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放射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放射肺炎和放射肺纤维化两部分组成。放射肺炎一般属于急性反应,常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主要表现为干咳、程度不一的呼吸困难,有时有发热,影像学表现为放射区的不均匀密度增高及纵隔密度增高。放射区外也有密度改变,但较少发生。放射肺纤维化为放射损伤慢性阶段,常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衰竭,影像学表现为较原照射区收缩的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代偿肺气肿呈现低密度。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肺损伤
  • 简介:摘要放射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在数月后往往发展成为放射肺纤维化。近年来,研究者对RILI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展了大量探索,其中调节T细胞(Treg)在RILI进展中的免疫学机制尤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期重点号刊登了几篇Treg与RILI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从Treg在组织内的数量改变和免疫调节机制等方面报道了Treg参与RILI发生发展的研究成果,为RI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 标签: 辐射,电离 T淋巴细胞,调节性 放射性肺损伤
  • 简介:放射损伤是临床上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及意外核辐射事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早期的急性放射肺炎和后期的放射肺纤维化两个阶段。放射损伤限制了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剂量的增加,并且国内外尚无理想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此综述了近几年放射损伤在实验模型的建立、机制的探讨、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实验模型 研究进展
  • 简介:放射损伤(radiation-inducedlunginjury,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早期主要表现为放射肺炎,部分患者在后期可表现为肺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生存期。本文主要从放射损伤的发病机制、影像学变化、病理学改变及中西医治疗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胸部肿瘤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放射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早期的放射肺炎和晚期的放射肺纤维化,与的受照体积和受照剂量关系密切。本文对放射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辐射性肺损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节T细胞(Treg)的分化对放射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Treg抑制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C57BL/6小鼠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免疫球蛋白G(IgG)组和照射+CD25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给予单次20 Gy X射线全胸照射,照射+IgG组和照射+CD25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IgG抗体和CD25抗体。分别于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各处死小鼠6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组织内CD25+Foxp3+Treg(Foxp3:叉头样转录因子3)的百分比以鉴定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纯照射组小鼠组织内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每组小鼠组织内CD25+NRP1+Treg的百分比;拍照并观察每组小鼠皮肤的损伤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每组小鼠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17A、干扰素γ(IFN-γ)、IL-2和IL-4的水平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组织内CD25+Foxp3+Treg百分比[(1.73±0.04)%、(2.13±0.15)%]均较空白对照组[(1.14±0.02)%、(1.70±0.06)%]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80、-4.545,P=0.000、0.010),抑制Treg后,第4周和第8周时照射+CD25组小鼠组织内CD25+Foxp3+Treg百分比[(0.72±0.14)%、(0.27±0.02)%]均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6、37.538,均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组织内NRP1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41、-9.127,均P=0.000)。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组织内CD25+NRP1+Treg的百分比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而照射+CD25组CD25+NRP1+Treg百分比均较单纯照射组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26、14.457,P=0.001、0.000)。观察小鼠皮肤损伤程度后发现,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皮肤损伤严重,而照射+CD25组小鼠照射后第4周时皮肤基本完好,第8周时出现脱毛脱皮。病理学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小鼠的组织结构破坏,肺泡壁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多,而照射+CD25组小鼠的组织结构完整,肺泡壁纤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照射后第4周,单纯照射组小鼠组织内IL-17A和IL-4的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92、-15.796,P=0.001、0.000),照射后第8周,TGF-β1和IL-17A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72、-7.167,P=0.000、0.002),IL-2水平在第4周和第8周时均降低,IFN-γ水平在第4周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93,P=0.000),第8周时下降;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照射+CD25组小鼠TGF-β1和IL-17A水平在第4周和第8周时均降低(t=6.037、4.524、5.496、4.772,均P=0.000),IFN-γ水平升高(t=-7.006、-12.565,P=0.002、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L-2和IL-4水平在第4周时均降低,第8周时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6、-9.090、8.833、-7.191,均P=0.000)。结论放射损伤小鼠的组织中出现Treg分化,并增强分泌TGF-β1促炎因子,同时干扰辅助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来促进放射损伤的发生。

