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戴蒙开颗粒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动力的影响。方法:3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戴蒙开颗粒治疗组(中药组),并以15只同月龄同性别的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空白组。中药组给予剂量2.0g·kg-1·d-1的戴蒙开颗粒0.2ml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0.9%NaCl溶液灌胃;均灌胃12周。干预结束后,取脑组织分离线粒体,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及去线粒体胞浆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protein1,Drp1)、分裂蛋白1(fission1,Fis1)、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atrophy-1,Opa1)和小鼠脑组织NIX蛋白的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及去线粒体胞浆Drp1、Fis1、NIX、Bax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Opa1、Bcl-2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及去线粒体胞浆Drp1、Fis1、NIX、Bax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Opa1、Bcl-2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戴蒙开颗粒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线粒体分裂融合异常。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戴蒙开颗粒 线粒体动力学 动力相关蛋白1 视神经萎缩蛋白1 分裂蛋白1
  • 简介:目的:探究加减杞菊地黄汤联合复方樟柳碱对眼底病患者血流动力及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4例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杞菊地黄汤联合复方樟柳碱)、对照1组(杞菊地黄汤组)、对照2组(复方樟柳碱),每组28例。比较3组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1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两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均P〈0.05),3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浓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效果较为明显,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的复发情况明显少于两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两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与两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减杞菊地黄汤联合复方樟柳碱对眼底病患者血流动力及视觉功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杞菊地黄汤或复方樟柳碱,患者血液流变学浓度下降更为明显,不良反应较少,预后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眼底病 杞菊地黄汤 复方樟柳碱 血流动力学 视觉功能
  • 简介:肥胖是受饮食、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代谢异常性疾病,是许多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随着各种肥胖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肥胖动物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发展,正确选择动物模型是开展这类科研工作的前提。现笔者特查阅了2007—2017年10年间的相关文献,综述了食物诱导型、下丘脑损伤型、内分泌失调型和遗传型肥胖动物模型,以期为科研工作者今后在开展肥胖症相关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选择上提供参考。

  • 标签: 肥胖 动物模型 综述
  • 简介:在“健康”一词屡次见诸公共政策、“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正在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毫无疑问,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是符合这一趋势的。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慢性病防治相关通知、规划、指南、方案等,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随着人们行为模式的加速转变,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实现了从关注各类疾病到关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健康的支持性环境的逐步转化。但是,政府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并未能很好地转化为人民群众慢性病健康素养的提升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推进慢性病防治政策的执行紧迫而重要。本文旨在以史密斯模型为理论视角,从政策本体、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等四个方面反思慢性病防治政策执行偏差与阻滞的相关因素,从而构建慢性病防治政策执行的策略和措施。

  • 标签: 史密斯模型 慢性病 政策执行
  • 简介: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师生的问卷调查与赋值法得出辅导员胜任力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然后将属性识别理论成功地应用于辅导员胜任力综合评价中,量化和综合理论水平、工作技能和个性特征等多个指标,结果表明方法可行,同一等级之间还可以进行比较。以期能够为高校辅导员的考核、选拔与培养提供科学、客观的指导策略。

  • 标签: 属性识别 大学辅导员 胜任力 综合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启心饮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模型血压、心肌舒缩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雅施达)组、丹参组、启心饮高剂量组、启心饮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进行高血压左室肥厚动物模型制备。各组从造模前一日开始,每日灌胃相应药物或蒸馏水,连续8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4周、造模后8周测量血压。干预8周后,心超测定室间隔厚度(LAD)、左室后壁厚度(LVST)、射血分数(EF)等,计算相对室壁厚度(RWT);取心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及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干预8周后,启心饮高、低剂量组收缩压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高剂量组作用较低剂量组作用明显(P<0.01)。干预8周后,模型组RWT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启心饮高、低剂量组RWT均显著降低(P<0.01);各组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心肌肥厚程度的LVMI,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启心饮高剂量组LVMI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的病理学观察显示西药组及启心饮高剂量组的心肌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启心饮能明显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的收缩压、改善心肌舒缩功能,具有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

  • 标签: 高血压病 启心饮 左室重构 左室肥厚 大鼠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革新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于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出新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由于其专业性质的特殊性,一直处在一个被动式的改革过程中。基于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型,从国家权力、市场、学术权威三种因素整合资源,重新构建新的产教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地方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迫切需求。

