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检测HBV DNA的682 331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481 159例,女性201 172例,年龄(41.34±16.13)岁。根据HBV DNA结果分为HBV DNA阳性组(219 879例)和HBV DNA阴性组(462 452例),收集其乙型肝炎5项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HBsAg-QN)、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结果及基本临床资料,统计分析HBV DNA阴性和阳性与HBV患者的各年龄段、临床诊断以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82 331例HBV DN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32.22%(219 879/682 331)。各年龄段中以18~44岁青年人HBV DNA阳性率最高(40.34%,128 038/317 380)。HBV DNA阳性组的<1、45~59和≥60岁患者比例低于HBV DNA阴性组,而1~17和18~44岁患者比例高于HBV DNA阴性组(P均<0.001)。2 291例检测HBV DNA的<1岁婴儿中,有71例HBV DNA阳性,其2017—2021年的HBV DNA阳性率依次为4.86%(27/556)、3.68%(14/380)、3.47%(17/490)、1.55%(6/386)和1.46%(7/479),呈逐年下降趋势(χ²=13.72,P=0.008)。其余680 040例HBV DNA检测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最高(49.88%,208/417)。HBV DNA阳性组急性乙型肝炎(0.09%,208/219 808)和慢性乙型肝炎(80.44%,176 806/219 808)患者比例高于HBV DNA阴性组[分别为0.05%(209/460 232)和65.45%(301 216/460 232)],而HBV相关性肝硬化(11.28%,24 793/219 808)、HBV相关性肝癌(6.72%,14 775/219 808)、肝癌术后(1.39%,3 055/219 808)和肝移植术后(0.08%,171/219 808)患者比例低于HBV DNA阴性组[分别为22.99%(105 813/460 232)、7.25%(33 385/460 232)、3.50%(16 129/460 232)和0.76%(3 480/460 232)](P均<0.001)。同时,HBV DNA阳性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HBsAg-QN、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FP及PT均高于HBV DNA阴性组,而年龄、男性比例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HBV DNA阴性组(P均<0.01)。此外,HBsAg、HBsAb和HBeAg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高于阴性患者,而乙型肝炎e抗体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低于阴性患者(P均<0.001)。结论HBV 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岁婴儿的母婴传播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V DNA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其阳性患者的HBsAg-QN值更高且更易出现肝功能等血清学指标异常。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核酸扩增技术 筛查
  • 简介:预防与控制乙型肝炎发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是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HBV的持续感染可引起慢性肝脏疾患,并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目前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可以使90%的接种者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是对慢性HBV携带者,由于其机体对HBsAg蛋白产生耐受,不能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预防性的疫苗。DNA疫苗(基因疫苗)是一种新的疫苗技术,通过向体内递送编码抗原的细菌质粒,刺激产生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在小鼠和其他的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中,HBVDNA疫苗可以特异性地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清除HBV转基因动物血循环中的HBsAg颗粒和HBVDNA。如果加入各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基因,可以进一步提高HBV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它不仅可作为预防性疫苗,也可作为治疗型疫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DNA疫苗 免疫 HBV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epatitis B virus pregenomic RNA,HBV pgRNA)水平,分析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高灵敏HBV DNA检测均为阴性的70例初治CHB患者。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HBV pgRNA等水平的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HBV pgRNA和HBeAg及HBsA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25例,其中男14例,HBV pgRNA阳性25例;HBeAg阴性患者45例,其中男32例,HBV pgRNA阳性33例。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年龄[(36±9)岁比(45±12)岁]、HBV pgRNA低于检出下限比例[0比26.67%(12/45)]、血清HBV pgRNA水平[(3.22±1.08) lg拷贝/mL比(2.38±0.98) lg拷贝/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82,P=0.002; χ2=5.331,P<0.01;t=9.370,P=0.003)。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性别比、HBsAg[(2.92±0.88) lg IU/mL比(2.62±0.87) lg IU/mL]、丙氨酸转氨酶[(24.46±11.63) U/L比(22.49±12.17) U/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23.67±8.49) U/L比(24.65±6.77) U/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HBV pgRNA与HBsAg无显著相关性(r=0.146,P=0.275),与HBeAg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1)。血清HBV pgRNA阳性患者中,HBV pgRNA最高达6.13 lg拷贝/mL。结论即使在高灵敏HBV DNA阴性的情况下,CHB患者的HBV pgRNA检出率仍较高,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V pgRNA水平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HBV pgRNA与HBeAg呈正相关。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DNA拷贝数时,溶血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采集2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并同时配制出含不同浓度Hb血清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含不同Hb浓度及不含Hb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当标本中Hb浓度小于32g/L时,Hb对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当Hb浓度较低时,Hb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无显著影响,因此较低浓度溶血标本可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定量检测。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DNA定量 溶血 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75例作研究组样本,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5名作为对照组样本,对2组受检者实施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HBsAg、抗-HBe、抗-HBc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含量是(7.45±2.84)′105,远高于其他组(P<0.05);HBsAg、HBeAg、抗-HB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用于监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进展、合理制定抗乙肝病毒复制的用药方案。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DNA 定量检测
