VAS及ODI评分低于实心组,JOA评分高于实心组(P<0.05);术后1个月空心组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实心组(P<0.05);空心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实心组(2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普通实心螺钉、空心螺钉均骨融良好,术中失血量相当,但骨水泥强化空心螺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可有效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减轻疼痛及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腰椎功能。

  • 标签: 腰椎不稳症 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74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入住本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 8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40)与对照组( n=40)。对照组采取开放式椎弓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 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性不明显( 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就是单侧椎弓螺钉内固定,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在实施椎间融合术的过程中给予充足的刚性内固定。本文对单侧椎弓螺钉内固定的作用性、局限性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方向进行综合阐述。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