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居家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干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痊愈精神分裂症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出院后两组均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干预组实施出院后居家护理康复指导,包括定期电话和上门随访。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宣教,每个月门诊复查和电话咨询。在出院时及第6、12个月末两组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定,并统计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1年后,干预组的ADL总分、BPRS总分、MRS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的复发率(21.67%)低于对照组(33.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可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老年精神科 疾病特点 居家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精神护理管理中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我院精神收治的 6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对其展开交叉分组,命名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并为其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命名另一组为研究组并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两种护理服务的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评分与患者家属护理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质护理服务下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及感染控制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服务下( 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所接受护理措施的满意度,从根本上提升精神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精神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在精神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该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精神收治的 68 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34 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34 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行为障碍评分,并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个人整洁、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总积极因素以及病情总估计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 0.05),退缩、激惹、总消极因素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74%,与对照组的 78.72%比较均显著提高( P< 0.05)。结论在精神中引入人文关怀护理效果确切,在显著改患者行为障碍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管理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人文护理模式在精神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6月我院收治的 60例精神疾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人文护理模式,两组护理前后焦虑 (SAS)、抑郁 (SDS)评分对比。结果 :两组护理前 SAS、 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护理后观察组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在精神护理中应用人文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值得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人文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女精神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收治精神疾病患者 68例,按照是否给予人文关怀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管理 )与试验组 (常规护理管理联合人文关怀 )各 34例,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干预 1周后、 2周后,一个月后的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 NORS)及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NOSI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护理干预 1周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给予人文关怀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管理。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管理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精神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选取 201 9 年 3 月~ 20 20 年 6 月本科室收治 185 例精神患者,按照是否给予入院风险评估将患者分组,对照组( 92 例)给予常规护理但不给予入院风险评估,观察组( 93 例)给予常规护理 + 入院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 93 例患者的跌倒、坠床、噎食、自伤自杀等安全隐患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 93 例的护理满意度评分( 9.35±0.41 )分大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 7.06±0.45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在精神护理管理中应用入院风险评估,可减少护理安全隐患,防止意外,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精神科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 入院风险评估 安全隐患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精神住院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系列相关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关的护理策略,并分析其在临床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我收治的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针对所分析的护理风险因素而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精神内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控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整个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针对精神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策略,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精神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护理风险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精神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处理方式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搜集我院精神收治的患者 102 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 51 例,对照组给与精神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综合分析精神护理不安全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有效率。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对照组为 72.55% ,研究组为 96.08% ,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P < 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见对照组为 17.65% ,研究组为 9.80% ,两组患者的差异同样有统计意义, P < 0.05 ;比较护理有效率可见对照组为 76.47% ,研究组为 98.04% ,两组患者的差异仍然有统计意义, P < 0.05 。结论 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众多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详细的分析各种不安全因素并积极的给与相对的护理干预才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干预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精神的护理人员30名作为受试者,在整个2020年度30名护理人员都按照常规的管理模式为患者开展护理工作,而整个2021年度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分别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的各个维度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的评分有所上升(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医学科技发展十分迅速, 老年精神患者是指老年期( 60 岁以上)的各类疾病的总称,包括老年期以前发病而一直持续到老年期的各种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病人时常精神紊乱,常常不知道自己会干什么,甚至还会受到医院病毒感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让患者痛苦不堪。本文即将对此类患者的一般特征及护理对策进行叙述。

  • 标签: 老年精神患者 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 对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精神护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 ,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护理效果。方法将 120 名精神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患者心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120 例护士中, 10 名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后不会感觉到困难,而 110 名精神护士认为实施心理护理存在困难。落实心理护理之后,精神护士的技能以及心理学识有限,患者家属以及护患沟通等情况和实际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精神护士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善,以有效确保精神护士的细腻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心理护理 护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精神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选取 120 例我院月治疗的精神病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将使用常规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76.16±12.60 ,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56.18±10.20 ,比较差别较大( P < 0.05 )。实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 83.55±1.42 ,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 65.42±1.77 。两组比较差别较大( P < 0.05 )。实验组中有 3 例患者出现不能配合治疗,有 1 例患者出现冲动行为,有 0 例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对照组中有 7 例患者出现不能配合治疗,有 3 例患者出现冲动行为,有 2 例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结论 在精神病房的患者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精神科病房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精神护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护理效果。方法将 120名精神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患者心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120例护士中, 10名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后不会感觉到困难,而 110名精神护士认为实施心理护理存在困难。落实心理护理之后,精神护士的技能以及心理学识有限,患者家属以及护患沟通等情况和实际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精神护士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善,以有效确保精神护士的细腻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实施心理护理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精神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105例精神患者,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n=52,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53,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率、依从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组别间差异可视(P<0.05)。结论:在精神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减少安全事件,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人文关怀 精神科 护理质量 安全事件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心理护理在人文关怀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60例精神分裂症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对照组(n=30)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30)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MSM)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护理人员护理宣教、护理指导、护理操作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促进睡眠质量提升,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人文关怀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的目的就是分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临床精神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于本院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进行随机抽取患者,抽取共计 70例精神患者,在对患者做好诊断之后,统计分析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一般资料的基础上做好随机分组,得到两组:一组是 35例的常规组,该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形式的护理方式,一组是 35例的护理组患者,该组实施的是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对比护理完成之后,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分析护理价值得到,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 71.42%,其中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 94.29%,对比护理满意度之后发现前者明显较低,其中 P低于 0.05。对比之后发现,常规组性格改变发生率、行为异常发生率、言语异常发生率、病情复发率比护理组明显较高,其 P值低于 0.05。结论对于临床精神患者来说,我们需要重护理方法的选择,最好是采取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联合护理方法,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以及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精神科护理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1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医院精神收治的患者。根据是否采取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进行分组,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后,给予常规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模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管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预测评分、医嘱执行评分、管理程序应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能够明显减低精神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在精神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 2018年 2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 623例精神老年住院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 313例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 310例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老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0. 64%,患者投诉率为 0. 96%,均低于对照组 (3. 23%, 3. 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结论 :在老年精神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实行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投诉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老年住院患者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9 年7月~ 2020 年2月医院精神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期间的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自行设《医护人员质量管理调查问卷》,主要对病情掌握、陪护知晓防范两个项目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的意外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对病情掌握评分、陪护知晓防范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病情的掌握评分、陪护知晓防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房采取风险管理,能明显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老年住院患者 护理管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