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9年来收治的急性枢椎椎弓骨折15例患者,其中Ⅰ型4例,Ⅱ型11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行颅骨牵引复位后用AO纯钛皮质骨螺钉经峡部固定枢椎椎弓骨折.结果经12~60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有6例D级和5例C级恢复至E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B级恢复至C级,1例B级恢复至D级,半年后复查X线骨折均愈合,复位良好,无椎动脉损伤及其它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早期枢椎椎弓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且较少影响上颈椎功能.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颈椎椎弓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变临床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AXIS内固定系统,经颈椎椎弓螺钉固定技术对4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手术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40例手术中,有13例在置钉后感觉松动,9例在打椎弓孔道时出血较多,术中正确处理后未发现神经血管症状.结论经颈椎弓内固定固定牢固,康复快,效果好,但手术中风险较大,处理不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熟悉解剖及手术操作技巧、冷静处理手术中遇到的问题非常重要.

  • 标签: 颈椎 椎弓根 内固定 螺钉
  • 简介:目的:评价颈椎椎弓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作者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椎弓螺钉植入要点为:①术前仔细观察颈椎的侧位和双斜位x线片,并予以CT扫描以评估螺钉进针点、进针方向以及螺钉的长度及直径:②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0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卜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2.0mm的自制手锥沿椎弓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若遇阻力则需略改变方向,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0cm~2.5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螺钉;③安装完毕后,即用C掣臂作双斜位透视,无误后关闭切口。结果:从C3到C7,共植入螺钉144枚,其中10枚(6.8%)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1枚(3.5%)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术后X线斜位片及CT片显示,16枚(11.1%)螺钉穿破椎弓,其中10枚(6.9%)螺钉穿破椎弓外侧皮质,4枚(2,8%)钉穿破椎弓上侧皮质,2枚(1.3%)钉穿破椎弓卜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皮质仃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事先充分的埘每个患者颈椎椎弓X线及CT解剖结构了解的情况下,徒手置入椎弓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同定是安全查行。

  • 标签: 颈椎椎弓根螺钉 植入技术 临床研究 徒手 Axis内固定系统 经椎弓根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弓螺钉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螺钉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螺钉无折断、松动,椎间植骨融合良好,融合率为96.3%,无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JOA评分系统,优1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2.5%。讨论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螺钉内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可以充分减压并且保持脊柱稳定。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植骨融合
  • 简介:迟发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随着脊柱椎弓螺钉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渐增多.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实施3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其中26例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现将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迟发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术后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脱位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螺钉技术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了固定术,同时行自体髂骨融合。分别应用Verlex7例,Axis3例,和cenfifix5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5例,新鲜Ⅱc犁齿状突骨折6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mm~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灾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度28mm~32mm,枢椎椎弓螺钉长度为22mm~26mm。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和椎动脉损伤。随访10~25个月,半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0.9分,平均7.6分。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二维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侧块螺钉 枢椎椎弓根螺钉 上颈椎不稳 固定治疗 后路 椎弓根螺钉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给椎弓钢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3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施行经椎弓AXIS钢板螺钉固定技术,并结合动力位X线片及CT确证寰枢椎稳定程度,记录每一例的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13例病例疼痛均明显减轻,唯旋转功能较差;未发生术中并发症。结论:经椎弓钢板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有效方法,安全性好,但技术要求高,需谨慎操作。

