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旨在研究回添固态发酵麸皮对所制得的重组全麦粉的品质特性的影响。将固态发酵麸皮和未发酵麸皮回添人小麦粉中制得重组全麦粉,研究重组全麦粉及全麦馒头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发酵使麸皮的营养成分得到改善,添加固态发酵麸皮的重组全麦粉在粉质特性,

  • 标签: 固态发酵 品质特性 全麦粉 麸皮 重组 营养成分
  • 简介: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红曲霉菌株(MonascusruberGMA4)固态发酵产MonacolinK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提高产MonacolinK的浓度,运用单因子实验筛选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为最适碳源和氮源,确定发酵产MonacolinK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0天,初始含水量为40%以及添加前体乙酸钠浓度为1.2%,通过全因子实验,对影响产MonacolinK的4个重要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2个因子:初始含水量、乙酸钠。通过最陡爬坡逼近以上2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CentralCompositeDesign(CCD)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产MonacolinK最佳工艺条件为:可溶性淀粉40g/L,酵母粉30g/L,乙酸钠14.6g/L,初始含水量51.2%,32℃培养3天,再26℃培养17天。在此条件下,MonacolinK产量达到15.49mg/g,比优化前条件:葡萄糖30g/L,蛋白胨20g/L,酵母粉20g/L,乙酸钠12g/L,初始含水量40%所得到的MonacolinK浓度11.03mg/g提高了40.4%。

  • 标签: 红曲霉 Monacolin K 响应面法 优化
  • 简介:目的:探讨虫拟蜡菌固态培养产胞外漆酶及其对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比较蔗渣、玉米芯、木聚糖和葡萄糖4种碳源对虫拟蜡菌降解竹木质素的影响。方法与结果:培养温度28℃,基质含水率50%,铜离子浓度0.5mmol/L,接种量8%,培养9d,漆酶产量达到28.66U/g干曲,相应的木质素降解率为26.34%;不同的碳源影响木质素降解率和纤维素降解率,以4%的蔗渣为碳源添加到竹粉中,木质素选择性系数为18.1。结论:经固态发酵的竹粉,其木质素结构与原始状态相比明显地被破坏。

  • 标签: 虫拟蜡菌 固态发酵 漆酶 生物降解 竹木质素
  • 简介:为了提高α-L-鼠李糖苷酶的发酵产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α-L-鼠李糖苷酶活力,考察外加碳源葡萄糖、氮源及生长因子对棘孢曲霉JMUdb058固态发酵产α-L-鼠李糖苷酶的调控机制,并以之为依据优化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淀粉对α-L-鼠李糖苷酶的产生具有代谢调节作用;外加氮源能大幅度提高α-L-鼠李糖苷酶的活力;相比用硫酸铵为氮源,用豆饼粉为氮源时,由于其中含有淀粉而导致酶合成量降低;磷酸氢二铵比其他铵盐和硝酸盐更能促进α-L-鼠李糖苷酶的合成。添加富含氨基酸的生长因子有利于α-L-鼠李糖苷酶的合成。棘孢曲霉JMUdb058发酵产α-L-鼠李糖苷酶优化后的培养基是:柚皮5g,磷酸氢二铵0.5g,酵母浸膏0.075g,水5mL,此时α-L-鼠李糖苷酶活力达到10.60IU/gds,比初始培养基的酶活力提高了84.67%,比其他文献报道的最高酶产量提高了1.5倍。优化后的培养基大幅度提高了棘孢曲霉固态发酵α-L-鼠李糖苷酶的活力,为该酶的发酵生产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棘孢曲霉 固态发酵 α-L-鼠李糖苷酶 代谢调控 培养基
  • 简介:摘要为了科学认识自然发酵腌制的冬瓜(即臭冬瓜),改进其发酵工艺,运用微生物学及分析化学方法,对自然发酵的臭冬瓜进行菌种分离鉴定和亚硝酸盐含量检测,并鉴定了产品的主要风味物质。结果显示,其发酵过程中的6株典型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极小棒杆菌、腐败希瓦菌、汉逊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最高亚硝酸盐含量为8.8mg/kg,发酵末期其含量小于0.2mg/kg,两值均低于GB15198-94中腌渍品20mg/kg的限量标准;产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丁酸、己酸、戊酸、辛酸、2-甲基丁酸、4-甲基苯酚等,大多数物质具有不愉快的气味;乳酸菌发酵体系中常见的乳酸、乙酸、柠檬酸等,在臭冬瓜中含量很少。以上试验表明.臭冬瓜不存在食用安全隐患。

