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临床医生应用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腹部实体恶性肿瘤已18年,但随着开展该项目医院的增多,各院手术操作流程不尽相同,影响了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同时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本文就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腹部实体恶性肿瘤的手术操作流程做一总结,尽量减少临床操作过程中的漏洞,以期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安全隐患的目的。

  • 标签: 放射性粒子 腹部恶性肿瘤 手术操作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或经皮冷冻加^125I粒子植入对局部进展型胰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经过综合评价被认为不能接受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型胰腺癌采用手术中或经皮冷冻加^125I粒子植入方法进行治疗。^125I粒子植入系在手术直视下或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8例患者人院前接受过4—6个周期化疗。治疗后3个月做CT评价肿瘤治疗反应。结果11例患者接受术中冷冻,27例接受经皮冷冻,其中14例接受2次冷冻,3例接受3次冷冻。29例在冷冻的同时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9例在术后于超声或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15例(其中13例伴胰周淋巴结或肝转移)患者行区域动脉化疗。CR、PR、SD和PD分别为9例、16例、10例和3例。20例(52.6%)患者出现上腹痛,16例(42.1%)血清淀粉酶升高,5例(13.2%)并发AP,其中1例为SAP,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治疗相关死亡。随访5—37月,中位生存期12个月,6、12、24和36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4.7%、49.4%、21.8%和5.4%。接受化疗患者的6、12、24和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3%、26.6%、0和0,未接受化疗者生存率分别为95.6%、65.9%、19.8%和9.9%,两组相差显著(P〈0.01)。生存期最长的2例分别为31和37个月,目前无任何复发证据。病死29例,12个月内共病死15例。结论对大多数胰腺癌尤其不能手术切除患者,冷冻治疗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冷冻同时或其后加用^125I粒子植入,与冷冻治疗有相辅相成之效。

  • 标签: 胰腺肿瘤 冷冻疗法 近距离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明确超声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超声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92例胰腺癌手术的安全。结果所有92例均按治疗计划完成手术;术中穿刺针出血25例,出血量2—20ml,均顺利止血;误穿胰管2例,经保守治疗未见胰瘘;无误穿胆管病例;穿刺路径经胃肠道55例,术后未见消化道穿孔表现;未出现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安全,可靠。

  • 标签: 125碘 胰腺癌 近距离肿瘤放射治疗 安全
  • 简介:1急性损伤基本概念急性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打击后,出现的进行呼吸困难和顽固低氧血症的综合征。ALI的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低氧血症,PaO_2/FiO_2≤300mmHg;③胸片显示双浸润阴影;④肺动脉嵌入压(PAWP)≤18mmHg或临床除外心源性因素。ALI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阶段,而ARDS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在肺部的表现和主要组成部分。MODS晚期可发展为多

  • 标签: 巨噬细胞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 简介: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当放射线通过皮肤进入肿瘤时,则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脱屑、皮肤颜色变深变黑;重者表现为灼痛、湿疹水疱、感染化脓、溃烂等。严重者影响放疗的正常进行,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为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保证完成放疗的整个疗程,减轻病人的痛苦。我科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用依吖沙啶液联合诺氟沙星粉外敷治疗Ⅱ度放射皮炎,效果甚佳,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放射性皮炎 依吖沙啶 诺氟沙星 外涂
  • 简介:自1967年首次报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来,针对ARDS的诱发因素、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研究领域内对ARDS的认识由最早的临床征象描述进展到分子病理学和遗传易感性的分析.许多新的药物靶点不断出现.治疗的手段极其丰富。遗憾的是,由于该综合征的复杂.到目前为止.真正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降低病死率)只有小潮气量通气。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药物治疗
  • 简介:慢性阻塞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功能检查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功能检查在COPD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肺功能检查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 简介:急性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缺氧呼吸衰竭。虽然目前ALI/ARDS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其病死率高达30%~40%。ALI/ARD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的环节多.受损的靶细胞多。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病机制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 简介:放射治疗学已有百余年历史,对成年人的癌症来说,放射治疗目前仍是仅次于手术的治愈手段。放射治疗学家的目的是给肿瘤组织致死性剂量的电离辐射;辐射对DNA的损伤将导致细胞死亡,尤其是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辐射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影响的差异决定于以下几方面:

