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剪纸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非遗剪纸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宓莹莹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 山东省 滨州市251700

摘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一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绘画、鉴赏、手工制作等多种美学教育促使学生对美产生一定的形象记忆,进而逐步形成审美核心素养。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以独特的镂空艺术向人们展示着不一样的美。对于中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剪纸艺术是非常适合开展审美教育的载体,并且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能够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其心灵得到美的浸染,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基于此,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结合班级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推动剪纸艺术教育充分发挥其价值。

关键词:非遗剪纸艺术 中小学美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剪纸艺术在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把剪纸艺术作为一个专门的美术教学板块重点进行开发设计,不但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观察力、手动操作以及美术表现力,还能促使学生获得充沛的审美元素和传统人文滋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对此,教师应该深化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剪纸艺术的卓越价值,应用创新的剪纸艺术资源和教学方法带学生领略民间剪纸艺术的风采和魅力,全面培养学生鉴赏、创作剪纸作品的美术素养。

1剪纸艺术引入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

1.1扩充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以往的中小学美术课程通常以绘画为主,缺少富有新意的学习内容,在一成不变的美术教学环境中,学生的美术创作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久而久之学生探索美术的主动性就会减弱。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文化之林的一朵奇葩,将其引入中小学美术课程体系可以显著扩充美术教学内容,如教师应用多媒体资料带学生了解剪纸的发展历程、种类、表现形式等,能帮助学生汲取大量美术文化和知识精华,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开展剪纸鉴赏等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剪纸造型的奇异和技法的精湛,这些都是充实美术教学容量的标志。

1.2锻炼学生的手动操作和美术表现能力

手动操作和美术表现是新时期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重点发展的能力素养,引入剪纸艺术能够为培育学生的美术能力、素养提质增效。设计制作剪纸作品需要融合艺术构思和剪刻、镂空、撕纸、勾描等多种技法,不同构思和技法产生的剪纸形象也千 百态。教师可以基于剪纸艺术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技法,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艺术构思手动设计制作剪纸艺术品,表达内心情感以及表现自己理解的美术物象,从而同步锻炼学生的手动操作和美术表现能力。

2剪纸艺术引入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2.1重视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思想

重视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思想,这是基于将剪纸艺术有效传承提出的教学思想。学生的性格不同,爱好也有所不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同,剪纸技能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明确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在剪纸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标准,并针对学生对剪纸技能的掌握程度给出不同的指导性建议,有效助力学生在不断的正面教育指导下掌握剪纸技巧,学习剪纸文化,体会剪纸艺术内涵,最终掌握剪纸技能,这样的教学思想也正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此外,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是剪纸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将剪纸背景、剪纸文化、剪纸知识以及剪纸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剩下的剪纸操作、剪纸创造以及剪纸的文化感知都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慢慢提升,慢慢体会。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剪纸艺术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手剪纸,树立剪纸自信心,提高对剪纸文化的认同感,体会剪纸文化内涵,调动学生剪纸积极性。

2.2注重展示学生的剪纸艺术作品

注重展示学生的剪纸艺术作品,这是基于强化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喜爱程度而提出的教学思想。无论在哪一门学科学习中,学生想要被表扬、被肯定的想法是一直存在的,在剪纸作品创作过程中,学生同样也想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时,学生的内心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舞,进而在心中燃起对剪纸艺术的学习热情,最终经过不断的实践锻炼后,其剪纸技能会有效提升,对剪纸文化也将有深刻感悟。在实际的剪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正确、适合的教学方法将剪纸知识和剪纸技能教授给学生,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剪纸练习,在课程结束前十分钟,让学生上交自己的剪纸作品,教师对学生的剪纸作品给予充分的评价,并对其中优秀的剪纸作品进行口头表扬,或者以优秀的剪纸作品作为小奖品送给学生,使其感受到被肯定的快乐。

2.3重视剪纸教学的阶段性教学方法

剪纸艺术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其技巧万千,内涵无限,需要学生慢慢体会,仔细斟酌,才能将剪纸文化的精髓看懂、学会。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明确剪纸艺术引入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开展阶段性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需要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综合思考,按照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剪纸教学方法,以便通过阶段性教学方法逐步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学习兴趣,稳步提升其对剪纸艺术的文化敬仰,进而使其在剪纸操作中不断感知剪纸文化的魅力,最终从内心深处升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立志将剪纸文化有效传承下去

[1]

2.4探索教学方法,剪出不一样的艺术作品

剪纸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主要是将纸作为加工对象,利用剪刀等尖锐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其主要的艺术风格在于镂空,在于表现手法,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形成简单、明了却又浑厚、明快的特殊艺术风格。剪纸看似简单,却会因为在操作中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导致最终失败。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进而指导学生剪出不一样的剪纸作品,并在剪纸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对剪纸艺术产生浓烈的热爱之情。在剪纸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每一次的剪纸方式虽然不同,但剪出来的图案却相同,以此使学生对剪纸产生探究欲望,使其感知到剪纸艺术魅力。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就剪纸方法进行探索,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作用,剪出不一样的艺术作品[2]

2.5组织剪纸创意实践,鼓励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正式参与剪纸作品创意实践,如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灵感想用剪纸表现一处名胜古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先利用计算机搜索引擎查找该名胜古迹的外观图片,然后在纸上构思和画出物象纹样,进而运用对称、均衡等剪纸技法剪出作品。全体学生都设计、创作完剪纸作品之后,教师可以实施剪纸作品展评环节,鼓励学生阐述自己作品的表现意图,如作品的物象原型是什么、采用了哪些配色、想要呈现夸张/优美/喜庆/浑厚/奇趣等风格、准备把自己的作品张贴或摆放在何处等。这样学生就能充分体验独创剪纸艺术作品的快乐,能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实现高效引入剪纸艺术[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传承历史文化责任落实方面来看,中小学美术课程是非常利于融入剪纸艺术的有效载体;从剪纸艺术本身的价值来看,中小学美术课程是其最佳教育搭档。将剪纸艺术有效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激发方面入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助力学生不断动手操作剪纸,剪出不一样的艺术,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铁钉.剪纸艺术引入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35):166-16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055.

[2]吴艳丽.剪纸艺术引入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策略探究[J].启迪与智慧(上),2019(09):5-37.

[3]洪紫薇,王晓林.非遗剪纸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