  • 标签: T淋巴细胞,调节性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模型,动物 Th细胞平衡 放射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放射损伤放射物理学因素。方法:选择 2018年 10月 -12月年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 25例作为对象,对患者病历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病症产生原因,对其今后治疗改善放射因素并给予合理放射治疗方案。分析后对患者病症进行总结,观察患者放射损伤的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结果:经分析后,照射剂量、照射面积与照射速度等物理因素在引起放射损伤症状上表现的较为明显,并且在同一治疗阶段,女性与男性相比较而言,女性患有放射损伤的概率大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照射剂量、照射面积与照射速度等物理因素的研究应用于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后产生的放射损伤中,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放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放射治疗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治疗 胸部肿瘤 放射性肺损伤 物理学因素
  • 简介:摘要放射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可分为早期放射肺炎和晚期放射肺纤维化。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早期炎症,而放射肺纤维化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患者最终会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RIL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报道的相关机制包括遗传异质、氧化应激、细胞损伤等。本文就RILI的发病机制进行文献综述。

  • 标签: 肺癌/放射疗法 放射性肺损伤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放射损伤病因为“火热毒邪”直中于,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热毒蕴、痰凝血瘀为标。其中,阴亏虚和热毒内蕴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临床采用辨病、证、症相结合的“三辨模式”,可全面掌握病情。治疗上宜以养阴清法为主要治法,自拟养阴清方为基本方剂,药用麦冬、天冬、黄精、西洋参、生地黄、川贝粉、苦杏仁、鱼腥草、三七粉、甘草,灵活加减,防治并重,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肺损伤 放射性 养阴清肺 癌症 中医药疗法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影像进行放射损伤定量分级的可行。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与我院进行胸部放疗的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将患者接受放疗后的放射损伤影像学改变最严重时的随访CT图像融合到定位CT图像中,准确的勾画放射损伤的影像学改变范围(VRL),结合患者的实际CT图像和治疗方法,获取双体积(V双)和不同剂量区间的VRL、V双,而后分别将各个参数带入至VRL/V双、VRL(不同剂量区间)/VRL、VRL(不同剂量区间)/V双、VRL(不同剂量区域)/V双共4项比值,得出定量表示放射损伤程度的多组比值数据,分析不同指标与放射损伤分级之间的关系,准确的找出放射损伤高于2级的具体指标。结果:在5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的放射损伤程度高于二级,三级放射损伤患者人数有4例。结论:经过分析后发现CT影像学的改变范围可以对放射损伤进行定量分级,VRL(10~40Gy)/V双是分析的最佳指标。 关键词:放射损伤;CT;影像学;定量分析; 对于放射损伤来说,该疾病是胸部肿瘤患者在经过放疗后非常常发的一种并发症,大约有7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进行胸部放疗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临床中其也被称作为放射损伤,在这70%以上的肺癌患者中,有大约20%~30%的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1]。而对于一部分临床症状严重者,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呼吸困难,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中必须要快速识别放射损伤,并且准确的判断放射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针对放射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主要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以及西南肿瘤协作组等不同的分级标准,但是这每一种标准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而且对医生的主观判断有很大的依赖,这样一来,就导致同一患者的放射损伤的评价结果不同,最终影响到后续的治疗结果[2]。为此,本文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与我院进行胸部放疗的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寻找一种更为客观的判断标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与我院进行胸部放疗的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成者,其中包括放疗前初步定位CT图像和放疗结束后至少6个月的随访胸部CT图像;(2)随访CT图像和定位CT图像未出现明显的形态改变或集体改变,比如大量胸腔积液消失、出现大量胸腔积液或液复张、不开等。 排除标准:患者随访CT中出现异常影像学表现,但经过后续检查后发现为肿瘤进展或伴发感染者。 1.2方法 1.2.1放射损伤的临床分级 通过调查患者住院病历记录、门诊记录或采用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与患者放射损伤病情相关的治疗情况和症状情况。分别在纵隔窗和窗,观察随访CT图像,而后与患者放疗前的定位CT图像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够辨别随访CT图像中放射损伤的影像学改变范围。根据收集到的患者信息,由经验丰富的2~3名医师采用CTCAE5.0版本对患者的放射损伤进行临床分级,并将其作为定量分级的参考标准。 1.2.2放射损伤的范围量化 采用MIM6.5版软件具有的图像融合功能,将患者结束放疗后,在接受6个月随访内出现的放射损伤,影像学改变范围最大时的随访CT图像融合到包含治疗计划的定位CT图像中。如果自动融合的效果不理想,则可以采用边框配准的方式加以调整,也可以进行手动调整。完成图像配准后,在随访CT图像的窗中,逐层手动勾画放射损伤影像学的改变范围,最后根据治疗计划就能够获取到准确的放射损伤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 1.2.3放射损伤的程度量化 获取定位CT图像中原始勾画的双体积,根据治疗计划获取双的剂量-体积直方图,而后采用比值关系,对患者放射损伤的严重程度加以量化,最后量化不同患者的具体放射损伤程度。 1.3统计学意义 采用 SPSS 23. 0 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 % ) 表 示,采 用 χ2检 验。检验水准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研究,如何计算得出,在5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的放射损伤程度高于二级,三级放射损伤患者人数有4例。VRL/V双指标的AUC值在0.661~0.737间,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损伤(RILI)是肺癌等胸部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而铁死亡是一种由铁依赖的、膜脂质过氧化引起的调节细胞死亡。本文主要从活性氧簇诱导的氧化损伤、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调控的抗氧化网络和铁离子稳态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参与的炎性反应方面来探索RILI和铁死亡之间关系,以期通过调控铁死亡以减轻或抑制RILI发生,从而改善放疗患者预后。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铁死亡 进展