  • 简介:摘要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检测中的作用。HBVDNA定量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判断病毒复制和评价患者肝脏病变、预后及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指导诊疗时仍需结合血清标记物、肝损害指标乃至HBV基因分型。方法PCR核酸探针杂交法、RELISA、竞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本文综述定量检测HBVDNA意义及PCR检测方法。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是反映HBV复制水平的可靠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了解用ELISA法检测HBV-M不同的标志物组合时,其对应的HBV-DNA阴、阳性及阳性的拷贝数。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定量检测800例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临界值为500copies/ml),同时用ELISA法测定HBV血清标记物。结果经FQ-PCR检测,347份HBsAg,HBeAg,抗-HBcAb,ProS1-Ag都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98.7%,平均拷贝数为1.87×108copies/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HBsAg,HBeAg,ProS1-Ag一项或多项阳性者的HBV-DNA阳性率和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三项抗原全阴者。结论FQ-PCR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检测HBV-DNA拷贝数。HBV-DNA可准确、灵敏地反映HBV复制。与HBV血清标记物联合应用可使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合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的监测,预后监控及药效评价等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 生物学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HBVDNA)现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HBVM)模式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2018年首次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就诊进行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孕妇,对HBsAg阳性者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BVDNA量。结果 HBsAg筛查阳性并同时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者共3451例,HBV感染模式有9种,HBVDNA阳性者1111例,占32.19%。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占总孕妇的90.52%,“大三阳”孕妇HBVDNA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9.63%,与其他HBVM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定量检测能真实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HBsAg、HBeAg双阳性者是HBV母婴传播的防控重点。围产期应密切监测HBVDNA载量,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预防宫内感染和垂直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孕妇 HBV标志物模式 HBV DNA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乙型肝炎DNA含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反应测定血清HBVDNA载量。采用全自动快速微粒子酶免分析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不同HBVDNA载量的血清其病毒含量,HBVDNA载量越高,免疫清除HBVDNA载量相对较低,病毒残留HBVDNA载量较低或无HBVDNA复制。结论:研究显示HBsAg和HbeAg与乙肝病毒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的复制状态。另外还表明肝功酶学的2个指标ASTALT与乙型肝炎病毒含量关,可以将其比值作为评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程度高低的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较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其中,大部分人属于HBV携带者,终生未发病,但部分患者因合并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等而需运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使其免疫功能状态改变,可能导致HBV再激活,从而引起肝功能受损,甚至发生暴发性肝衰竭或者死亡。

  • 标签: 免疫抑制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预防抗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扯,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了乙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并对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治疗以及基因疫苗的发展作了展望。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 携带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定性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对300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盒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不同的两对半模式HBV-DNA的平均拷贝量不通过,阳性率也不同,①③⑤模式HBV-DNA平均拷贝量是4.15×107copies∕ml,阳性率是98.44%①④⑤模式HBV-DNA平均拷贝量是3.71×106copies∕ml,阳性率是32.23%,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beAg阳性的标本与其HBV-DNA的检测阳性结果呈正相关。两对半与HBV-DNA同时检测科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定性 HBV-DNA定量
