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小儿过敏紫癜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前来我科接受诊治的80例过敏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77例患儿痊愈出院,3例患者好转出院,治愈率达96.25%,且住院期间未发生皮肤和消化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除了做好一般护理、皮肤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工作外,饮食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患儿家长对饮食指导内容的依从更有助于提升病情痊愈率。

  • 标签: 小儿 过敏性紫癜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向Glenn手术在治疗儿童功能单心室类型的复杂先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0月,共有15例患儿在我院接受双向Glenn手术,年龄1~13岁,平均(4.94±3.18)岁,体重10~29kg,平均(15.13±5.71)kg。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术确诊,结合手术中探查确认不宜一期生理矫治。SVC-RPA端-侧吻合10例;SVC与M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及RSVC-RPA端-侧吻合1例。同期1例行ASD扩大、1例行PDA结扎、1例合并TAPVC者行肺静脉回流口扩大。结果有1例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全组病死率为6.7%。术后SaO2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1例于术后6个半月死于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阻塞。结论双向Glenn手术效果良好,作为姑息手术为二期Fontan类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部分高危患儿的终结姑息手术。

  • 标签: 双向腔肺分流术 功能性单心室 姑息手术 Glenn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紊乱性房心动过速.方法观察15例小儿紊乱性房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全部病人心律失常为持续,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控制原发病后心律失常消失.结论儿童紊乱性房心动过速多为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诱发所致,治疗原发病可控制.

  • 标签: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原发病 心电图 小儿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临床分析
  • 简介:期前收缩(PVS)中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我院2005年~2006年门诊心电统计数据表明。按每日工作量平均20人次计算,每月大约有600多人次。PVS约占就诊总人数的10%左右。本人抽样统计了1d32例的门诊就诊心电图者中就有4例PVS患者。PVS在各种心律失常患者中占首位。其发病原因大致有两种:①发生在健康人中的PVS可能与精神和体力疲劳,情绪紧张。过多吸烟、饮酒、喝咖啡有关;②器质的PVS,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风湿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本文结合经验和有关文献。选择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良性PVS、恶性PVS16例,对他们应用谷维素治疗并进行跟踪随访。

  • 标签: 室性期前收缩 谷维素治疗 临床价值 PVS患者 门诊就诊 风湿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对多种化学因素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作探讨。方法收集临床资料,部分为个案,采用自身配对、组间对照、治疗前后等方法观察相关化学因素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工业化学因素中,有二甲苯、乙醇;农业有农药、敌鼠;动物性有蛇毒、河豚毒、蟾蜍毒;植物性的有乌头碱、毒草、博落回、棉子、强心甙类;以及吸烟、吸毒、过敏等均可引起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有效去除上述不良化学因素,心律失常可消失或好转。结论化学因素可引起多种心律失常,是与心脏直接和间接损害有关。

  • 标签: 化学因素 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血透患者合并脑梗死发生的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4例维持血透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行头颅CT扫描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头颅MRI扫描,发现梗死灶:基底节区9例、桥脑2例、小脑2例、半卵圆中心3例、额叶2例,顶叶1例,其中5例呈多发性梗死灶。治疗结果:1例基本痊愈,死亡1例,其余12例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或偏身感觉障碍,1例同时有不全运动失语。结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增高、肾性贫血及EPO治疗亦可能是维持血透患者发生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透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腔隙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腔隙脑梗塞患者,通过回顾分析法对CT影像在腔隙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0例腔隙脑梗塞患者中,单发病灶30例,病灶尺寸0.5×1.1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椭圆影,CT值在19-26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多发病灶20例,病灶尺寸0.5-1.0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圆形影,CT值在21-27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混合病灶10例,呈圆形与梭形,CT值在20-25HU之间,占位效应不清晰。病灶分布如下:35例患者位于基底节,15例位于顶叶、颞叶、额叶,6例位于丘脑,4例位于脑干。结论CT影像是腔隙脑梗塞诊断中使用较为普遍的诊断方式,不仅能够缩短腔隙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时间,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和很高的诊断率,成为腔隙脑梗塞诊断中的首选选择。但是受到患者发病时间的和病灶大小的影响,因此如果医院条件允许的话,患者还可以使用MRI辅助检查,以尽早治疗。

  • 标签: 腔隙性脑梗塞 CT影像 诊断 特点
  • 简介:摘要膝骨关节炎也称退行关节炎、老年关节炎、增生性或肥大关节炎,是骨科的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正日益上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治疗上通常要通过多种康复治疗方法来消除或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尽最大限度的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本文探讨了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的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法,期望找到更好的方法。

