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常使用干扰素、核苷(酸)或核苷(酸)类似物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存在无法彻底清除病毒、长期使用副作用大以及产生耐药性等问题。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尤其是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病毒中和能力,在相关动物模型上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展现出了治疗或辅助治疗CHB的潜力。本文就处于临床研发阶段或临床前研发阶段的治疗抗HBV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进行综述,旨在为CHB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农村社区活动HBsAg携带(IHC)中HBV再激活的发生强度和特征。方法分别于2018、2020年对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人群体检中发现的IHC进行随访调查,比较2次随访结果,分析基于社区人群的IHC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和分布特征。结果424名IHC完成了2次随访,发现HBV再激活47例,累积再激活发生率为11.08%,发病密度为5.46/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肝病家族史和慢性病史与HBV再激活不相关(P>0.05),基线HBV DNA载量与再激活相关(P<0.05),当HBV DNA基线水平≥1 000 IU/ml时,累积再激活发生率可达18.92%。发生再激活后,ALT平均水平较基线升高且异常率增加,再激活肝功能趋于异常。4例(8.51%)再激活发生肝炎,其中1例(2.13%)为黄疸型肝炎。结论济南市农村社区IHC中HBV再激活发生率较高;大部分再激活处于无症状或轻度再激活状态;应加强对IHC的随访并密切监测其ALT和HBV DNA水平变化,并适时采取正规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我院收治的采取不同药物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80例患者,一组为常规组(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另一组为创新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血清 HBV DNA水平、肺结核病灶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创新组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 HBV DNA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肺结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城区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筛查和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保健工作现状进行分析。 方法:对二零一九年5月—10月之间,来我院进行住院观察和分娩的283名城区孕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进行了筛查,并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于二十四小时内完成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的接种工作,同时于接种结束以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283名城区孕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表达的孕妇为36名,在针对这些孕妇分娩的38名新生儿(其中有二对双胞胎)于分娩之后的二十四小时内,都完成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及时接种比例做到了百分之百,其中,有三十六名新生儿于二十四小时内就同时完成了首剂乙肝疫苗与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联合接种,及时接种率达到了94.74%;对另外247名经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检测结果为呈阴性的孕妇所分娩的249名新生儿(其中有二对双胞胎),在其分娩后二十四小时内接种的新生儿有243名,其中按时接种比例为97.59%,但其中有六名新生儿未能按时完成接种,因为这些新生儿都有早产、新生儿窒息和分娩时身体重量过轻等客观原因。结论:通过筛查发现,城区孕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筛查以及对婴幼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保护的工作体系相对健全,且婴幼儿首剂乙肝疫苗的按时接种率也较高。

  • 标签: 城区孕妇 乙型肝炎 便面抗原携带率 筛查 新生儿 首剂乙肝疫苗 及时接种 保健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效价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的乙型肝炎康复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时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抗病毒治疗。方法本研究为前瞻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抗-HBs阳性患者9例。根据基线抗-HBs水平分为2组,抗-HBs≥100 mIU/mL的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后未进行预防抗病毒治疗,抗-HBs<100 mIU/mL的患者在化学治疗前接受恩替卡韦预防抗病毒治疗。开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每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DNA和HBV血清学指标。采用描述统计方法。结果9例患者中6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为惰性B细胞淋巴瘤,1例为膜肾病。7例患者抗-HBs≥100 mIU/mL,未接受预防抗HBV治疗;2例抗-HBs<100 mIU/mL的患者予恩替卡韦(0.5 mg/d)预防治疗。1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于第3程利妥昔单抗治疗时抗-HBs效价由基线的21.27 mIU/mL降至6.33 mIU/mL;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第4程治疗后抗-HBs效价由172.25 mIU/mL下降至57.76 mIU/mL;1例膜肾病患者随访1年复查抗-HBs效价由141.47 mIU/mL上升至328.98 mIU/mL;其余患者的抗-HBs水平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HBV再激活,HBV DNA均为阴性。结论乙型肝炎康复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可能出现抗-HBs效价下降。高效价抗-HBs对乙型肝炎康复HBV再激活可能有保护作用,此类患者可能不需要进行预防抗病毒治疗。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乙型肝炎康复 乙型肝炎再激活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结果。方法 回顾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孕妇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80例孕妇均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度95.24%,特异度97.56%。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敏感度93.02%,特异度95.24%。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可以在孕妇乙型肝炎的筛查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必要时可以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检出率。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孕妇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全球约有1/3的人群感染HBV,乙型病毒性肝炎会导致肝细胞受损,甚至进展为肝硬化或者肝功能失代偿。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以预防为主,而乙型肝炎疫苗则是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据统计,我国仍然有大约 2500万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 7000万左右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本文对我国乙型肝炎感染现状及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综述,以为后期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强效、低耐药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的应用已明显改善了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预后,但是目前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CHB患者采用NAs治疗的停药问题尚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围绕NAs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能否停药,停药后的复发率、预测因素,以及安全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NAs治疗停药后患者的病毒学和临床的复发率较高,而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率较低。