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章卫平 史亚男 陈玉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 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肠道是消化、吸收各种膳食营养素的重要场所,也是调节机体糖脂代谢稳态的主要器官。肠道可感受各种不同的营养信号,与脑、肝脏等代谢器官相互作用,形成复杂而又精细的糖脂代谢时空调控网络,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稳态的"前哨"与"枢纽"作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已成功转化为临床干预糖脂代谢紊乱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就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转化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述评,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热点提出展望。

  • 标签: 肠道 肠道微生物 糖代谢稳态 脂代谢稳态 代谢调节
  • 简介:1激素对家禽脂肪代谢调控1.1激素对家禽脂肪合成代谢中ACC的调控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是催化动物脂肪合成的限速酶,它主要通过异构修饰和共价修饰途径来实现其调控作用,异构修饰调控是一种典型的长链乙酰(CoA)反馈抑制,柠檬酸可以激活该酶的活性,因而成为大多数动物机体中细胞质乙酰辅酶A的前体。ACC的共价修饰调控表现为可逆性磷酸化。一般认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所引起的磷酸化和解聚作用会增加柠檬酸的依赖性并降低ACC的活性。最近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有脱磷酸化及聚合作用,从而增加了柠檬酸的敏感性,进而对该酶有激活作用,并认为胰岛素是完全的转录后的调节效应,但Coupe(1990)发现在注射胰岛素后,ACC酶活性及其mRNA水平都会增加,因此,胰岛素对ACCmRNA的调控也许是间接的,近来更多认为血液葡萄糖水平以及胰岛素会影响ACCmRNA水平,生长激素似乎降低了猪的ACCmRNA水平,而甲状腺素T3能增加ACCmRNA活性。

  • 标签: 家禽脂肪代谢 机理研究进展 脂肪代谢调控
  • 简介:脂肪的沉积是动物机体能量沉积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体脂沉积量实际体现了脂肪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一种平衡状态。当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如合成代谢增强或分解代谢减弱。机体脂肪沉积量都会增加。甚至导致过度肥胖。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得到膳食满足的同时。对畜产品品质也日益重视。脂肪的过度沉积不仅影响畜产品的品质,造成能量的浪费,而且对环境保护也不利。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猪的脂肪沉积及其调控机理做了大量研究。以其能够人为的控制脂肪代谢,不仅提高生产水平,创造最佳效益,而且还能满足现代人们的消费需要,提高人类自身健康水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围绕脂肪沉积的机理及其调控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动物脂肪代谢 调控机理 畜产品品质 能量沉积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 简介:长期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使肝细胞受损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肝硬化,造成肝功能衰退或肝脏萎缩。目前我国居民的饮酒量和饮酒率非常高,由此引起的酒精性肝病发病率较高,酒精性肝病表现多样,初期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铁代谢
  • 简介: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为各种血细胞潜能的一类干细胞,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与其代谢调控密切相关,其代谢状态主要表现为:居住在骨髓低氧微环境中,依赖糖酵解进行能量代谢,保持低活性氧水平;Hif-1、FoxO3、ATM、PTPMT1等蛋白维持造血干细胞处于低氧状态,并使其免受活性氧损伤;此外,糖代谢相关酶、谷氨酰胺、脂肪酸氧化、嘌呤、氨基酸代谢等也在造血干细胞代谢调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造血干细胞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叙述氧化代谢调控、糖代谢水平、嘌呤代谢和氨基代谢的相关机制。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代谢调控机制 低氧微环境
  • 简介:摘要视网膜的代谢过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视网膜是人体高耗能的神经组织,故维持其能量代谢过程的稳态对于视网膜正常功能的维持极其重要。视网膜能量代谢特征与生长非常快速的肿瘤组织类似,即在有氧情况下主要依赖糖酵解途径供能,称为视网膜Warburg效应。视网膜能量代谢的Warburg效应重要意义在于,相比于氧化磷酸化途径,葡萄糖可以迅速通过糖酵解途径产生ATP,并可为快速增生的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供给所需的碳源。视网膜的代谢能量是视网膜中各种细胞代谢活动产能的总和,涉及光感受器细胞、色素上皮细胞、Müller细胞以及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等,研究这些细胞产生Warburg效应的原因及细胞间代谢偶联的机制对了解视网膜能量代谢活动的过程非常重要。作为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HK2、PFKFB3和PKM2活性及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联,深入研究这些机制有望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视网膜能量代谢障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视网膜能量代谢的Warburg效应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网膜 能量代谢 Warburg效应 关键酶 调控机制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全球发病率近年来持续上升,但具体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作为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的硫化氢(H2S)可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调节组织胰岛素敏感性而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内源性H2S产生与调节以及H2S参与调控代谢的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 标签: 硫化氢 糖代谢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通过从头合成、补救合成、Preiss-Handler三条合成途径以及以NAD+为底物的三种酶家族[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CD38、沉默信息调节蛋白(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 protein,SIRT)家族]来调节,也调控着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可分为M0、M1、M2三种状态,M1主要分泌一系列的炎症因子促进炎症,而M2主要分泌细胞因子抑制炎症反应,关于巨噬细胞的炎症状态的调控对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文章归纳了关于NAD+合成、代谢及消耗途径与调控巨噬细胞炎症的关系。

