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你知道多少?

/ 2

乙型肝炎病毒你知道多少?

陈梅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安平中心卫生院637961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近几年,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手段也有所提高。在我们国家,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是很高的,一般在每10个人当中就有1个患者携带着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社会危害是比较大的,严重的会导致社会动乱,所以一定要重视乙肝病毒的预防。

乙型肝炎病毒分为三种形态: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这三种形态的结构均有所不同。大球形颗粒亦称Dane颗粒,它是一种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直径约42nm.核衣壳为20面体对称结构。小球形颗粒直径约22nm的小球形颗粒是HBV感染后血液中最多见的一种。它由HBsAg,即病毒的囊膜组成。化学组成为脂蛋白,可按其特有的密度与正常血清蛋白部分分离。而管型颗粒的结构形式是:直径约22nm,长度可在100~700nm之间。实际上它是一串聚合起来的小颗粒,但同样具有HBsAg的抗原性。分别对这三种不同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具体的了解,以便提早预防。

乙型肝炎病毒的患病率如此之高,一旦发病是不发不可收拾的,而且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传播性,而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投入,乙肝疫苗的普及率逐年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生物工程科学性的有效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国家财力上的长时间的付出,在生物研究时科学家必须要时刻保持着警惕,认真钻研,一旦发现重大研究一定要及时上报,以降低患者的人数和感染率的增加。

根据2006年的调查显示结果[1],我国从新生儿到中老年阶层的人群当中乙肝表面携带率占到全国总人口的7.18%,换算成阿拉伯数字的话是全国将近1亿的人口携带着乙肝病毒,其中5分之1的人群携带着慢性乙肝病毒,根据这个数据可想而知其中存在的危险性。由于HBV的感染是全球性的,也就是说不分人种、国家、区域、肤色,因此对HBV的生物工程研究成为了各个国家科学研究的头等大事,疫苗接种感染力下降,在对青少年人群进行血清检测时,血清当中的HBsAg检出率分别为0.32%、0.94%和4.38%。

乙肝病毒的初期表现症状是长时间觉得疲惫、四肢无力、无精打采,最主要的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表现出过分的热情,精神压抑。形成这样的原因就是与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有关,肝功能的受损导致患者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对正常的营养吸收形成阻碍,多数患者可能会减少食物的摄入量,长时间下来患者整个人看起来营养发育不良,四肢萎缩。携带慢性乙肝患者的人群通常会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上吐下泻、腹部胀痛,由于肝炎使患者的胆汁分泌物减少和胃肠道的充血水肿致使患者所吃的食物不能被正常吸收,这是乙肝患者的初期表现症状。当病情较为严重的时候,会出现黄疸症状,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并且胆红素随着尿液排除使得尿液颜色加深;还特别强调的是乙肝患者的肝脾会出现肿大,门静脉的高压使得脾脏淤血,致使肝脏肿大,面容也会出现泛白,口齿无力等现象的发生。

乙肝的传播途径大家都知道[2]: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人身肢体性行为的接触等等,在输血过程中导致的乙肝传染近年来是比较少见的,主要是皮肤的轻微划痕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比方说:纹眉、纹身、共用注射器和餐盒、牙刷、剃须刀等等。而母婴传播主要是在母体进行分娩的时候,接触母体的血液和体液而传染,乙肝阳性患者的传染率会更高。HBV的感染不会通过握手、拥抱和在同一个范围内休息生活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而传播。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哪些人群建议最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呢?多数是接触血液和食品行业的相关人员最应该注射疫苗,尤其是在医院等人多密集的场所。

患有乙肝就一定要治疗吗?

答案是不唯一的,一般来说一旦发现患有乙肝就必须要及时进行就医,但根据以往的治愈结果显示[3],治愈的机率不足5%,医院针对这种传播性极强的传染病缺少足够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乙肝患者自身也知道这种病会给医院这种公共性的场所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因此多数时候发现自己患了乙肝,选择不治疗的态度,最后造成心理出现严重的负担。乙肝病毒对肝细胞并没有直接的杀伤作用,主要是通过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而引发的炎症,炎症的反反复复存在导致部分乙肝患者肝硬化,造成肝功能不能正常运作,威胁着人身安全。在感染到HBV的时候通过医疗检测能够检测出乙肝病毒,发现病毒应进行及时的治疗,但是实际上很难将乙肝病毒彻底清除,加上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乙肝患者都必须要接受治疗,还是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状态因人而异。

如何护理乙型肝炎病毒呢?

1.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

乙肝病毒患者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在发现自己已经感染上病毒之后要及时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保持心情愉悦,避免产生轻生的念头。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日常的生活、工作上在和周围人接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和小心,禁止与其他人使用同一种餐具,同一个剃须刀和牙具,又避免唾液和血液的传播,尽量保持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避免通过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通过汗液传播。

2.保护他人,防止病毒传播

护理乙肝病毒主要是要防止病毒的传播,对他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乙肝病毒携带的家庭成员在与其他人接触的时候要定期进行血清乙肝标志物的检测,检测血清成分和携带病毒的几率,并定期接种疫苗,从根源上防止病毒的大幅度蔓延和扩散。

3.防止父婴、母婴垂直传播

如果男方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女方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切实能起到有效防止女方感染几率的增加和母婴的垂直传播。;如果女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在婴儿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h内,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加以阻断,这样婴儿保护率可达96%以上。

综上,我们应准确掌握如上所述针对乙肝患者的各种护理措施,以防传染面积的扩大和感染人数的增加。与此同时在乙肝患者的正常治疗期间要十分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病毒通过空气流通传播疾病,导致传染面积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尹家丽,杨海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焦虑患者治疗过程中体内免疫应答研究[J/OL].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2019-05-17].

[2]赵海,马晓华,吕娜,刘小星,边巴次仁,宋春燕.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就诊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05):410-415.

[3]张智,许红梅.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婴儿不明原因肝炎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09):1336-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