NAs的有限疗程可能使40%~50%的患者避免长期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RNA和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 related antigen,HBcrAg)等的定量检测可作为NAs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停药的参考或候选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慢性 核苷(酸)类似物 停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阴性[HBeAg(+)/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改良Scheuer评分的相关,以探索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CT)在判断CHB肝病进展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7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或轻度升高[< 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经改良Scheuer评分的HBeAg(+)/HBeAg(-) CHB住院患者,分为轻度肝病组(M组,131例,改良Scheuer评分<G2S2)和进展肝病组(A组,276例,改良Scheuer评分≥G2和/或S2);亚组分为: HBeAg(+)-M组、HBeAg(-)-M组、HBeAg(+)-A组、HBeAg(-)-A组。回顾分析ICG-R15与各组间改良Scheuer评分的相关。对数据采用t检验、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临床基本特征:407例血清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CHB患者中HBeAg(+) CHB 171例,HBeAg(-) CHB 236例;HBeAg(+) CHB患者血清HBV DNA基线均值[(6.06±1.95)log10IU/ml]高于HBeAg(-) CHB[(3.60±1.37)log10IU/ml,P=0.000]。纳入患者ICG-R15检测特征: (1)ICG-R15基线均值在HBeAg(+) CHB和HBeAg(-) CHB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基本在正常值范围(<10%);(2)ICG-R15基线均值在各亚组间比较显示,HBeAg(+)-A组/HBeAg(-)-A组患者分别高于HBeAg(+)-M组/HBeAg(-)-M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48)。纳入患者ICG-R15与改良Scheuer评分的相关分析: (1)ICG-R15与HBeAg(+)/HBeAg(-) CHB两组患者改良Scheuer评分中炎症活动分级(G)均分别呈弱正相关(r=0.237, P=0.002;r=0.244, P=0.000);(2)ICG-R15与HBeAg(+)/HBeAg(-) CHB两组患者改良Scheuer评分中纤维化分期(S)均分别呈弱正相关(r=0.254, P=0.001;r=0.225, P=0.001)。ICG-R15对纳入患者肝组织学进展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当ICG-R15截断值取5.1%时,基于ICG-R15预测HBeAg(+)/HBeAg(-) CHB患者M组进展至A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01(P=0.001)。结论ICG-R15与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HBeAg(+)/HBeAg(-) CHB患者肝组织改良Scheuer评分具有一定的正相关;ICG-R15的截断值为10%时不能准确反映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HBeAg(+)/HBeAg(-) CHB患者有效肝细胞储备功能;ICG-R15的截断值前移为4.0%~5.0%时可能具有对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HBeAg(+)/HBeAg(-) CHB患者肝病进展至改良Scheuer评分≥G2和/或≥S2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丙氨酸转氨酶 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 改良Scheuer评分
  • 作者: 余滢滢 王嗣予 涂波 沈颖娟 邱琴 栾俊庆 王福生 孟繁平 施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三○二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39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国家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四病区,北京 100039,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国家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四病区,北京 10003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死亡受体(PD)-1抗体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影响。方法入组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接受PD-1抗体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29例HBV慢性感染肝癌患者资料,以上患者均同时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肿瘤应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开展回顾研究,了解整体安全及抗肿瘤治疗效果,HBV的变化情况,HBV变化与PD-1抗体抗肿瘤疗效的相关,高病毒载量患者治疗情况,以及HBV再激活的安全性问题。采用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抗肿瘤治疗效果和安全良好,客观缓解率达到27.6%,发生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随访12周,患者HBV DNA和HBsAg定量出现下降(P < 0.05);与疾病进展的患者,疾病稳定和部分应答的患者HBV DNA和HBsAg定量下降更明显(P < 0.05)。5例HBV DNA≥104 IU/ml的患者治疗肿瘤应答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1例患者出现HBV DNA和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未出现HBV再激活和相关肝损伤。结论接受联合治疗的HBV相关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抗肿瘤疗效和安全。PD-1治疗对HBV有一定的影响,肿瘤应答患者相比于无应答患者,有更好的抗病毒治疗疗效。高病毒载量患者治疗安全可控,无HBV再激活相关的安全性问题发生。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导致了全世界大约30%的肝硬化和53%的肝癌,目前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通过治疗疫苗的方式实现对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迫切目标。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众多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但大多数疫苗的临床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最近,一个纳米颗粒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疫苗εPA-44进入了III期临床试验。εPA-44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并实现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首先介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疫苗的理论基础,然后总结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最后简要解读εPA-44的II期临床研究数据及其对未来该领域的影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治疗性疫苗 免疫治疗 εPA-44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epatitis B virus pregenomic RNA,HBV pgRNA)水平,分析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高灵敏HBV DNA检测均为阴性的70例初治CHB患者。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HBV pgRNA等水平的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HBV pgRNA和HBeAg及HBsAg水平之间的相关。结果70例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25例,其中男14例,HBV pgRNA阳性25例;HBeAg阴性患者45例,其中男32例,HBV pgRNA阳性33例。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年龄[(36±9)岁比(45±12)岁]、HBV pgRNA低于检出下限比例[0比26.67%(12/45)]、血清HBV pgRNA水平[(3.22±1.08) lg拷贝/mL比(2.38±0.98) lg拷贝/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82,P=0.002; χ2=5.331,P<0.01;t=9.370,P=0.003)。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性别比、HBsAg[(2.92±0.88) lg IU/mL比(2.62±0.87) lg IU/mL]、丙氨酸转氨酶[(24.46±11.63) U/L比(22.49±12.17) U/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23.67±8.49) U/L比(24.65±6.77) U/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HBV pgRNA与HBsAg无显著相关(r=0.146,P=0.275),与HBeAg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1)。血清HBV pgRNA阳性患者中,HBV pgRNA最高达6.13 lg拷贝/mL。结论即使在高灵敏HBV DNA阴性的情况下,CHB患者的HBV pgRNA检出率仍较高,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V pgRNA水平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HBV pgRNA与HBeAg呈正相关。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 相关性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妇产科产检的165例HBV携带孕妇,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PBSES)、HBV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表以及HBV传播途径及阻断知识问卷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90.91%。