  • 标签: 固定技术 临床应用研究 经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钢板螺钉 寰枢椎不稳定 2002年12月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植骨内固定手术疗效及术式选择适应证。方法2002年2月-2005年4月对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32例患者采用开窗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路椎间及椎板、横突植骨融合Moss—Miami椎弓螺钉系统固定。下腰痛采用JOA评价方法。结果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8.5个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优良率达93.3%,根据术后9个月以上X线、CT或MRI检查观察融合率达96.7%,2年以上随访拍X线片观察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有1例内固定松动致腰痛患者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未见有断钉发生。结论对于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融合方法并给予Moss—Miami椎弓螺钉系统固定融合率高,手术彻底,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椎管狭窄症 腰椎不稳 椎弓根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脱位有效的手术固定方法。方法本组病例共应用Dick、RF、AF、GF、SF、FJ、RSS、USS等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脱位。结果本组回访35例,术后椎间隙及椎体前高度基本恢复,术后与术前A/P比值明显增大;Frankel分级分别进步1~3级;腰痛按Denis分级明显好转。6例术前有神经症状者5例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2例除轻度跛行及小便失控外,截瘫指数明显下降。结论椎弓螺钉系列内固定对脊柱前、中、后柱均有明显的固定及复位作用。加之横杆连接,使固定系统组成了一个立体固定系统,固定作用更加牢固可靠。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 骨折和脱位
  • 简介:目的报告使用透视下及无线主动式红外诱导计算机导航引导下进行颈椎椎弓钉固定手术的经验,分析手术成功的要素.方法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12月共行颈椎椎弓螺钉-AXIS钛板内固定29例,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26岁~76岁,平均年龄49.4岁.使用C形臂X线透视下螺钉置入25例,无线主动式红外诱导计算机导航下椎弓内固定4例.共置入椎弓螺钉174枚.结果174枚螺钉中有155枚(89%)位置正确.19枚螺钉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均为内倾不够,1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合并症.计算机导航置入螺钉24枚,位置正确率100%.术前颈椎后凸者固定节段曲度平均-12.1°术后平均-0.6°,明显得到纠正.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随诊,颈椎曲度和固定节段椎体高度均维持,没有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螺钉断裂等情况.结论颈椎椎弓钉固定手术是颈椎获得牢周固定的方法,为颈椎后路手术提供了更广的操作空间,免去部分同时前路手术的需要,而且可以用于颈椎后凸的矫正.但是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及周围的神经血管使手术难度加大,在透视下可以比较安全地置入螺钉,更好的方法是使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这一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颈椎 椎弓根螺钉固定 计算机导航
  • 简介:目的本实验旨在从周期抗屈试验方面证实磷酸钙骨水泥对椎弓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一组Ⅰ级和Ⅱ级骨质疏松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螺钉作为对照,另一侧填入磷酸钙骨水泥后再置入椎弓螺钉作强化固定,12h后进行周期抗屈试验.然后用磷酸钙骨水泥固定松动后的椎弓螺钉并进行周期抗屈试验.在另一组Ⅲ级和Ⅳ级骨质疏松椎骨上重复以上试验步骤.结果第一组椎骨对照侧的螺钉松动率为91.3%,强化侧为33.3%,两侧螺钉均松动椎骨的最大负荷中位数分别为75N和162.5N,两侧均未松动的9号椎体中,对照侧的螺钉位移1.942mm,强化侧仅为0.403mm,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螺钉松动后重新固定,两侧的松动率均为41.7%,两侧螺钉均松动椎骨的最大负荷中位数分别为150N和175N,两侧均未松动的9号椎体中,螺钉位移均为0.411mm,与对照侧初始固定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第二组椎骨对照侧和强化侧的松动率均为100%.结论磷酸钙骨水泥能强化椎弓螺钉在Ⅰ级和Ⅱ级骨质疏松椎骨上的周期抗屈能力,但在Ⅲ级和Ⅳ级骨质疏松椎骨上无效果.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骨质疏松 周期抗屈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椎弓螺钉复位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弓螺钉对腰椎滑脱提拉复位及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9例。其中退变型21例,峡部断裂型18例。L4滑脱30例,L5滑脱9例。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根据Nakana标准,优30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为87.2%。35例达到骨性融合,总体融合率为89.7%,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3~6个月)。结论椎弓螺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与椎弓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椎弓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术前与术后均对患者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painscore,VAS),腰功能评分(lowbackoutcomescore,LBOS)。结果22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前VAS和LBOS评分分别为6.8±1.7分和21.4±7.6分,随访时分别为2.1±0.7分(P<0.05)和46.5±1.7分(P<0.05)。术后经X线检查,17例解剖复位,5例近解剖复位,内固定无松动、Cage无移位。结论椎间融合器与椎弓螺钉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椎弓螺钉技术在脊柱侧凸矫治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腰椎.胸椎侧凸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又毗邻重要组织,使得椎弓螺钉置入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尤其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螺钉技术的应用尚存在争议.我科2002年7月~2004年1月对14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全部应用胸椎椎弓螺钉治疗,并与全部应用椎板构、椎弓钩及部分应用椎弓螺钉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矫形效果.

  • 标签: 胸椎 椎弓根螺钉技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患者 矫治术 治疗
  • 简介:短节段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因其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患者可早期下床锻炼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2003年10月~2005年12月应用AF、USS、GSS等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外侧植骨 融合治疗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