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猝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前急救情况。方法对275前猝死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猝死患者前急救水平提供依据。结果心源性疾病、脑血管意外、肺源性疾病是50岁以上人群猝死最主要的病因1。结论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建立科学的急救网络系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猝死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灾难事件批量伤员前检伤分类的方法与应用。方法设计制作适合前使用的检伤分类识别卡,开展检伤分类“START分类法”的规范化培训并通过演练检验使用效果。结果在2015年10月21日举行的“常防-2015(Z02)古里镇消除空袭后果综合演练”的现场急救科目演练取得了良好效果,“START分类法”与新型检伤分类腕带都得到了成功应用。结论掌握“START”快速检伤分类法、使用合适的标记卡并进行实战化演练,在应对灾难事件可能出现批量伤员的状况时有着十分积极与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灾难事件 医疗救援 检伤分类
  • 简介:摘要国际疾病分类系统在国际上经过多次不断的修正编审,是一套较完整的科学分类法,具有专业性强、知识面广、实际操作难等特点。这就要求编码人员要熟练掌握ICD-10的编码规则,特别是优先分类章的使用原则,灵活应用相关书籍的检索功能多方面多途径地查找,并养成详读病案资料的好习惯,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使编码准确率不断提高。

  • 标签: 国际疾病分类 ICD-10编码 优先分类章 编码规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经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针对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救治,针对治疗组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救治。结果常规组呼救后到在前接受救治时间为23.49±12.27min,到医院接受救治的时间41.67±14.71min;治疗组呼救后到在前接受救治时间为17.61±6.14min,到医院接受救治的时间30.71±12.56min;常规组总死亡伤残比例为74%,治疗组总死亡伤残比例为50%。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发生病情后至接受救治时的时间,降低死亡伤残率,提高救治效果。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在急救的应用。方法根据中医学在急症刺灸法方面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及针灸急救的现代研究,结合自己5年来在急救一线工作对一些急症的处置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多列急症患者针灸处置有效。结论针灸用于急救病人,见效快,疗效好,方法简便快捷,副作用小。特别对一些不明原因引起的痛症、痹症、休克等病症效果显著。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急救医疗体系,发展现代急症刺灸法,发挥针灸学在其中的作用,走一条含有中医特色的现代急救路,针灸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的效果。方法抽取15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前护理路径。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明显,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脑卒中病人进行院前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确保生命安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脑卒中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高质量的“问题”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的核心,预防医学实验课过程教师利用学生的疑问及学习细节,可以凝练出系列的“问题”。本文尝试对“问题”进行分类,以期更清晰地开展PBL教学。

  • 标签: PBL教学法 问题分类 预防医学实验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急性生理评分(rapidacutephysiologyscore,RAPS)、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apidemergencymedicinescore,REMS)及改良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在前急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我院前急救出诊的2000例患者,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第1时间分别进行RAPS、REMS和改良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对病情危重者采取现场急救后再次进行动态评估。结果改良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较REMS及RAPS对患者疾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4小时死亡风险作为预测指标,REMS、RAPS与改良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改良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明显高于REMS及RA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护士对实施改良前急救护理评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REMS及RA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系统能更好的预测患者的疾病风险性,为我们医生护士更准确的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危险分层提供理论基础,并为优先处理危重病人提供较好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快速急性生理评分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 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在脑残族患者的前急救过程应用前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急诊科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急救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和研究组(n=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前急救护理,研究组40例患者则给予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前急救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从呼救至转入医院时间、接受治疗时间、病死率及致残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前急救应用前急救护理路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脑卒中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罩在前急救严重呼吸衰竭或呼吸骤停患者紧急气道开放的应用。方法应用喉罩紧急开放气道40例,与气管插管开放气道3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平均插管成功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结果平均插管成功时间喉罩组0.64±0.17分钟;气管插管组1.43±0.15分钟,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喉罩组成功39例,成功率97.50%;气管插管组成功23例,成功率为60.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抢救复苏成功率喉罩组优于气管插管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前急救严重呼吸衰竭或呼吸骤停患者紧急气道开放时,喉罩具有插管便捷、高效、通气可靠、成功率高的优点。

  • 标签: 喉罩 院前急救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常用的辅助用药的分类方式进行探索。方法;通过对现有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药学专著对辅助用药基本情况进行查询,归纳总结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辅助用药的范围以及分类方法。结果通过查询以及总结,对辅助用药的定义和范围的分类有了一定的想法,可以初步将我院辅助用药分为十个种类,来进行药品的管理工作。结论辅助用药的范围以及辅助用药的分类方法都需要在实际的临床工作过程,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使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化。

  • 标签: 辅助用药 药品分类 药品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分类法的实际意义。方法通过分析ABC分类法在药品库存管理上的实际应用。结果ABC分类法可以减少药品库存资金积压,提高流动资金使用率,促使药品管理趋于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结论ABC分类法管理效益显著,应该在医院药品管理推广。

  • 标签: ABC分类法 药品库存 周期盘点 药品采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经验处方咳喘2汤治疗儿童肺炎喘嗽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儿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肺炎喘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口服自制咳喘2汤,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验处方咳喘2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能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有效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肺炎喘嗽 自制经验处 咳喘2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前急救当中的风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自制前急救风险问卷对从事前急救工作的7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医护人员均认为患者信息不准确以及疾病的严重性、复杂性是最为主要的风险因素。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的医护人员认为更多的风险来自于客观以及他人因素,工作年限在4年及以上的医护人员则具有更多共识,其可清楚意识到自身原因所带来的风险。结论强化并规范前急救流程,同时着重强调重点风险环节的管理,定期对前急救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使其可准确识别各类风险,提高医护人员对于风险的预见性。同时告知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以及积极配合。

  • 标签: 院前急救 风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前医疗急救传染病预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认识、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加强督查等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保障患者和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 标签: 院前医疗急救 传染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甘露醇的使用误区。方法对2007~2009年我中心记录在册有关前急救使用甘露醇的病历42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前急救甘露醇使用误区分为常规使用、用量过大、过速、未兼顾其它合并症等四个方面。结论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 标签: 甘露醇 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探讨急救中心或急诊科参与前急救时医护如何把工作做好问题。结合我院急诊科出诊参与前急救时医师和护士如何通过分工与合作,把前诊疗及前抢救工作顺利完成等实际情况。说明只要加强训练,明确出诊时分工与合作,是可以迅速快捷、安全地处理病人,顺利完成前急救任务。

  • 标签: 院前急救 医护关系 分工合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F-FDGPET/CT在结直肠癌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展开18F-FDGPET/CT显像,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依据,对8F-FDGPET/CT在结直肠癌诊断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经18F-FDGPET/CT确诊55例,检出率为98.21%。8F-FDGPET/CT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8F-FDGPET/CT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具有显著的价值,准确性较高,分期准确,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18F-FDG PET/CT 结直肠癌 诊断 临床分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D-10编码在中医病症与西医临床诊断温和的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临床病学的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诊断,对某中医科学院病历中出现的却真的常见病例进行准确的ICD-10编码。结果中医某些病症中会包含有西医多个临床诊断的ICD-10编码,现阶段还无法确定是否1个病症只有1个ICD-10编码。结论在中医病症采用ICD-10编码还是比较复杂,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1。

  • 标签: 中医病症 ICD-10 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