HBV携带孕妇PBSES平均得分为(52.7±7.9)分,最高79分,最低25分,各维度修正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3,P<0.05),行为坚持维度的修正得分最高,信息获取维度修正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携带孕妇PBSES得分与产次、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产假时间、家庭对母乳喂养支持度、自己或周围HBV母乳喂养成功经验、HBV母乳喂养知识、HBV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均有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度、自己或周围HBV母乳喂养成功经验、HBV母乳喂养知识和HBV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是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体水平较低,医护人员可有针对性地制订孕期相应干预措施,以提高其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产后母乳喂养率。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孕妇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妇产科产检的165例HBV携带孕妇,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PBSES)、HBV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表以及HBV传播途径及阻断知识问卷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90.91%。HBV携带孕妇PBSES平均得分为(52.7±7.9)分,最高79分,最低25分,各维度修正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3,P<0.05),行为坚持维度的修正得分最高,信息获取维度修正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携带孕妇PBSES得分与产次、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产假时间、家庭对母乳喂养支持度、自己或周围HBV母乳喂养成功经验、HBV母乳喂养知识、HBV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均有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度、自己或周围HBV母乳喂养成功经验、HBV母乳喂养知识和HBV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是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体水平较低,医护人员可有针对性地制订孕期相应干预措施,以提高其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产后母乳喂养率。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孕妇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有效。方法:本文病例筛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所纳入的患者以分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共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延续护理干预,详细对比最终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对比发现,观察组获得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患者焦虑情绪得到及时改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均显著提升,患者最终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乙型肝炎 延续性护理 效果观察
  • 作者: 唐玉秀 蒋世海 吕永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6,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6,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载量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8例行肝癌根治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术前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分为高拷贝组30例与低拷贝组48例。比较肝细胞癌患者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HBV DNA载量阳性率的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处理两组患者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肝功能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术前3 d、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HBV DNA载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拷贝组患者在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60.25±28.22)、(201.35±69.12)、(250.52±74.76) U/L,低拷贝组分别为(57.24±20.83)、(144.50±49.25)、(200.21±51.66) U/L,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20.429、P<0.01,F组间=7.119、P<0.01,F交互=27.547、P<0.01;术后7 d、6个月与组内术前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拷贝组患者在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53.14±24.23)、(300.30±63.85)、(352.36±60.38) U/L,低拷贝组分别为(57.74±23.13)、(232.56±53.08)、(254.56±58.78) U/L,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41.476、P<0.01,F组间=50.211、P<0.01,F交互=8.736、P<0.01;术后7 d、6个月与组内术前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拷贝组患者在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血浆白蛋白分别为(38.13±13.14)、(24.22±8.56)、(20.31±5.37) g/L,低拷贝组分别为(37.93±12.54)、(29.77±9.32)、(25.32±6.43) g/L,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12.836,P<0.01;F组间=3.608,P<0.05;F交互=16.444,P<0.01;术后7 d、6个月与组内术前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拷贝组患者在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总胆红素分别为(27.56±6.12)、(37.78±9.45)、(46.56±10.22) %,低拷贝组分别为(25.82±6.38)、(31.11±8.65)、(38.26±9.2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10.281、P<0.01,F组间=8.832、P<0.01,F交互=19.114、P<0.01;术后7 d、6个月与组内术前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高拷贝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为(13.22±2.21) d,低拷贝组为(10.34±2.53)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P<0.01)。高拷贝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7 %(14/30),低拷贝组为16.67 %(8/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在手术前、后HBV DNA载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高拷贝量HBV DNA的肝细胞癌患者在术后的肝功能恢复能力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预后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DNA载量 肝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在体检中,HBsAg检测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非常重要。HBsAg的检查方法很多,有琼脂免疫扩散法、对流电泳法、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酶联免疫法、固相放射免疫法等,其中以酶联免疫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1]。但在测定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很多,可能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观察临床常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中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原因以及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弱阳性 胶体金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及其产生的蛋白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结局,导致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中,宿主通过固有免疫和强有力的适应免疫可以清除病毒。而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宿主的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都受到HBV及其产生蛋白的持续抑制,不利于清除病毒。本文就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近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并为临床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