  • 标签: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巨噬细胞极化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白细胞抗原38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 聚ADP-核糖聚合酶
  • 简介:摘要烟草在进行代谢的过程中,碳氮代谢在其中饰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烟草的生长带来影响。文中首先对当前我国烟草在进行碳氮代谢过程中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影响代谢的主要因素以及调控技术,希望能够为我国烟草质量以及产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 标签: 烟草 碳氮代谢 现状 影响技术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作为体内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可在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中极化为不同的表型调控免疫反应进程。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可以阐明关键代谢途径对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状态的调控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本文聚焦糖酵解、三羧酸(TCA)循环、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4种关键代谢途径与不同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关系,并解析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代谢重编程调节机制,为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免疫反应过程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巨噬细胞极化 代谢重编程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肝脏代谢途径是由昼夜生物钟驱动的,并且肝脏的健康由代谢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模式的适当时间维持的。昼夜节律系统可确保脂质吸收、储存和运输中的日常节律与休息活动和摄食周期在时间上协调一致。因此,时钟基因功能的丧失或昼夜节律与饮食周期的紊乱将导致脂质体内平衡受损。

  • 标签: 昼夜节律 脂质代谢 时辰疗法
  • 简介:摘要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胃肠道摄入是人体获取碘的主要途径。肠道包含的万亿数量级的微生物对于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基因信息调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肠道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循环系统作用于甲状腺(即"肠-甲状腺轴"),对甲状腺的碘代谢进行潜在调控。该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肠内碘摄取的影响及其对甲状腺细胞表面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表达及活性的调控,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参与甲状腺碘代谢的潜在调控机制。肠道微生物影响甲状腺碘代谢的直接因素包括脂多糖、短链脂肪酸、微生物肽段或蛋白质等,通过影响核因子kappa B通路、参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或抗原抗体反应等方式影响甲状腺NIS的表达或活性;间接因素包括肠道微生物改变细胞内环境,从而通过调控甲状腺特异转录因子的水平及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等方式影响甲状腺细胞内外碘离子的转运。

  • 标签: 宏基因组 胃肠道 代谢 甲状腺 发展趋势
  • 简介:人体骨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吸收旧骨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形成新骨的动态平衡的过程。Runx2(corebindingfactoralphal1,核心结合因子a1)是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调控成骨细胞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基因的表达和成骨细胞周期参与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本文就Runx2在骨代谢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RUNX2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代谢
  • 简介:维生素D是前激素(prohormone),它的发现及其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为治愈佝偻病和成人软骨症开辟了有效途径。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参与调节人体内钙、磷代谢及骨的形成,并有抑制细胞生长、调节免疫作用的功能,尤其对骨质疏松症、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有防治的功效。正因如此,人们对维生素D的健康效能有着广泛的期待,可是摄入维生素D的同时又担心因过量而引起毒副作用。本文从维生素D的代谢调控两方面来讨论维生素D激素系统的作用及自我保护功能。