  • 标签: 行政管理 三角协调模型 整合
  • 简介:目的观察脏腑图点穴法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Cajal间质细胞(ICC)及NO、NOS的影响,探究脏腑图点穴法影响胃肠动力的可能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点穴组、药物组。除空白组外,均用多因素联合造模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予相应干预,持续14天。测量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并取胃窦组织检测c-kit受体表达、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脏腑图点穴法可以降低FD大鼠胃内残留率(P〈0.05);提高c-kit蛋白的表达(P〈0.05);降低抑制性神经递质合成酶诱导型NOS(iNOS)活性(P〈0.05)。组织总NOS(tNOS)活性及NO含量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脏腑图点穴法可调节FD大鼠胃肠动力,该作用可能与其改变抑制性神经元上NOS活性及NO释放,进而促使ICC修复有关。

  • 标签: 脏腑图点穴法 胃肠动力障碍 CAJAL间质细胞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目的研究红活麻的抗炎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方法萃取法制备不同极性部位,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红活麻不同提取部位对NO释放量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技术对红活麻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利用SAS9.30软件对给药组和LPS组NO的含量进行t检验,比较组间是否存在差异;与LPS组相比,石油醚部位对NO的释放量影响不明显(P〈0.05)。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在浓度为15.5、31.25、62.5μg/mL时,均表现出对NO释放量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给药浓度都在62.5μg/mL时,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对NO释放量的抑制为11.42%、21.01%、33%、26.96%,故乙酸乙酯部位对NO释放量影响最大,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从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Sitosterol;(2)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3)4-hydroxy-5-methoxy-benzoicacid;(4)Isomeranzin;(5)Dioctylphthalate;(6)Dibutylphthalate;(7)Caffeicacid。结论乙酸乙酯部位为红活麻抗炎活性部位。2,4,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红活麻 抗炎活性 化学成分 细胞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兔VX2移植瘤实施实体瘤中心变性粉碎及引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兔VX2背部移植瘤模型,一侧作为对照侧,一侧作为试验侧。试验侧实施热变性4min,经7mm直径木工钻肿瘤热变性区域中心粉碎,并内置引流管以排出渗出液,先后共治疗2次(简隔3d)。于第2次治疗后第3日切除双侧肿瘤,观察肿瘤增长情况及是否有脏器的转移。结果:试验侧较对照侧肿瘤质量降低50g,提示该操作对试验侧肿瘤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心、肝、脾外观无明显改变,试验侧肾脏因一度肿瘤体积过大受到压迫,肺脏出现肿瘤结节。结论:实体瘤中心变性粉碎引流术可以在兔VX2肿瘤模型上实施,且热变性后引流以排出渗出液是必要的,提示该方法可用于大体积肿瘤的治疗。

  • 标签: 实体瘤中心变性 粉碎 引流 兔VX2移植瘤 可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蛇葡萄素对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对照组、蛇葡萄素低剂量组、蛇葡萄素中剂量组、蛇葡萄素高剂量组6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d,测定大鼠结肠湿重及长度、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mRNA表达。结果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湿重指数、结肠MPO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中IL-17A、IL-21、IL-23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蛇葡萄素可下调血清和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含量,下调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mRNA表达,调节IL-23/IL-17炎性轴功能失衡可能是其减轻结肠炎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实验性结肠炎 蛇葡萄素 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炎性轴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3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ricacidAreceptorandB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刺抗抑郁之机制研究作出补充,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针刺干预选取"百会"(GV20)、"印堂"(GV29)、双侧"三阴交"穴(SP6),平刺进针,深度0.5-1cm,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28天。采用体重和糖水实验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海马和额叶皮层组织GABAAR和GABAB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以及糖水偏爱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体重增长值和糖水偏爱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上调海马中GABAAR蛋白含量及额叶皮层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大鼠海马GABAAR和额叶皮层GABAAR,GABABR含量,逆转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抑郁状态,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机制。

  • 标签: 针刺 抑郁症 慢性束缚应激 Γ-氨基丁酸A受体 Γ-氨基丁酸B受体
  • 简介: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园创业大学生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影响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并跟踪18个月,建立主因素与创业孵化毕业后学生是否继续创业的Logistic回归模型,基于该模型由典型推及一般,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学生创业孵化毕业后继续创业比例与"创业知识因子(F1)"、"核心能力因子(F4)"、"专业技能因子(F5)"呈正相关,受"机会识别把握"、"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显著影响。

  • 标签: 应用型高校 创业能力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