  • 标签: 放射治疗 辅助性放射治疗 治疗类型 治疗计划 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损伤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的变化及丙酮酸乙酯(EP)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EP早期治疗组(建模后6h给药)和EP晚期治疗组(建模后12h给药)。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24h和48h检测组织MIFmRN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湿重/干重(W/D)比以及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24h、48h脓毒症组、EP6h组和EP12h组MIFmRNA、MPO活性、W/D比值以及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EP6h组和EP12h组组织MIFmRNA水平、MPO活性、W/D比值以及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同时相点脓毒症组显著降低;脓毒症组24h组织MIFmRNA的水平与MPO、W/D比值以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脓毒症大鼠损伤组织MIF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EP对脓毒症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IF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大鼠 丙酮酸乙酯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损伤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核因子κB(NF—κB)在SAP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α-硫辛酸(α-lipoicacid,ALA)属于维生素B的一类化合物,是已知抗氧化剂中作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具有抑制NF-κB的作用,在改善人的体质、抗氧化,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多种疾病方面备受关注。本实验应用ALA干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观察其对ANP并发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Α-硫辛酸 保护作用 肺损伤 糖尿病并发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急性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f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呼吸和危重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我国医学工作者在ALI/ARDS实验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ALMRDS的临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定(UTI)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ANP)合并损伤内ET-1和NF—κB表达及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ANP组和UTI组,各20只。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体重制备ANP模型,假手术组胰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UTI组在ANP制模成功后即从大鼠尾静脉注射UTI10000U/kg体重。24h后处死动物,测血清淀粉酶、TNF—α、组织湿/干重比,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NF—κB和ET-1蛋白表达以及使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UTI组术后24h血清淀粉酶、TNF—α和湿/干重比分别为(5648±378)U/L、(89.19±3.54)ng/L和4.55±0.07,较ANP组的(6799±437)U/L、(183.30±8.18)ng/L和4.89±0.20显著降低(P〈0.05)。假手术组未见NF—κB和ET-1表达,未见凋亡细胞。UTI组NF—κB和E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3)%和(8±1)%,较ANP组的(25±2)%和(13±1)%显著降低(P〈0.05)。UTI组细胞凋亡指数为13.75±1.25,较ANP组的6.90±0.85显著升高(P〈0.05)。结论ANP时组织NF—κB和ET-1的高表达可能导致损伤。UTI能改善微循环,减轻肺炎症损伤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急性肺损伤 乌司他定
  • 简介: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NP大鼠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ANP组、罗格列酮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SO组、ANP组在造模前30min股静脉注射10%DMSO(0.2ml/100g体重);罗格列酮组则注射等量10%DMSO溶解的罗格列酮(6mg/kg体重)。术后3h、6h、12h分批剖杀,每个时间点6只。检测血清淀粉酶、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取胰头部胰腺组织和组织行病理学检查。RT—PCR检测组织TNF-αmRNA和ICAM-1mRNA的表达。结果ANP组血淀粉酶、MPO、湿干重比、BALF蛋白含量、胰腺及肺病理分值、肺脏TNF-αmRNA和ICAM-1mRNA的表达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12h时分别为(5353.0±728.2)U/L、(1.12±0.14)U/g、3.00±0.14、(0.438±0.056)g/L、11.17±0.93、8.17±0.75、0.57±0.03和1.53±0.08,均明显高于SO组(P〈0.05或P〈0.01)。罗格列酮12h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847.4±841.0)U/L、(0.84±0.06)U/g、2.13±0.36、(0.283±0.078)g/L、7.75±0.27和4.33±0.82、0.26±0.04和0.84±0.02,均明显低于ANP12h组(P〈0.05或P〈0.01),但仍高于SO组(P〈0.05或P〈0.01)。结论罗格列酮对ANP大鼠胰腺及损伤具有一定程度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组织TNF-α、ICAM-1mRNA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急性坏死性 胰腺炎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
  • 简介:急性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主要并发症,是造成SAP高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SAP导致的炎症细胞过度激活和肺部浸润是急性损伤甚至急性功能衰减的中心环节[1]。连接黏附分子C(junctionaladhesionmolecule—C,JAM.C)是近年新发现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分布的细胞黏附分子。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保护作用 细胞黏附分子 重症急性胰腺炎 小鼠
  • 简介:慢性阻塞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危害大、确诊晚、疗效较差。如何做到发病风险的提前评估、预测以便早期诊断、干预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预警模型 早期诊断
  • 简介:新的薄扫CT已用于CT血管造影,它已迅速取代了导管造影术。弥散-加权MRI促进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MRI序列越来越倾向于显示特异的病理学改变。数字化MRI和放射影像学的计算机重建提供“三维”的在屏显示。

  • 标签: MRI 神经放射学 病理学改变 CT血管造影 导管造影 缺血性卒中
  • 简介:急性胰腺炎损伤(acutepancreatitisassociated—lunginjury,APAu)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最常见胰外并发症,也是SAP患者早期病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众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广泛的生理作用,与多种炎症疾病如脓毒症、胰腺炎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MRNA表达 PARP-1 肺损伤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血糖相关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效果差,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为加深了解,提高诊治水平,本文就血糖相关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脑损伤 高血糖 低血糖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