  • 标签: 维生素D 代谢 功能 毒副作用 调控机制
  • 简介:1猪屠宰后胴体代谢调控动物放血后血液停止循环,肌肉的供氧也随之停止,肌肉的代谢从脂肪有氧代谢转向贮备的肌糖原无氧代谢。动物宰后肌肉无氧代谢的终产物是乳酸,随着肌肉中乳酸的积累,肌肉pH从7.1~7.3最终降低到5.4~5.7。有3种典型劣质猪肉与猪宰后肌肉pH异常降低有关:(1)肉色苍白、质地松软、汁液渗出的猪肉,即PSE肉;(2)肉色发暗、质地坚硬、如干柴般的猪肉,即DFD肉;(3)肉色发红、质地松软、汁液渗出的猪肉,即RSE猪肉。

  • 标签: 猪肉品质 代谢调控 宰后 胴体 氧代谢 劣质猪肉
  • 简介:摘要:糖尿病(DM)是由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缺陷等多种复杂原因共同导致的,以血中葡萄糖水平连续慢性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多见,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产生胰岛素抵抗而致病。胆汁酸(BA)以胆固醇为主要原料在肝脏细胞内转化代谢而来。BA不但具有促进脂肪乳化水解以及维持全身系统稳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物质,通过激活法尼醇X受体(FXR)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TGR5)输送信息,同时还与肠道菌群产生全方位互动效应,在机体能量代谢以及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作用,影响着T2DM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胆汁酸 肠道菌群 代谢手术
  • 简介:摘要:脂肪肝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展与肝脏代谢调控紧密相关。肝脏作为主要的代谢器官,在脂肪酸、葡萄糖、胆固醇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肝脏代谢异常是脂肪肝病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首先,肝脏脂肪代谢紊乱是脂肪肝病发展的核心环节之一。肝脏脂肪代谢的正常调控包括脂肪酸摄取、合成、氧化和转运等过程,而在脂肪肝病中,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脂肪在肝脏内的堆积。其次,肝脏糖代谢异常也在脂肪肝病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肝脏是糖代谢的中心器官,通过调节糖原合成、糖原分解和葡萄糖输出等过程,维持血糖稳定。然而,在脂肪肝病中,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产生异常增加,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进一步促进脂肪沉积。此外,肝脏胆固醇代谢紊乱也与脂肪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肝脏对胆固醇的合成、摄取和转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在脂肪肝病中,肝脏胆固醇合成增加,同时胆固醇转运通路受到干扰,导致胆固醇在肝脏内的积累。最后,肝脏氨基酸代谢异常也参与了脂肪肝病的发展过程。肝脏对氨基酸的代谢调控涉及蛋白质合成、分解和转运等过程。在脂肪肝病中,肝脏氨基酸代谢紊乱导致氨基酸在体内的平衡失调,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和肝脏功能。

  • 标签: 肝脏代谢调控 脂肪肝病 脂肪酸代谢 糖代谢 胆固醇代谢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研究比较,深入研究了I型胶原的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了显著性结果。旨在探究I型胶原的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深化对这一生物分子的代谢机制的理解。实验中,分别选取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个体。针对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采用了精心设计的实验过程,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的P值分别作为显著性分析的主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I型胶原的合成和降解代谢过程中表现出显著不同于对照组的生物学特性,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的矛盾现象可能反映了I型胶原代谢机制中的复杂调控。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I型胶原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相关治疗策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标签: I型胶原 合成代谢 降解代谢 实验设计
  • 作者: 刘磊 王勇 赵羲和 何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辽宁 1100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通外科,辽宁 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辽宁 1100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110004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根据其颜色和功能可划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白脂肪组织在交感神经兴奋等条件下能诱导产生一种新型脂肪细胞——米色脂肪细胞。白色脂肪受到诱导和激活从而产生米色脂肪组织的过程被称为白色脂肪棕色化。白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之间的比例动态平衡与机体代谢稳态关系密切。研究脂肪组织的白色向棕色化转化过程的信号传导途径,可以为纠正肥胖,缓解肥胖相关糖脂代谢紊乱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白色脂肪棕色化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

  • 标签: 白色脂肪 棕色脂肪 肥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