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

卓明兰,吕辛

河南省罗山县高店乡中心学校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利用主题图,教师就必须反复研究教材,利用活动等,由主题图呈现信息,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展开教学。主题图往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喜闻乐见的故事作为背景,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主题图;有效利用

打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标准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美术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的设计,这是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教学主题图。主题图的内容与小学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深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基于以上认识,就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利用好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笔者浅谈几点体会:

一、用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主题图色彩鲜艳,趣味性强的特点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起点,用“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主题图,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激发学生使用主题图的欲望,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1、媒体呈现

教材中的主题图多是半成品,往往以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静态的主题图又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主题图中,且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情况使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丰富了主题图,同时又让主题图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媒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配音呈现;(2)动画呈现;(3)微课呈现。在动画呈现中,包括单幅动画呈现和多幅动画呈现。

2、故事呈现

儿童故事充满想象和幻想的色彩,活泼、可爱、有趣的角色形象、优美的语言,以及生动的画面情节符合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需要。儿童故事对提高儿童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促进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故事最能够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因此,在实践研究中,把主题图编制在故事中来演绎主题图同样是主题图呈现的方式之一。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3、表演呈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运用表演完成主题图中呈现的内容,既可以使主题图活起来,又可以让学生体验主题图的内涵。教师可以利用头饰或面具,让学生扮演主题图中的人物或是小动物,模仿图中的人物或小动物的语言、动作,真实感受图中人物或是小动物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顺其自然的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1)演一演“主题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演一演将主题图,把静态化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的奇妙与无处不在。

(2)亲临“主题图”现场。当教材上提供的主题图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吻合时,教师可以把主题图“班本化”的方法进行处理,就是让学生亲临主题图中情境。这样处理,学生即感到亲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模拟“主题图”现实。在课堂中学生往往喜欢模拟主题图的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创设的活动情景,同时获得对教材内容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

二、用生活化的资源整合主题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加一加,丰富主题图

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和例题,仅是教师在预设教案时所思考的依据。在教学时,我们往往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认真地分析课标要求和教材中编者的意图,除了对主题图灵活的使用外,还根据实际的需求,对信息量比较小的主题图中的信息进行增补,以适应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

2、减一减,简化主题图

对于教材中信息量较大的主题图,我们要采用减一减的方法。由于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的层次性,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都不高,如果我们对主题图中的所有素材不加选择的一股脑呈现给学生,会把学生一棒砸晕,学生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3、改一改,突出主题图

在课堂教学时,为了更好使用好教材,我们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主题图,在充分钻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对于那些不能有效引导教学情境的素材应及时调整和修改,对于内容较多的主题图,我们择其主要部分或是一部分呈现给学生,以免学生被过多的信息干扰;对于不符合学生生活的主题图,我们则会换成学生身边或是学生熟悉的情景,充分挖掘其功能,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目的。

4、变一变,灵活使用主题图

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呈现主题图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准确把握时机,这就要求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努力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层递式主题图情境,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时机呈现主题图,可以是课前、课中、和课后,也可以是贯穿整个课堂,突显主题图在各个环节的效果,让学生始终在浓烈的情境氛围中主动学习。

5、串一串,生动使用主题图

我们在对主题图的使用上遵循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心里特征,必须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材中的主题图,往往多幅连续呈现一个主题或是多个主题,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的灵活使用或是呈现,在预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主题图扩充、串联,补一些人名、地名、活动名称等,编成一个故事、童话、情景剧或是游戏,使主题图中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更丰满。学生从这样一个连续的主题中,去发现问题的连续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思考问题的连贯性。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主题图这一资源,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使他们愿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能激活思维,促进课堂的有效性,为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打下基础,同时又能建构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溢满情感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