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阚慧 张淼 郑英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 20003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 200032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 20003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阴性对照法系基于"阴性对照的实验检测结果必须阴性"的思想而建立,是人群研究多个比较组和关联特异度的进一步扩展。阴性对照不参与待研究的因果假设,但具有与研究假设相同的潜在偏倚结构。阴性对照法可分为阴性暴露对照法、阴性时期对照法和阴性结局对照法,主要用于探测和控制选择偏倚、混杂偏倚和测量偏倚,以补充样本量为辅。合理应用阴性对照法有助于提高试验法和观察法因果推断估计的准确性。

  • 标签: 阴性对照 结局 暴露 时期 因果关联 偏倚
  • 简介:目的总结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气压弹道碎石(PL)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65例。结果65例患者中,40例采用PL,结石排尽36例,2例残留,联合ESWL,结石排出,2例改手术取石;25例采用ESWL辅助输尿管插管,1次碎石成功18例,2次碎石成功4例,3例改PL治疗。结论PL及ESWL辅助输尿管插管,是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有效、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起源于微腺体腺病的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发生机制和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及2021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萧山医院病理科2例起源于微腺体腺病的阴性乳腺癌,观察组织学形态、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性,年龄分别为55岁和34岁,因发现乳腺肿块就诊。镜下均可见典型微腺体腺病向非典型微腺体腺病和浸润性癌进展的连续形态变化,1例浸润性癌为产生基质的化生性癌,另1例为腺泡细胞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癌免疫表型与微腺体腺病一致,S-100蛋白弥漫强阳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呈阴性表达。例1行左乳全乳切除术,例2行保乳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均无转移,随访4个月和9年无复发。结论起源于微腺体腺病的癌多为阴性乳腺癌,具有与微腺体腺病相同的免疫表型和基因突变谱,微腺体腺病可能是部分阴性乳腺癌的前驱病变,存在向低/高级别阴性乳腺癌进展的亚克隆。

  • 标签:
  • 简介:摘要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标准新辅助化疗方案是蒽环序贯紫衫,在此基础上联合铂类能显著提高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和远期生存率,但同时会带来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如何精准预测获益人群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 HRD)能识别从新辅助含铂方案中获益的患者,特别是BRCA野生型但携带HRD的肿瘤。对于BRCA突变患者,以蒽环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已足够;而非HRD携带者将不能从铂类药物中获益。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铂类 同源重组修复缺陷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微调平衡 2 号联合 TP 方案在晚期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集合 2017.3-2019.3 江阴中医院及无锡中医两院收治的 114 例晚期阴性乳腺癌患者行对比实验,随机分组其为联合组及一般组,一般组行 TP 方案治疗,联合组则在 TP 方案基础上联合微调平衡 2 号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较一般组更佳,差异符合有统计学意义判定( P < 0.05 )。 结论: 微调平衡 2 号方联合 TP 方案治疗晚期阴性乳腺癌患者较单一 TP 方案临床疗效更佳,可推广。

  • 标签: 微调平衡 2 号方 TP 方案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囊泡相关膜蛋白5(VAMP5)在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TNBC患者组织标本14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AMP5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VAMP5在MDA-MB-231细胞和MCF-10A细胞中的表达,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VAMP5表达状态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与正常乳腺细胞株比较,TNBC细胞株VAMP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1,P<0.01)。TNBC组织中VAMP5的高表达率为35.9%(52/145),低于癌旁组织100.0%(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MP5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明显相关(χ2=14.011、12.874、5.607、4.614、5.6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VAMP5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05)。结论VAMP5在TNBC组织中低表达,与TNBC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囊泡相关膜蛋白5 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增殖及其对迁移能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CCK-8活细胞计数法分析氧化苦参碱不同浓度(0、1、2、4、6、8、10、20mg/mL)在不同时间(24、48、72h)对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Transwell法观察氧化苦参碱对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法检测EMT相关因子Snail-2和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浓度为2、4、6、8、10、20mg/mL的氧化苦参碱处理MDA-MB-231细胞24、48和72h后,对细胞的生长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实验提示2mg/mL氧化苦参碱可使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期。中、高浓度氧化苦参碱(4mg/mL、6mg/mL)处理12h能明显抑制MDA-MB-231的侵袭能力,抑制Snail-2mRNA的表达(P〈0.01),上调E-cadherin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阴性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侵袭有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抗肿瘤生长和转移作用。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人三阴性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 生长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槐耳颗粒辅助治疗对阴性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7年2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阴性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槐耳颗粒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情况、2年内生存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上述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阴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过程中,开展槐耳颗粒辅助治疗效果理想,促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促使其接受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推荐推广。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根治术 槐耳颗粒 化疗 KPS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微调平衡 2 号联合 TP 方案在晚期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集合 2017.3-2019.3 江阴中医院及无锡中医两院收治的 114 例晚期阴性乳腺癌患者行对比实验,随机分组其为联合组及一般组,一般组行 TP 方案治疗,联合组则在 TP 方案基础上联合微调平衡 2 号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较一般组更佳,差异符合有统计学意义判定( P < 0.05 )。 结论: 微调平衡 2 号方联合 TP 方案治疗晚期阴性乳腺癌患者较单一 TP 方案临床疗效更佳,可推广。