  • 简介:放射线属于中医六淫中的火热毒邪,中医络概念包括西医解剖肺脏;络病是肺脏疾病一种病理状态,放射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络病,包括络自病和久病入络;放射损伤是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不可避免的一种毒副作用,同时加剧了肿瘤患者本身虚实夹杂的病机状态;放射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概念。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放射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探讨络病理论指导治疗放射损伤的可行

  • 标签: 络病理论 肺络病 放射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疗前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标对放射损伤(RIL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行放疗的2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放疗前1天、放疗结束后次日均进行症状限制CPET试验及静态功能一体化检查,除静息心率(rHR)外,其他指标均取峰值数据。根据放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RILI组(发生RILI)及对照组(未发生RILI),同时比较放疗前、后2组患者CPET数据,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PET指标预测RILI(≥2级)的准确,并确定最佳cutoff值。结果20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RILI(≥2级),发生率为30%。放疗前RILI组与对照组CPET指标比较,发现氧通气当量(EqO2)、潮气末氧分压(PETO2)和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2组患者rHR、EqO2及PETO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RILI组rHR、呼吸无效腔与潮气量比值(VD/VT)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均较放疗前显著升高(P<0.05);放疗后对照组PETCO2较放疗前明显降低(P<0.05)。放疗前、后2组患者各项静态功能指标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放疗前EqO2曲线下面积为0.917,确定最佳cutoff值为35.85,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3.3%、92.9%和91.7%;放疗前PETO2曲线下面积为0.875,确定最佳cutoff值为117.2,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3.3%、92.9%和87.5%,故认为放疗前EqO2及PETO2指标对RILI(≥2级)具有较好预测价值,且两项指标间存在较强相关(r=0.853,P<0.01)。结论CPET能客观定量评估肺癌患者放疗前、后整体功能变化情况,于放疗前进行CPET检查能有效预测RILI(≥2级)发生,对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放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癌 放疗 放射性肺损伤 心肺运动试验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是胸部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70%的肺癌需要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使附近组织因受到放射剂量超过其生物效应阈值而产生不可逆损伤,因此,放射损伤已成为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死亡。近几年,干细胞治疗放射损伤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指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可以取代受损的上皮细胞,也可以通过释放抗炎和抗纤维化因子促进组织修复。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损伤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干细胞 综述 放射性肺损伤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儿茶素对大鼠不同照射时期组织转化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阐述其对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表法分为4组:A组10只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d;B组10只为单纯儿茶素组,腹腔注射儿茶素注射液100mg/ks/d;C组10只为单纯照射组,全单次照射15Gy+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d;D组10只为照射+儿茶素组,全单次照射15Gy+腹腔注射儿茶素注射液100mg/kg/d;每组各5只大鼠于照射后2周及6周处死,取组织作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组大鼠组织中TGF-β1、TNF-α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C组大鼠2周和6周时组织出现明显炎损伤,D组急性肺炎改变较C组明显减轻;A组和B组大鼠组织免疫组化TGF-β1、TNF-α阳性细胞数相对较低,C组的TGF-β1、TNF-α阳性细胞数较上述两组明显增高(P〈0.05),D组阳性细胞数则介于两者之间,也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儿茶素具有抑制TGF-β1、TNF-α蛋白表达,减轻早期放射损伤炎症反应,对急性损伤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GF-β1、TNF-α表达有关。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转化因子-β1(TGF-β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茶儿茶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损伤82例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比较各组干预效果,分析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癌放疗后 放射性肺损伤 相关因素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食管癌经调强放疗(IMRT)后发生放射损伤(RILI)的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88例食管癌患者行IMRT后分析RILI与临床特征、治疗计划相关参数的相关。结果 入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95.4%;其中17 例(19.32%) 发生有症状的RILI,均为2级以上的反应。患者KPS评分、肺部感染与否、激素应用情况与RILI的发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放疗计划中GTV、V5 、V15 、V20、D mean 、PTV左右径长度与RILI发生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KPS评分、肺部感染、GTV、V5 、V15 、V20及Dmean是RILI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多指标联合应用可预防RILI发生。

  • 标签: 食管癌 调强放疗 放射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的器官,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放射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RISI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归纳总结了RISI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辐射损伤 皮肤 放射性皮炎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