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从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族性检索,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本刊2005起均对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后。标识分类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主分类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之间应以分号分隔。希望有条件查询的作者在来稿时自行标明分类

  • 标签: 中图分类号 期刊文献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分类统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鱼骨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应用。方法通过用鱼骨分析法分析12例护理案例,讲述鱼骨的具体实施方法。结论运用鱼骨分析法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鱼骨图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心动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5例ASD适合介入封堵的病人,术床边超声心动测量ASD最大直径,与测量球囊测量ASD直径比较,指导封堵器封堵、释放等过程,并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是否影响周围结构功能。结果25例患者ASD直径床边超声心动测量值为(20.52±1.53)mm,球囊导管测量值为(21.41±1.5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全部一次堵闭成功,术后即刻超声心动检查无残余分流,各瓣膜无病理性返流或原有返流加重,上、下腔静脉回流正常。结论床边超声心动在ASD封堵术能准确估测ASD直径,指导封堵过程,监测有无并发症发生,在ASD封堵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床边超声心动图 房间膈缺损 封堵术
  • 简介:目的研究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院内发生的或6小时内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统计,并对原因进行对策分析。结果1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42例接受溶栓治疗,占24.41%。溶栓患者平均到时间(4.00±1.61)小时。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132例脑梗死患者未接受溶栓治疗,其原因有醒后卒,完成评估后超过时间窗,患方拒绝或犹豫,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年龄不符等。结论加强对醒后卒的研究,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了解,优化院内卒中流程,更新我国溶栓指南等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溶栓治疗比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醒后卒中
  • 简介:目的:对高血压超声心动的结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心动进行检查,并将其设为分析组。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二尖瓣血流频谱结果。结果分析组的二尖瓣血流频谱出现异常,在A峰速以及A/E值上,分析组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E峰速度上,分析组要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左房内径上,分析组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室壁厚度上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超声心动来检查高血压患者能够及早对其功能改变进行发现,这对于疾病发展的控制和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超声心动图 结果 临床意义
  • 简介:《今日医学要闻》报道,在欧洲超声心动协会会议上,两组研究人员报道,“无需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诊断,单纯采用超声心动测量左心室应变便可判断由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脏损伤范围”。其中一项研究表明,与肌钙蛋白高峰浓度作为粗略估计以及MRI诊断作为参考相比,超声心动3D斑点追踪周向应变可独立预测梗塞面积,而第二项来自保加利亚的研究表明,超声心动2D斑点纵向应变是梗塞面积最佳的预测指标,虽然周向应变和径向应变也显著相关。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MRI诊断 心脏损伤 测量 径向应变 梗塞面积
  • 简介:目的评价ST-T改变与超声心动(UCG)检查结果.方法对180例患者常规12导联记录ST-T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与UCG检查对比.结果ST-T改变者89例(49.4%)UCG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节段性运动减低,有的丧失运动或收缩期增厚;15例(8.3%)示主动脉硬化,主动脉内径增宽,运动僵硬,重搏波消失;9例(5%)示主动脉瓣钙化,回声增强,5例(2.78%)示左室腔假腱索;余72例未显示主动脉及心内结构异常.结论UCG比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更敏感,室壁运动异常是心肌缺血的唯一指标.

