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膝关置换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2例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膝关置换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2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相比疼痛评分、膝关屈伸活动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分值较低,其中术后2h为(3.45±0.41)分,且膝关屈伸活动度较对照组大,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膝关置换中的应用价值非常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膝关节置换 应用 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行性膝关炎行全膝关置换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行全膝关置换的退行性膝关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患者术前进行合理的康复指导,术后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膝关功能优良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4.62±2.86分,对照组为81.54±3.8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全膝关置换的退行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退行性膝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置换后病人的护理。方法对术后患者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切口引流管的护理,疼痛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膝关感染等护理措施,从而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结果通过对人工膝关置换后合理到位的护理措施,及充分做好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精心护理,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均在术后10天出院,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置换治疗退行性膝关炎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对于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牙髓炎患者分组作为护理措施研究方法,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应用实施健康教育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术前功能锻炼。结果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方法后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明显。结论对行全膝关置换患者实施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可以使患者较好的配合医生的工作,促进康复,具有较高的护理研究分析价值。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退行性膝关节炎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进行全膝关表面置换的患者手术进行配合护理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全膝关表面置换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进行常规护理与配合手术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0.0%,观察组患者的膝关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膝关表面置换进行配合手术的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采用,

  • 标签: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手术配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膝关置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腰椎手术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实施腰椎手术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病人出院时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健康教育知晓率、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差错、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路径在膝关置换患者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健康教育路径
  • 简介:摘要报告了22例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置换的护理。人工膝关可矫正膝关畸形,改善患膝关的功能状态,同期双侧人工全膝置换,通过术前心理护理、术前一般准备、术前康复指导,术后病情观察、伤口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指导;解除膝关疼痛,从而提高总体生存质量。

  • 标签: 同期 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置换的护理及康复锻炼。方法对15例人工膝关置换患者的术前护理及康复锻炼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术后11例膝关患者可以正常行走,运动功能得到恢复,无明显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效果不明显,另外2例决定保守治疗。结论人工膝关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患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置换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膝关置换后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10例患者在精心护理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术后精心的护理及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工全膝关节置换 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巴喷丁用于膝关置换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c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加巴喷丁用于膝关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共纳入7篇RCT研究,合计744例患者。结论加巴喷丁在多模式镇痛下的膝关置换中并未确切的临床收益。

  • 标签: 加巴喷丁 膝关节置换 多模式镇痛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通过对92例人工膝关置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经验总结,认为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详细的术前评估及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机械预防、药物预防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为手术的成功及疾病的康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方案 预防护理 功能锻炼 下肢深静脉血栓 药物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置换的患者78例,每组患者39例,将接受常规护理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的3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人工膝关置换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接受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康复效果明显好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置换术后康复影响显著,不仅有效的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膝关置换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且行全膝关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利用数字抽签法分成A、B两组。A组30例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B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分析两组功能恢复的情况,比较膝关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干预后的膝关功能评分和主活动度优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接受全膝关置换治疗的病患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施护,能够显著改善其膝关功能,提高主活动度,建议采纳。

  • 标签: 护理干预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主活动度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第三代Oxford单髁假体治疗膝关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临床步态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且均在2015年6月—2016年12月入院,膝关前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其中男性14例,女性20例。均采用第三代牛津单髁系统进行治疗。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均采用步态分析中的步长、步幅、步频,足下压力分布,力线内翻行进曲线5方面进行分析,对第三代牛津单髁系统置换膝关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全程随访,随访时间1~1.6年,平均为1.2年,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通过对患者步态分析参数对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牛津单髁置换手术(UKA)相对于全膝关置换来说,对于膝关“修复取代更换”,效果良好。

  • 标签: 牛津单髁系统 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 步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5月,对10例11膝膝关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采用膝关单髁置换进行治疗。结果10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个月,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3分(50~73分)增至术后的平均93分。结论膝关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疗效可靠,是理想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 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疼痛认知干预在全膝关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120例全膝关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常规的围期护理及术前疼痛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及疼痛认知评分。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后当天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术前1d两组患者的疼痛认知评分较入院时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疼痛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疼痛认知水平,减少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术前疼痛认知干预 全膝关节置换术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膝关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全膝关置换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39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予以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膝关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全膝关置换治疗后膝关疼痛感、功能、肌力、畸形及稳定性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全膝关置换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性较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全膝关置换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功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应用人工全膝关置换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共56例。充分做好术前教育及心理疏导,术后做好切口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实施康复训练。结果术后2周膝关活动度达80~100°。无1例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全膝关置换是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膝关置换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置换后患者76例,标准化组38例,一般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8例,一般对照组行常规疼痛管理,标准化组按标准化流程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标准化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疼痛评分均低于一般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组住院时间短于一般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一般对照组,膝关活动度优于一般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组护理满意度为97.4%,高于一般对照组的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在膝关置换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屈伸活动度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人工膝关表面置换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整体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都是在我医院进行人工膝关表面置换的病人中选择78例,时段控制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范围内,依照抽签法完成分组处理,参照组(n=39)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n=39)选择临床护理路径。结果选择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在术后VAS评分以及功能锻炼结局,与另外一组选择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每项数据形成鲜明优势,处理呈现出P<0.05结局,拥有分析价值。结论人工膝关表面置换病人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后,整体效果理想,拥有借鉴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