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有创血流动力监测技术在新生儿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54例新生儿休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有创血流动力监测开展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7例患儿实施有创血流动力监测技术,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27例患儿未实施有创血流动力监测技术,设为对照组。将对照组人均住院天数、死亡人数、医院感染人数、人均住院费用等指标与观察组进行比较,并做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人均住院天数、存活率、人均住院费用均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血流动力监测技术在新生儿休克发展、转归过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强,能够对休克患儿抢救用药做出有效指导,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儿平均住院日及人均费用,未明显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新生儿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变化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6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同时期健康老年患者62例作为对照,均进行彩超检查,检测两组在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的内径(Carotidarterydiameter,CAD)、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发生率、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flow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最大剪切率(Maximumshearrate,SR)等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在血流动力指标变化,比较高血压1、2、3级在CCA的CAD、TMT、PSV、RI、PI指标变化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斑块数34例、发生率53.13%,对照组斑块数9例、发生率14.52%;高血压组在CCA、ICA的CAD、IMT、RI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CA、ICA,而在PSV、SR上高血压组CCA、ICA显著低于对照组CCA、ICA,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组在PSV、EDV、平均流速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RI、PI上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等级越高,则IMT、RI、斑块发生率越高,而SR、PSV水平则越低,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异常,且颈动脉硬化程度和血压升高呈正比,彩超在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上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组织工程方法体外构建口腔黏膜模型。方法选用人牙龈为组织来源,分别培养人牙龈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以胶原为培养基质,分别进行浸没培养和气液分化培养。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经此方法体外构建的口腔黏膜结构类似于正常口腔黏膜。结论在口腔黏膜固有层构建当天接种牙龈上皮细胞,经过3天浸没增殖培养和10天气-液界面的分化培养,可以获得良好分化的口腔黏膜模型

  • 标签: 口腔黏膜 三维体外构建 胶原
  • 简介:医疗质量管理是卫生工作的永恒主题,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是21世纪医疗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文章以医疗质量的内涵为出发点,系统介绍国际上用于解读医疗质量的经典理论模型(Donabedian模型、IOM模型和OECD模型),并将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方法概括为三大类:归纳法、演绎法和综合运用法,医疗质量评价指标需要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以及定期的维护与更新。研究者应根据研究背景和目的,选择适宜的医疗质量模型和评价指标构建方法。

  • 标签: 医疗质量 模型 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生物力学因素并不是引起椎间盘退变的唯一原因,但现有的诸多研究从有限元分析到生物力学测试、从动物实验到尸体模拟、从分子生物到临床前瞻,都已有力地证实生物力学直接或间接引起椎间盘生物结构紊乱导致其退变。

  • 标签: 腰椎间盘 生物力学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单次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裸鼠模型的适宜浓度。方法:选取雄性裸鼠60只,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STZ诱导糖尿病裸鼠模型。注射后3d,7d,14d,21d对裸鼠体重、血糖进行测量,21d处死动物对胰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注射剂量为150mg/kg及180mg/kgSTZ组裸鼠成模;对照组、70mg/kg组、100mg/kg组及200mg/kg组未成模。结论:通过腹腔一次性注射STZ150mg/kg及180mg/kgSTZ均可有效建立糖尿病裸鼠模型,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糖尿病模型 链脲佐菌素 裸鼠
  • 简介:医联体服务模式的运营与构建涉及到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的需求方(居民或者患者)、筹资方(医疗保障部门、卫生管理部门)的共同利益。在医联体的总体框架下,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推动或阻碍作用。笔者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从利益相关方角度探讨医联体模式发展的动力阻力因素,为协调各利益方的权责与制度规划,逐步深层次推动医联体模式的深入扎根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医联体 分级诊疗 利益相关者分析 动力因素 阻力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在大鼠骨癌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40只6周雌性SD大鼠,在七氟烷麻醉下于胫骨注入MRMT-1(1×104/L)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运用放射线和HE染色法来判断骨癌形成与否。注入MRMT-1后第3天,将PE-10导管置入蛛网膜下隙,用于鞘内注射0.9%氯化钠或帕瑞昔布钠。第10天,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对照组和帕瑞昔布钠0.1、0.3、1.0和3.0g/L组,每组8只。通过vonFrey纤维细丝测定大鼠机械缩爪阈值,观察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结果放射线、病理学以及行为学结果共同表明注入MRMT-1肿瘤细胞后100%成功建立骨癌痛模型。对照组和帕瑞昔布钠0.1、0.3、1.0和3.0g/L组的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分别为(13.89±4.17)%、(7.54±3.91)%、(57.47±11.47)%、(85.72±9.42)%和(100.00±0.00)%,与对照组相比,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大鼠机械缩爪阈值(P〈0.05)。结论鞘内注射帕瑞昔布钠有效抑制大鼠骨癌痛。

  • 标签: 骨癌痛 帕瑞昔布钠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高频电刀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面部扁平疣患者,共65例,将其中采用高频电刀治疗的32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高频电刀治疗的33例作为研究组,对比2组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高频电刀治疗面部扁平疣的效果确切,且复发率较低,可推广。

  • 标签: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联合 高频电刀 治疗 面部扁平疣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对门诊采血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未实施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干预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实施排队论模型护理人员调配干预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者对采血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可有效提高门诊采血管理的护理质量水平,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排队论模型 护理人员动态调配 门诊 采血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利用耳鼻喉科综合动力系统切除会厌囊肿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41例会厌囊肿患者。使用鼻内镜系统下结合美国美敦力xps3000耳鼻喉综合动力系统于咽喉黏膜表面麻醉下对患者行会厌囊肿切除术。结果41例会厌囊肿患者全部术后24h会厌舌面囊肿创面伪膜形成,无出血,局部轻度肿胀;有不同程度的咽部异物感,咽痛以及吞咽疼痛不适。2w后症状消失囊肿创面愈合,伪膜脱落。随访至6个月,会厌黏膜表面光滑平整,无会厌与舌根粘连吞咽障碍等长期并发症,无l例复发。结论采用耳鼻喉科综合动力系统切除会厌囊肿是在直视、负压吸引的指示下操作,切除病变囊壁具有准确精细、彻底、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无复发的优点。

  • 标签: 耳鼻喉综合动力系统 会厌囊肿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