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妊娠合并精神疾病产妇剖宫产的麻醉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大庆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7例妊娠合并精神疾病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实施剖宫产手术,根据产妇配合程度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手术麻醉方式,统计所有产妇的手术情况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所有产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且术后意识清醒。所有新生儿的Apgar评分均在7~10分,身体状况、呼吸功能均为正常。结论麻醉前需要做好术前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麻醉过程中,需要根据妊娠合并精神疾病产妇的实际情况确定麻醉方法,若产妇配合度较高,则可选择无椎管内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若产妇配合度低,则可选择全身麻醉。

  • 标签: 精神科疾病产妇 剖宫产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精神患者住院药物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5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患者使用的抗精神药物主要为利培酮、奥氮平、奋乃静、喹硫平。老年患者身体同时存在其他疾病均给予相应的降压降糖降脂治疗,50例患者的其他药物使用情况为降糖药以二甲双胍、格列本脲为主;降压药以卡托普利、心可舒为主;保肝利胆药物为肝泰乐和消炎利胆片。结论我院老年精神患者以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同时使用小剂量其他药物注重身体疾病的治疗。

  • 标签: 老年精神科患者 药物治疗 方法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性沟通对精神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精神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8例,分为两组。其中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治疗性沟通,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DS及SA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评分(32.47±5.68)、SDS评分(34.54±6.12)低于对照组(41.29±5.31),(42.63±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有利于改善精神患者的消极情绪,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好转,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精神科疾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精神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 2017 年 3月 ~2018年 3月间本院收治的精神患者 9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后比较两组精神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生活质量、依从性、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0.00%显著低于对照组 13.04%,且护理质量评分、 ADL评分 、治疗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精神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预防机制。方法采用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教育并且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预案,进一步强化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效果,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结果大幅度地降低了护士在工作中风险的发生。结论只有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教育,才能发挥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和意义,最终达到提升护理品质的目的。

  • 标签: 精神病科 医院/组织和管理 扩理工作/组织和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精神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筛选2016年10月份-2018年4月份收治的患者114例按照入院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前期入院收治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研究组为后期收治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结果常规组护理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19.31%,较比研究组5.26%的发生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评价满意度达到94.74%,较比常规组84.21%的满意评价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精神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普萘洛尔用于精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一年间于我院精神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我院就诊后,根据病史、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合适剂量的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6%,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在精神使用率较高、使用时间长,疗效显著,但要注意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普萘洛尔 精神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精神药物是指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改善病态的精神活动,又不影响正常精神活动的药物。主要作用于边缘系统、间脑和脑干,对觉醒的影响较小,能选择性地对抗各类精神症状。现在国际上通常分为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躁狂药物和抗焦虑药物4大类。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疾病常用药物的副作用及用药护理。

  • 标签: 精神科疾病 副作用 用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精神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及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精神安全护理的风险因素,并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精神安全护理的风险因素的具体表现,制定护理措施,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结论做好安全管理不仅能保护好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发生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老年精神收治的60例老年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护理干预的策略。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老年精神患者中,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多,有54例,占90.00%,临床表现较多,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在50~185d,平均住院时间为(125.9±12.5)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临床预后结果良好。结论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特点明显,临床护理中加强干预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 标签: 老年精神科 临床特点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精神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上报制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精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6年在精神使用常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017年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将2016年所选取的资料作为对照组,2017年选取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上报率、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的资料后发现,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并且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以及及时上报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的管理当中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能够为之有效的增加精神的护理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水平,最终使护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无惩罚上报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男性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临床治疗技术,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技术。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内主动配合患者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发病率和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提高了自身对于疾病的关注程度,且大部分患者均积极配合了本次治疗(P<0.05)。结论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的临床护理中发挥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当在日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物临床应用日趋频繁,同时带来了很多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较为复杂,有的为一过性,有的逐渐加重,有的与原有疾病症状相似。在临床应用时,正确认识不同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是抗抑郁治疗的关键之一。现针对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抗抑郁药物 不良反应 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精神患者入院宣教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精神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联合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SCL-90评分(89.5±6.3)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48.0±3.5)分与对照组(89.2±6.4)分、(48.2±3.6)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53.4±4.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6.6±5.2)分,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评分(75.6±4.3)分、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95.6%)明显高于对照组(54.2±3.1)分、(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入院宣教护理,不仅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科患者 入院宣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精神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在精神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相应的分析,首先从提高法律意识、对管理的工作中加大管理的力度,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的管理措施,遵循工作规范,为减少在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发生危险事件的主要因素为①患者本身;②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③医疗设施和环境;④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等。结论通过对精神护理安全的隐患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指导增强防范意识,不仅能使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下康复,还能提高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对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和和谐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精神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理念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本院精神室女性护理人员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护理管理中采用常规管理理念,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理念。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对精神护理管理的总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护理缺陷、护理投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总满意度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8/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理念的价值十分显著,能显著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减少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管理 人性化理念 价值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观认知疗法在精神病房康复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之间我院精神病房收治的130例康复期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除按常规护理和治疗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外,额外采取内观认知疗法。结果患者在接受内观认知疗法干预治疗后,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等指标均出现明显好转,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社会兴趣和个人卫生,促进其病情和社会基本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康复护理 内观认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治疗在精神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84例,将其按11比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治疗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神经行为认知状态量表(NCSE)评分及服药依从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NC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药物依从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治疗在精神护理中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率,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情志护理 心理治疗 精神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精神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36例老年精神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本院自制的精神意外事故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意外事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共发生4例不良事件,其中2例摔倒,1例烫伤,1例输液管掉落,发生率1.69%。意外事故危险因素评估表显示,患者总体评分(29.54±8.34)分,远远高于15分临界值。结论对老年精神住院患者进行意外事故危险因素分析,能有效评估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精神科 意外事故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