  • 标签: 退行性 膝骨关节炎 治疗方法
  • 简介:REDCap系统能够通过调用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方式兼容第三方应用,用户通过平台入口访问服务器内部数据,从而完成跨越多个行业领域的数字业务整合。本文介绍了基于REDCap系统建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阐述API接口模块安全的重要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目的使临床研究人员了解API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方便易用,同时由于API的开放将对项目管理者基于数据库安全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本文尝试提供一种程式化保证系统安全的方法。

  • 标签: REDCap 多中心临床研究 API 数据库 安全性
  • 简介: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是指缺血引起的短暂脑局灶功能或视网膜功能缺损,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传统定义的TIA所致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应在24h内完全消失,但随着临床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尤其是缺血性卒中起病早期溶栓治疗的应用,国内外有关TIA的时限和处理方面的争议日益增多,值得神经脑血管科医师高度重视.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发作时限 临床表现 卒中 病因 治疗
  • 简介:应激心肌病是较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心理、躯体应激、疾病、药物等多种病因均可诱发。早在古时圣经时代、古罗马时期,20世纪40及60年代,学者就已用伤心综合征、“悲伤心脏”描述心理应激与死亡关系,到80年代初Cebelin等报道了无冠心病突然死亡的应激心肌病病例。该病发病时左心室收缩常呈现特征章鱼瓶形态,90年代日本学者Sato等首先用章鱼瓶心肌病描述本病典型特征。

  • 标签: 心肌疾病 Takotsubo心肌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
  • 简介:目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2例患者,其中102例为男性,160例为女性。年龄为219~83岁,平均年龄为(46.9±8.2)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206例为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56例为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具有其特殊的、差异化的临床特征,应当对其临床特征加以认识及把握,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适的治法,以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
  • 简介:患者男性,45岁。高血压史7年,双下肢无力10个月,加重20天入院。查体:血压160/110mmHg,心律齐,心率58次/分,心前区可闻及Ⅲ/Ⅵ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查CT示:左侧肾上腺囊肿。血钾1.5mmol/L。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5s,QRS波时限0.08s,Q—T间期0.32s,V2、V3导联U波高于T波,Q—u间期0.48s。图1示窦性T波后可见高大U波,在室期前收缩代偿间歇之后的第1个窦性心律中U波振幅增大更明显,之后出现一阵多形性室心动过速,心室率200次/分。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U波增大;③室期前收缩;④短阵多形性室心动过速。

  • 标签: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低钾血症 室性期前收缩 窦性心律 高大U波 QRS波时限
  • 简介:分支型室心动过速(FVT)是持发性室速的1种,也是折返型室心动过速中折返环位于束支及其分支内的心电图分型名称,现将收集的6例临床表现及对治疗反应等叙述如下。1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28~52(平均37),4例<35岁,2例>50岁。经体格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具有3年以上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史,并呈持续发作,发

  • 标签: 分支型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1230例,其中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522例,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VRT)678例(左侧旁道598例,右侧旁道80例),特发性室心动过速(IVT)30例。结果: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总成功率为97.8%,其中AVRT成功率为98.3%,AVNRT成功率为99.8%,IVT成功率为96.7%;复发率为1.6%。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心动过速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造影剂相关肾损害(contrastmediainducednephropathv.CIN)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99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危险因素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前11例血清肌酐浓度异常者,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未发生CIN。术前980例血清肌酐浓度正常者,均选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其中20例发生CIN(CIN组),960未发生CIN(非CIN组),CIN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非CIN组,造影剂用量大于非CIN组,术前补液量低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比24%,P〈0.05;(133±11)mL比(80±15)mL,P〈0.05;(50±21)mL比(450±20)mL,P〈0.05]。结论造影剂的选择、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补液量过低及造影剂用量过大是导致CIN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造影剂 肾疾病 经皮 经腔 冠状动脉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当地汉族人群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N2)基因rs2847281和内皮脂酶(LIPG)基因rs2000813单核苷酸多态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64例(出血性脑卒中组),健康体检者390例(对照组),采用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进行单核苷酸多态基因分型检测,分析2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且按照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rs200081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000813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847281在女性中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等位基因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OR=0.590,95%CI:0.356~0.979,P=0.040);2组rs2847281在男性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2000813位点多态与出血性脑卒中易感无关。rs2847281位点多态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存在性别特异性:与女性出血性脑卒中易感相关,C等位基因是保护因素。

  • 标签: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非受体2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出血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