  • 标签: 腌制冬瓜 臭冬瓜 发酵菌种 风味物质 亚硝酸盐
  • 简介:“一罐法”发酵的主要优点为:可以缩短发酵时间,前、后酵在一个罐内完成,省去了“倒罐”操作,避免了杂菌污染机会,降低了酒损。本文主要介绍露天发酵罐“一罐法”发酵过程中

  • 标签: 露天发酵罐 “一罐法”发酵 操作 控制 啤酒
  • 简介:发酵辣椒一般是利用附在辣椒表面的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而成的,味美可口,健胃消食,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地家庭广泛制作,深受人们喜爱和欢迎。目前,工业化生产的腌辣椒大多数采用高盐腌制的半成品进行脱盐后,而得到成品,在脱盐过程中,许多风味物质都已流失掉了。因此造成工业化生产的发酵辣椒风味不足。

  • 标签: 发酵辣椒 风味调配 鲜味剂 酸味剂 甜味剂
  • 简介:本文结合本公司的生产情况论述了影响发酵度的几个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啤酒 发酵度 工艺措施
  • 简介:采用生产用的贮藏酵母菌株——啤酒酵母(AJL2155),研究啤酒发酵期间接种酵母海藻糖含量对于发酵特性的影响。在EBC管中,10.8°P麦芽汁,14℃发酵96小时和144小时后,收集悬浮酵母细胞,获得不同海藻糖含量的种酵母。种酵母的海藻糖含量对于酵母生长、比重以及随后发酵期间酒精含量的产生没有影响。然而,高海藻糖含量的种酵母,在最初发酵阶段可维持悬浮细胞存活力,提高糖类的利用率,且增加异戊醇和异丁醇的形成。在这些发酵特性方面,种酵母的海藻糖含量,可以证实在啤酒厂内对于评价种酵母的活力是有用的。

  • 标签: 啤酒酵母 发酵 海藻糖 存活力 酒精 糖类利用
  • 简介:本文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种进行单一果蔬汁及复合果蔬汁发酵制作果蔬发酵饮料及果蔬乳酸发酵型饮料果冻。经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流程及配方。得到外观均一稳定、口感、风味独特的饮品。

  • 标签: 果蔬发酵饮料 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配方
  • 简介: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选择黑曲葡萄糖淀粉酶水解、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菌种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菌发酵,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这种新型米乳发酵饮料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产品中乳酸菌的含量可达3×10^7mL^-1。

  • 标签: 米乳 糖化 发酵 稳定剂 发酵饮料 乳酸菌发酵
  • 简介:研究以牛奶和红枣为主要原料,确定了红枣发酵乳酸饮料的制备工艺。最佳配方为红枣浆10%,蔗糖量5%,奶粉量10%。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量5%,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h。制备的红枣发酵乳酸饮料,色香味甚佳,并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 标签: 红枣 乳酸发酵 饮料
  • 简介:快速发酵菌种在发酵过程中降糖快,双乙酰还原迅速,使啤酒具有优良口感和风味特点。1试验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啤酒产量,缩短酒龄,制定了试

  • 标签: 快速发酵菌种 试验研究 啤酒 使用 质量
  • 简介:发酵车间微生物管理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根据车间的实际管理经验从人、设备、料、环境、生产的角度谈谈如何对发酵车间进行有效的微生物管理方法。

  • 标签: 微生物管理 设备 环境生产
  • 简介:啤酒酵母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出现退化。表现在:酵母形态变异;增殖力下降;发酵力降低;酵母回收量减少;自溶和染菌等。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再就是酵母生理机能的衰退。一、环境因素的影响1.麦汁组成不合理麦汁成份直接关系到酵母的代谢,酵母利用的主要碳源是麦汁中的可发酵性糖,而氮源则是氨基酸。因此合适的麦芽汁成份应有保持酵母营养所必须的含氮量,每1%浸出物最好含有20mg/Lα—氨基氮或32mg/L甲醛氮。如麦汁组成不合理、如α—氨基氮低、非糖比例高、缺少某些微量元素,会造成酵母增殖不良。

  • 标签: 酵母细胞 麦汁 啤酒酵母 环境因素 生理机能 发酵力
  • 简介:以山葡萄为原料,经榨汁、发酵等工序制得山葡萄原酒,再与一定比例的枣汁混合,经调糖酸比、灭菌等处理后制得成品,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得出最佳配方为:山葡萄酒与枣汁体积比1:1,砂糖5g/dL,蜂蜜0.6g/dL,柠檬酸0.07g/dL.所制成品营养价值高、口味清雅独特,颜色透明瑰丽.

  • 标签: 发酵饮料 枣汁 榨汁 最佳配方 糖酸比 砂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