  • 简介:目的为了解乙肝患者HBVDNA载量与性别、年龄相关性。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定量检测乙肝患者HBV-DNA。结果(1)2741例阳性患者中,男1801例,载量4.82±1.86;女940例,载量4.79±1.96。(2)2294例患者中,从小到大七个年龄段病毒载量分别为6.26±1.94、5.85±1.68、5.38±1.97、4.43±1.80、4.44±1.77、4.27±1.61和4.19±1.49。结论男性患者极显著多于女性,病毒载量也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毒载量逐渐降低。

  • 标签: 肝炎 乙型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从而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减少肝癌的发生。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并初次确诊且从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HBV感染和HC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并行HBV-DNA定量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单纯HBV感染96例(80%),单纯HCV感染11例(9.2%),非肝炎病毒感染13例(10.8%)。单纯HBV感染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eAg阳性31例(32.3%),HBeAg阴性65例(67.7%)。96例单纯HBV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DNA阳性82例(85.4%),HBV-DNA阴性14例(14.6%)。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极大地相关性,应及早予以抗病毒治疗,预防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病毒 原发性肝癌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唐玉秀 蒋世海 吕永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6,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6,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载量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8例行肝癌根治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分为高拷贝组30例与低拷贝组48例。比较肝细胞癌患者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HBV DNA载量阳性率的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处理两组患者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肝功能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术前3 d、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HBV DNA载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拷贝组患者在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60.25±28.22)、(201.35±69.12)、(250.52±74.76) U/L,低拷贝组分别为(57.24±20.83)、(144.50±49.25)、(200.21±51.66) U/L,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20.429、P<0.01,F组间=7.119、P<0.01,F交互=27.547、P<0.01;术后7 d、6个月与组内术前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拷贝组患者在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53.14±24.23)、(300.30±63.85)、(352.36±60.38) U/L,低拷贝组分别为(57.74±23.13)、(232.56±53.08)、(254.56±58.78) U/L,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41.476、P<0.01,F组间=50.211、P<0.01,F交互=8.736、P<0.01;术后7 d、6个月与组内术前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拷贝组患者在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血浆白蛋白分别为(38.13±13.14)、(24.22±8.56)、(20.31±5.37) g/L,低拷贝组分别为(37.93±12.54)、(29.77±9.32)、(25.32±6.43) g/L,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12.836,P<0.01;F组间=3.608,P<0.05;F交互=16.444,P<0.01;术后7 d、6个月与组内术前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拷贝组患者在术前3 d及术后7 d、6个月总胆红素分别为(27.56±6.12)、(37.78±9.45)、(46.56±10.22) %,低拷贝组分别为(25.82±6.38)、(31.11±8.65)、(38.26±9.2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10.281、P<0.01,F组间=8.832、P<0.01,F交互=19.114、P<0.01;术后7 d、6个月与组内术前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高拷贝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为(13.22±2.21) d,低拷贝组为(10.34±2.53)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P<0.01)。高拷贝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7 %(14/30),低拷贝组为16.67 %(8/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在手术前、后HBV DNA载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高拷贝量HBV DNA的肝细胞癌患者在术后的肝功能恢复能力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预后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DNA载量 肝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3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相比,重度慢乙肝与轻中度慢乙肝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HBeAg阴性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HBeAg阳性的平均年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肝癌组与慢性乙肝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以及慢性肝功能衰竭。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E 抗原 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基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方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多态性分析。方法将标记生物素的dUTP在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时掺入DNA样品目的断片,并将目的断片杂交于含HBV核苷酸序列(1896、1814、1762、1764、P区552)的野生型及突变型探针的DNA芯片上,用亲和素-碱性磷酸酶进行显色,并转印于尼龙膜上,再用光学扫描仪读取结果。结果42例乙型肝炎患者HBV核苷酸序列1896、1814、1762、1764、P区552位点突变率分别为40%、31%、50%、50%、10%;该法检测敏感度为5.6×102病毒拷贝数/毫升;特异性高;强、弱阳性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15.1%和19.8%。结论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用于HBVDNA多态性芯片显色,该法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易于推广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