  • 标签: 微调平衡 2 号方 TP 方案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表达twist基因对乳腺癌SUM159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构建过表达twist基因的乳腺癌SUM159细胞作为实验组(SUM159/twist),空载体构建对照组细胞(SUM159/vector)。利用RT-PCR检测twist转染前后mRNA水平变化;通过平板克隆形成、成球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干细胞比例,并用RT-PCR检测干性相关基因SOX2、OCT4、BMI1的mRNA表达水平。mRNA及细胞克隆数等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twist基因的乳腺癌SUM159细胞,SUM159/twist细胞中的twistmRNA表达为2.04±0.15,高于SUM159/vector细胞的0.49±0.45(t=-16.33,P〈0.001);SUM159/twist细胞的克隆菌落数目(92.75±4.85)明显高于SUM159/vector细胞(44.50±5.19)(t=13.56,P〈0.001);成球实验显示:SUM159/twist细胞形成的细胞球数目(46.75±4.11)显著高于SUM159/vector细胞(22.50±3.41)(t=9.07,P〈0.001);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UM159/twist和SUM159/vector细胞中的ALDH1+细胞比例发现:SUM159/twist细胞中ALDH1+细胞比例为(9.63±0.89)%,显著高于SUM159/vector细胞中的(2.31±0.21)%(t=13.85,P〈0.001);SUM159/twist细胞中SOX2、OCT4、BMI1的表达(12.39±0.63、13.35±1.56、6.48±0.96)均高于SUM159/vector细胞(1.61±0.33、2.67±0.28、2.70±0.35)(t=-29.68,-11.61,6.43;P均〈0.001)。结论twist基因能够增强乳腺癌SUM159细胞干性能力。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录因子 肿瘤干细胞
  • 简介:阴性乳腺癌患者出现转移后预后较差,脑转移较多见,而脑转移直接导致的死亡却不常见。多年来,临床医师一致认为乳腺癌患者病史及治疗反应都存在个体差异性。现在乳腺癌根据基因表达特征分为4个亚型:luminalA、luminalB、HER-2过表达、basal—like型。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脑转移 转移率 临床结果 复发转移 阴性
  • 简介:患者,女,63岁。因刺激性干咳半年,加重伴气紧、纳差1月,于2016年2月14日首次入院。既往右侧乳腺间歇性刺痛10余年,未就诊。右侧乳腺皮肤溃烂1年,未诊治,家族中有肺癌、肝癌病患者。入院查体:右侧乳腺见一大小约8×8cm皮肤溃烂,其间散在菜花样增生组织,恶臭,溃疡周围组织红肿、质硬,压痛明显,溃烂组织轻触及出血。右侧腋窝见一锥形结节,质硬。左侧乳腺未触及结节、压痛。门诊胸部CT提示:1、双肺散在大小不等结节影,提示转移灶可能;2、右侧乳腺区团块影,右腋窝区结构不清,左腋窝淋巴结肿大;3、多部位、多处骨质破坏,骨转移可能;4、肝内散在团片低密度影,多系转移灶。见图1、2。

  • 标签: 非三阴性乳腺癌 转移 晚期 甲磺酸阿帕替尼 卡培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阴性乳腺癌(non-TNBC)的基因表达谱,寻找可能参与TNBC发生发展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4个mRNA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获得基因表达谱。通过STRING和Cytoscape构建了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基因。京东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用于功能富集分析。使用UCSC、Oncomine和Kaplan-Meier在线网站来分析核心基因的表达和生存水平。结果在TNBC和non-TNBC中共识别出287个DEGs和10个核心基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TNB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或ESR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低表达与更差预后相关。Non-TNBC患者的预后特征与TNB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1、EGFR和IGF-1可能导致TNBC的不良预后与复发。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标志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AC方案及AC方案治疗晚期阴性乳腺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确诊为晚期乳腺癌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AC方案。对照组AC方案。每周期21天,连用4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9.49%。对照组有效率为56.41%,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治疗组及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阴性乳腺癌治疗中,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AC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可进一步行临床研究,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广泛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奠定基础。

  • 标签: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AC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罹患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开展治疗期间,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价值。方法:选取80例罹患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应用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的给药方案)和对照组(应用多西他赛与卡培他滨联合的给药方案)各40例。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三阴性晚期乳腺癌 顺铂 吉西他滨 肿瘤标志物 总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阴性乳腺癌治疗中联合应用逍遥散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晚期阴性乳腺癌患者取样65例,收治时间2019年12月至2022年03月,随机分为联合组(33例,逍遥散联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和常规组(32例,卡培他滨治疗),对比生存质量、疾病控制率、并发症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生存质量得分比常规组高,疾病控制率96.97%,比常规组78.13%高,并发症率6.06%比常规组28.13%低,P<0.05。结论:晚期阴性乳腺癌治疗中联合应用逍遥散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优化疾病控制效果,提升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 逍遥散 卡培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黄胶囊结合GP化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对阴性乳腺癌晚期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4例阴性乳腺癌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以西黄胶囊结合GP化疗方案对研究组展开治疗,以GP化疗方案对对照组展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CEA、CA153水平变化,以及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EA与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黄胶囊结合GP化疗方案在阴性乳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表现,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情况,并加强患者CEA与CA153水平的控制效果。

  • 标签: 西黄胶囊 GP化疗 三阴性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