  • 标签: ST-T改变 超声心动图 检查 心肌缺血 UCG
  • 简介:的探讨胎儿实时三维超声心动(RT-3DE)在胸腹联胎产前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经产前超声筛查出的对称性胸腹联胎5例,行胎JLs.维超声心动(2DE)及胎儿实时三维超声心动检测。RT-3DE选择3Dcropping、xPlane任意平面成像及3D-Beats模式,多切面、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胎儿心脏。结果5例对称性胸腹联胎均有2个心包,2套心血管系统,其中一个心脏结构正常,另一个为单流入型单心室合并单心房或其他类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检测多无异常。结论对称性胸腹联胎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具有特征性,胎儿实时三维超声心动是联体双胎产前超声诊断的良好补充。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三维 产前超声检查 双胎 联体
  • 简介: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在二尖瓣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均常规经胸超声心动检查,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监测,并即刻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结果本组18例16例一次性手术实施成功。1例术监测发现反流2级后再次实施成形后成功,1例术监测发现反流3级后改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在二尖瓣成形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疾病 关闭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ECGf波特点与血栓栓塞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NVAF患者69例,根据是否合并血栓栓塞事件,将患者分为栓塞事件组(23例)和无栓塞事件组(46例)。描记ECGV1导联,测量f波的振幅、f波时限和f-f间期,并经胸超声心动检查,进行相关分析及logistis回归分析。结果栓塞事件组患者f波振幅较无栓塞事件组低(0.076±0.018)mVvs(0.092±0.03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间期较无栓塞事件组短(0.115±0.009)svs(0.126±0.01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波时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f波振幅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P〈0.05),而与左心房、LVEF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波振幅减低是老年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CGf波特点有助于评估老年NVAF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初始剂量的个体化区别,分析CYP4F2rs2108622基因型对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00年至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回顾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用药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和进入治疗窗时间(INR≥1.8)、超出治疗窗时间(INR〉3.5)。结果本次研究共有769例患者资料齐全,民族均为中国汉族,其中CYP4F2基因型为CC型的患者占65.8%(n=506),CT型28.7%(n=221),TT型5.5%(n=42)。按基因型不同分别分析进入治疗窗(INR〉1.8)和过度抗凝(INR〉3.5)的时间发现,不同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4F2基因型多态性对于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华法林 CYP4F2 个体化用药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前急救对电击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14年2月间我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收治的因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5例,探讨前急救不同因素对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全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前急救后,心跳、呼吸恢复者21例(24.7%),患者存活并出院者13例(15.3%)。年龄高于60岁的高电压击伤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有所降低,但与〈60岁组与低电压击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击后至行心肺复苏急救的时间〈5min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最高,且随着施救时间的延长(〈5min,5-11min,11-16min,〉16min),复苏成功率(58.33%比31.58%比8.00%比0%)、出院存活率(58.33%比15.79%比0%比0%)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及早进行心肺复苏等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电击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电击伤 心脏停搏 急救医疗服务 心肺复苏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78例经胸外超声诊断为心脏疾病患者,分析心脏疾病确诊前的超声心动诊断与最终确诊的符合率,观察超声心动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78例经胸外超声诊断为心脏疾病患者,有70例患者的诊断与最终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9.74%,其中对高血压心脏病诊断符合率为41.03%;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符合率为30.76%;心肌梗死性疾病诊断符合率为17.95%。结论胸外超声心动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胸外超声心动图 诊断 心脏疾病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高温超导心磁仪在冠心病诊断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访的应用。方法入选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拟择期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3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4例)和冠心病组(59例,其中52例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安装于磁屏蔽室内的四通道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心磁仪,分别于冠脉造影前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行心磁检查,比较冠心病患者不同时刻病理性电流区域存在的强度及时间,以每幅分级的平均数(ACTM)、异常电流分布占所有电流密度分布的比率(RAM)作为判断标准。结果冠心病组ACTM和RAM明显高于对照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ACTM和RAM较介入前明显改善。结论高温超导心磁作为一种简单、无创、价格低、敏感性高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冠脉介入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心磁图 诊断 随访研究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诉一月内反复发热,出汗,乏力,伴腹部饱胀及腰背部疼痛。在半月内体重减低6公斤。查体:胸部多处“蜘蛛痣”。腹部触诊肝脏肿大。超声心动:心脏腔室大小正常,室壁运动正常;右心房内有一4.1×3.5cm实性偏低回声占位,位于下腔静脉入口房间隔上,边界清楚,活动度小(1);三尖瓣瓣叶增厚,回声稍增强,舒张期血流速度130cm/s,收缩期极少量反流。在右室前壁前方有少量心包积液。

  • 标签: 超声心动图诊断 转移性肿瘤 右心房 腹部触诊 腰背部疼痛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对基层卫生应用卡托普利治疗门诊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卫生院门诊部于2012年8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60例患者卡托普利治疗(A组),另60例给予牛黄降压丸治疗(B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A组为83.3%(50/60),B组为71.7%(43/60),甲组显著高于乙组(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在治疗后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上均得到了改善,而在改善幅度上,A组要好于B组(P〈0.05);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基层卫生院门诊高血压患者来说,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较好的服药依从性,价格实惠,值得推广。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卡托普利 门诊高血压病 临床疗效
  • 简介:心室收缩机械不同步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重要前提,而目前评价室壁机械运动同步性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超声心动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不同超声心动参数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面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超声心动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收缩不同步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编码血流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术前及术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VM患者术前行常规全脑DSA检查,并用i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的彩色编码血流的影像资料,在二维DSA图像及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对AVM的病灶范围、血管构筑及血流动力学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例AVM患者,小型9例(其中4例畸形团表现为弥散型),中型3例,大型3例;单支供血动脉8例,多支供血动脉7例;单支引流静脉11例,多支引流静脉4例。在显示动静脉畸形团大小,尤其是弥散型畸形团方面,彩色编码血流较二维DSA图像可更加清晰。彩色编码血流能直观显示表浅和深部的引流静脉走形,同时根据曲线下面积大小和半峰宽长短,可以判断出主要引流静脉和次要引流静脉,并能直观反映脑血流的完整周期。结论彩色编码血流可快速、准确地描绘出AVM的范围、血管构筑特征以及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彩色编码血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